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担心费用过高 近半受访农民工经常选择黑诊所
时间:2012-04-16 09:28:46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蓓 
 4月16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去年5月起,上海打破户籍和城乡障碍,启动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改革,为在沪外来人口提供与本地市民同等 的公共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近日,本报深入部分大型企业、产业园区和外来人口聚集地,对农民工就医现状开展调查。结果显示,改革一年来,67.3%受访者 已经在社区享受到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调查同时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曾经去医院就医的受访者中,至今仍有47.5%的人经常选择在无证小诊所就医。

  是什么挡住了农民工走进正规医院的脚步?本报调查显示,“担心医疗费用过高”是导致农民工不愿进正规医院的主因。超过一成受访农民工表示患病后 不去医院就诊,其中80%的人认为医疗费用是主要问题,其中95.7%的人表示去小药店随便买点药“对付一下”扛过去。而在曾经去医院就医的受访者中,有 47.5%的人选择在老乡开设的私人无证小诊所就医。
  
  在走访一些产业园区后记者发现,尽管一方面农民工抱怨医疗费用太高难以承受,但另一方面,有逾半数受访者缺乏对社保理念的认同感,不愿缴纳社会保险,更希望企业将社保福利转换成现金。

  对医疗费用充满焦虑,对城市社保制度半知不解,对老乡医生过于依赖,这些行走在城市“制度边缘”的农民工们一旦患病,受制于自身健康意识、社交 圈子的局限,往往容易陷入“小病扛一扛、扛不过上黑诊所、得了重病回老家”的怪圈。在一些城中村,尽管不断受到政府监管整治,但非法小诊所仍然通过不挂 牌、伪装成民居、只做熟人生意等相当隐蔽的方式在缝隙中生存。为了迎合农民工的需求,有的小诊所甚至开出了摩托车上的“流动诊所”。

  记者获悉,在探索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上海正在开展一系列的重要改革。如市政府层面,去年起农民工和本市居民可同样享受12大类42项86 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获得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慢性病管理、重要传染病减免治疗等各种福利;在基层,为农民工看病减负并且提供绿色通道的改革也已取得 显著成效,如闵行区推出农民工“就医门诊室”、“10元服务包”、“20元服务包”;在民间,瑞金医院乳腺病救助基金将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群体列为重要救 助对象,为社会多层次救助重病外来人员探索出了成熟的民间慈善模式。
  
  然而,改善农民工就医生态仍然任重道远。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的 过程中,应尽快扭转他们急功近利的短视观念,帮助他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政府亟需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市民教育”;医疗服务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社会大格 局下,也亟待从数量型保障向精细化深耕“转身”,以满足农民工不同于市民的就医需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