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中国城市化发展进入新的拐点,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广州在这个春天吹响了新的号角:坚决摆脱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化城市发展道路。
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一座城市的成长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广州这个连续22年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三的庞大经济体,将以怎样的方式切入这种变化而推开新的篇章?这成为了新近最热门的话题。兴奋与担忧,改革与抉择,梦想与现实,广州内外,中国南北,乃至国际社会,都向广州投来关注和探询的目光。这个关乎广州甚至珠三角未来在世界城市群中形成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究竟意味着什么?又将把广州带向何方?
城市在发展但问题不少
重型化产业项目受到省产业布局影响而调整,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自主创新投入仍不足,缺乏具有自主创新重大突破能力的企业和领军人才
广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公元前214年任嚣南下设南海郡建城之初,范围仅在今天的广州仓边路旧仓巷一带。到今天广州已是7000多平方公里的大都市。
2000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采取“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发展战略,明确广州城市空间治理核心是“向外拓展”。2005年,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并东山、越秀,芳村、荔湾来优化老城布局,设立南沙区来拉开由山到海100余公里的纵向发展框架,打通了广州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的城市格局。城市空间格局的有序扩展,为广州撑起了一个新的脊梁骨。广州城市化在此背景下提速。
2010年,广州成为了继沪、京后国内第三个“万亿市”,也是副省级、省会城市中,首个跨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2011年广州蝉联福布斯大陆最佳营商城市榜首,2012年广州又被评为珠三角最幸福城市。有学者指出,以广州亚运会和“大变”实现为标志,广州的城市化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高峰。
但广州并非没有缺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医疗教育等优质公共资源、行政机构仍高度集中于老城区,成为城市空间优化的最大掣肘;
重型化产业项目受到省产业布局影响而调整,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自主创新投入仍不足,缺乏具有自主创新重大突破能力的企业和领军人才;
城市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亟待提高;许多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未覆盖,城市与乡村的割裂仍然明显……
新型城市化广州有底气
广州已具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既积聚又扩散的枢纽功能,发展到这个阶段,广州向新型城市化转型的条件已经成熟
广州多位基层“主官”曾向记者感慨,由于发展速度持续过快,规模持续扩大,对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如果不尽快做出规划解答,将很可能面临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种种瓶颈局限,也显示出广州已在传统城市化发展道路上开始“触顶”。
再攀新高峰,今天的广州,已经具备了向新型城市化“闯关”的底气。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指出,与近年不少提出过新型城市化的城市不同的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广州已具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既积聚又扩散的枢纽功能,发展到这个阶段,广州向新型城市化转型的条件已经成熟。
在今年元旦新春之际,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市第十次党代会闭幕式上提出,坚决摆脱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要走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番禺、白云等重点区域的一些基层干部向记者坦言:一定要改变走老路的思维了!不少基层“不农不城”痕迹重重、社会管理欠账很多,现在走新型化城市的路,正好来得及补上欠账。
“广州正处于从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即将从后工业化城市转入智慧城市。”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认为,新兴城市化道路正是对这一重大挑战的回应。
城市化不等于城区化
必须认识到“工业化”不等于“工厂化”,“城市化”也不等于“城区化”,才能脱离传统理念的桎梏
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那么,与传统城市化相比究竟“新”在哪?在很多专家看来,虽然“传统”与“新路”有多重区别,但新型城市化不是抛开原来基础另起炉灶,而应赋予城市化新的理念和灵魂。
新型城市化道路并非广州首创和独有。近年来,内地不少城市也有过“新型城市化”类似的提法。广州究竟怎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新路?
“最需要避免的是认识上的差错,千万别把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当做新型城市化的新路!”广东省政府参事、原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教授指出,必须认识到“工业化”不等于“工厂化”,“城市化”也不等于“城区化”,才能脱离传统理念的桎梏。
鼓励分散的组团式发展也不等同于轻视中心城区。陈鸿宇指出,广州要避免一些城市出现的“中心空心化”现象,中心城区必须坚持高端发展,加强服务功能,着力集聚人气和活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区。
同时,新型城市化也并非“推倒重来”。广州市委一位政策研究者坦言,他们担心一说新型城市化,大家的目光只盯着发展新产业,忽视传统产业如工业的发展。“后现代化是伴随后工业化到来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广州工业仍占据很重的分量,不能轻视。”
在牛文元教授看来,要走好新型城市化之路,最应该处理好“六个关系”:坚持在区域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与绿 色发展;实现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城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统筹;农村与城市的共同发展与和谐发展;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要求;并且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攫取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衡量,逐步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目前,如何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广州已有宏观构想: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走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实际上,广州在迈步新型城市化道路上已开始探索,不久前公布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1》显示,广州新型城市化水平在全国50个代表性城市中排名第四,紧跟上海、北京、深圳。
展望未来,把广州置于世界先进城市的坐标体系,如何做好这篇全新的大文章,有待广州人继续发扬“敢想会干”的城市精神,群策群力,共筑城市新梦。将广州在珠三角、在广东、在中国以及世界格局中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