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元养老金保险引担忧 北京人社局称只是个案
时间:2012-03-31 08:00:47  来源:新京报  作者:黄锐 张轶骁 

  近日,一则黑色幽默式的新闻让人哭笑不得:17年前黄大伯办了一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结果现在每月只能领两块钱——能买一根黄瓜和不到一根的大葱。此事一经媒体报道后,被网友冠以“最牛养老保险”之称。在围观之后大家也纷纷担忧起自己的养老金,担心猛涨的CPI和负利率会不会把自己变成另一个黄大伯。对此,保险业内人士称,商业养老险也有可能不保险。北京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需杞人忧天,两元养老金只是个案,目前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金平均已达400多元。

  ■ 事件回放

  17年前入养老保险如今每月领2元

  1995年,家住浙江台州椒江区的黄大伯月工资只有70元,他花了200元“巨资”给老伴和儿子都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7年过去了,黄大伯一打听,他老伴要么选择一次性领走总共300块钱的养老金,要么接受每个月只能拿到2元的养老金。

  当时政府承诺的每月12元的养老金为何缩水成2元?椒江区社保中心副主任曹立红解释说,当时的这种养老保险是由国家民政部门推出,一般叫老农保,实际上是一种农民储蓄积累式的养老保险。按照当时的年利率测算出每月12元的养老金,但近年银行利息一直在下调,结果就导致了“两元钱养老金”的问世。

    ■ 市民声音

  “非公务员都可能成‘黄大伯’”

  赵小姐(北京 白领):

  我觉得要想老有所养,买什么保险都没用,只要不是公务员,人人都可能成为“黄大伯”。

  拿我们家来说吧,我妈退休前是正科级的公务员,目前退休工资每月有3400多元,而且还会涨,每次都能涨几百元。在我们那个小城市,工资普遍在2000多元,像她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当地足以过得很“有尊严”了;姥爷,县处级干部,退休工资更高,有五千多元;而我爸,国企一把手,据说到他60岁退休的时候,退休金也只能拿不到2000元;姥姥,退休前是医院的科室主任,目前的退休金也才2000元出头。

  这样的现实让我沮丧。像我爸和我姥姥,退休前都算“成功人士”了,但一退休,收入水平和他们单位的新员工一样。我这样的普通职工,到退休得惨成什么样啊?有人说“月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如果养老金“双轨制”不改革,就算月入两三万,也没有安全感!

  “物价上涨让人老不起”

  曹女士(北京 白领):

  我看到过那个“2元养老金”的新闻,其实我觉得不仅是那款保险设计的问题,更多是物价上涨的原因。

  我三年前入了一份商业分红险,每年交4000多,交30年。按照预期收益,保险到期后大概能领38万元。但这些年物价涨得这么快,等这份保险到期,即便真能领到38万,几十年后的物价水平,会不会只够几月菜钱,变成另一个“黄大伯”?不好说。

  但不买保险,存款收益更差,炒股等于扔钱,社保的指望不大。目前公司给职工按最低标准交三险一金,到退休时这笔钱根本保证不了生活水平不降,公司也没有补充商业险,真是病不起老不起。

  总之,“体制”外的人,有各种的伤不起。比起保险不“保险”,我更担心的是物价上涨,或者说物价上涨可能会让我们生活失去保障。

  “只因社保低,老人病不起”

  张新贵(湖南常德市某镇居民):

  每月2元的养老金?还有这样的事儿,明显是欺负人嘛!我回头得问问镇政府的人,看下我们办的社保不会也这样不作数吧。

  我们县去年9月份开始推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像我这样没有工作单位、不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大多参加了保险。我给年近70岁的父亲一次性交了3万块钱后,他当月就领到了800块钱。

  也有好多没入社保的,有的是没钱交,有的是嫌拿到的太低了。镇上就出现过老人买了社保之后,拿到的钱太低了,得了一场病后实在过不下去,自己喝农药死了。

    ■ 权威解读“‘两元养老金’只是个案”

  隗淑容(北京人社局城乡养老保险处处长):

  网友们的担忧完全没必要,有点杞人忧天了。两元养老金只是很极端的个案,人们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条新闻而担忧自己的养老金是否会大幅缩水。

  首先,这个只是老农保,试行的是个人储蓄积累式养老保险,完全靠个人,而参保人后来又没有再续缴,2009年全国推行新社保以来是不会只有这么两块钱的。

  新农保中国家统一规定了基础养老金最低额度为55块钱,地方财政会在此基础上增加一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再加上个人账户上的养老金共同构成了居民养老保险。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政府负担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目前已经达330元,再加上中央财政补贴的27.5元和居民个人账户收入,北京市发放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平均已达400多元。

  总之,国家的基础养老金是有相关制度安排的,是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有所提高,居民完全不必担心物价上涨等带来的养老压力问题。

  ■ 学者观点“需先解决养老金双轨制”

  杨燕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2元钱农保”新闻只是社保方面一个很小的遗留问题,不太具有代表性,目前更应关注社保养老格局的公平问题,比如一直以来广为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

  企业和职工28%的缴费率,却只换来1362元的养老金(2010年企业参保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为1362元),也就比全国最低工资水平高200多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缴费,一般却能有至少三四千元的退休金。你说公平不公平?企业这么高的缴费率,但由于要支付社保改革前退休的“制度老人”、国企改革时大量提前退休的“制度中人”,以及到现在陆续退休的职工,负担很沉重,待遇怎么会高。

  “双轨制”形成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企业纳入社保形成“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格局;而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该体系,退休金仍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更为严峻的是,目前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仍无进展,部分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金“剪刀差”仍有扩大迹象。

  要解决双轨制问题,中国应当尽快结束公共部门完全依赖纳税人的钱提供养老金的落后局面,先对公共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以带动中国养老金结构调整。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共部门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都整合起来了,所有老人发一个基础养老金,然后通过个人账户来体现差异性。

  总之要改变养老保险“碎片化”和“待遇差”的现象,应当逐渐向板块式“国民基础养老金统筹”和“国民个人养老金账户”模式转变。其中中央统筹的国民基础养老金,无论身份如何,待遇应该差不多。福利是刚性的,不能忽高忽低,更不能有人高有人低,这才是中国养老金改革将来的方向。

  ■ 业内看法:“商业养老险也可能不保险”

  王铭方(保险业内人士):

  我自己在1996年投保了某公司的养老保险,每年缴费160元,一直交到2028年。从我55岁那年开始,我每个月可以领到300元的养老金直至身故。

  从我自己的角度而言,32年一共缴纳了5120元,每个月领取300元,只需要17个月,不到2年就能拿回本金。但是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从我手里得到的资金是经过了32年的滚动和收益的,等我55岁能领取养老金的时候,我1996年交的第一笔160元已经在银行里躺了32年,光利息就能远远超出160元的本金,这才是真正给保险公司带来利润的地方。

  商业养老保险的保险金额是在投保的时候固定下来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也不会随着银行利息的升降而变化。我55岁时能拿到每月300元,这个数额是在1996年投保的时候就确定的。但在1996年时,工薪阶层的月收入不过五六百元,300元基本相当于半个月的工资。而到了2028年,300元能比黄大伯的2元养老金强到哪儿去呢?吃一顿肯德基?加十几升油?很难说。

  所以,商业养老保险到老了保不保险,左右它的不仅仅是能领到的金额,还有很多因素。如果这样来算,商业养老保险到老了还真有可能会出现不保险的情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