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谭浩俊: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的唯一选择
时间:2012-03-20 11:57:1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教授张维迎表示,国有企业已成为未来中国成长的最主要障碍之一。他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在经济领域上要做的三件事情之一就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他表示,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转让股份到非国有部门和个人,也可以通过像英国那样半转让、半赠送的办法分给普通的老百姓。 (《新京报》3月19日)

  以转让或赠送的方式,把国有企业掌握的财富分给非国有部门和居民,增强非国有部门的地位,增加居民的收入,可谓是一举多“得”。但是,“私有化”并不是国企改革的唯一出路。特别在政治体制改革还严重滞后的情况下,让国有企业完全“私有化”,不仅达不到搞活经济、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反而会使经济陷入混乱、社会陷入动荡,国家的政治经济基础恐将动摇。

  国有企业为社会所诟病,根本原因并不在企业本身,而在于目前的体制不利于国有企业以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去,参与到社会分工中去。在体制没有实质性改革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国有企业改革,让国有企业单兵突击,就算完全“私有化”,也只是一种形式。比如目前一些领域,如民用航空、石油等,虽然从表面看也对民间资本开放,实现了一些企业的“私有化”,但由于政策、制度、环境等仍是 “国有统管”、“国家统管”,“私有化”了的国有企业,走的仍然是“国有化”之路,甚至反而使国家财富变成了极少数人的“福利”。

  其实,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来说,公众所痛恨的并不是其身份、名称,而是其地位、定位,特别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始终凌驾于其他市场经济主体之上的特殊地位。相反,如果国有企业也能像其他市场经济主体一样,以普通企业的身份参与竞争、参与社会资源分配,公众就不会对国有企业有特别的看法和想法。

  而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看,尽管多数国有企业已经通过改革改制,变成了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但是,由于整个宏观环境并没有达到完全市场化、规则化的程度。因此,改制后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多数企业与改制前没有多大区别,甚至情况更糟。

  也正因为如此,要想让国有企业不再成为中国成长的 “障碍”,笔者认为,切不可只把眼睛盯在企业的身份和性质上,认为“私有化”就可以解决困扰国有企业的一切问题,就能让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事实上,即便要将国有企业“私有化”,也要先进行大力度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让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有利于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主体,有利于“私有化”后的国有企业不继续背着国有企业的枷锁。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走一些“私有化”的道路,但绝不能完全“私有化”。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实质性推动前,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应当侧重于内部机理的完善和健全,管理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让企业能够在统一的规则下运行。在此基础上,根据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制定新的改革目标,而不是盲目地把“私有化”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选择。

  事实也是如此,国有企业的财富是否能够分给居民,并不是居民财富增多的主要原因。就算把国有企业的财富分给居民了,居民的财富在瞬间得到了快速增加。但这只能是昙花一现。这些年,财政收入增长远快于居民收入增长,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