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评论:农民工回归乡村与融入城市同等重要
时间:2012-02-28 11:36:35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王玉琪 

  王玉琪

  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能融入城市的问题,近来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一年一度刚刚结束的春运让农民工的身影再次集中地走入人们的视线,另 一方面,一个月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大陆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表明我国已经跨入城市化的门槛。然而,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数据所标明的城市化,大量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如何融入城 市、以城为家,在城市里安居乐业,成为城市里的新市民、新主人,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还需政府去做更多的努力,扫清更多的制度性的障碍。

  在关注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不可忽视,那就是如何引导那些不愿意进城的农民工返回家乡,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重庆市梁平县礼让镇川西村村民杨宪军打工几年回到家乡,发现在家乡加工豆筋和发展养殖业不但能发家,还能得到政府的补贴,于是决意在家乡创业。一年下来挣得比外面多,开支比外面少,还能照顾家人。他说:“在村里能挣钱,谁还愿往外跑?”

  杨宪军的想法颇具代表性。尽管我们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但毕竟是刚刚跨入城市化的门槛,城市真正吸纳农民工永久居住就业的能力还有待于 进一步提升,完善各种保障制度的道路仍然漫长。而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讲,并不是所有人都向往城市生活,假如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一样能够过上好日子,就像 杨宪军那样,很多人依然会选择重返乡村。

  引导鼓励农民工重返乡村与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同等重要。我们之所以要大规模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因为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富余。经过多年的努 力,我们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引导农民工在城镇就业方面成绩斐然,农民工在远离家乡的各个角落以他们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逐渐摆脱贫困,他们的工资性收 入远远高于来自土地的收入。然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去,留在农村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空壳村更是大量出现,农村反而面 临劳动力紧缺的窘境。与繁华热闹的城市相比,一些乡村在现代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快的情况下,反而变得越来越寂静越来越落寞了。因此,在积极帮助农民工融入 城市的同时,鼓励和引导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创业、让他们服务于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回归农村返乡创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要依 靠科技。但现在的问题是,农村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大都走向城市,靠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去学习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并应用于自家的三两亩土地上显然困难重重。 一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曾说起他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两块相邻的稻田发生了虫害,东家今天打了药,西家没有劳力或有别的事情没打药,东家稻田的虫害便被 赶进西家的稻田。等西家再打药时,虫害便又回到东家的稻田。最后他总结说,我们现在是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 效果。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养和造就有志向在农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新生代农民,也就是一号 文件首次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但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收入显著高于城市打工收入,还要让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 尊重,以农民这个职业为荣,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以农业为终身职业,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进入新世纪(13.73,-0.28,-2.00%)以 来,中央以连续9个一号文件将“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粮食生产的“八连增”和农民增收的“八连快”,有力地回答了当年那个“21世纪 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如今,我们又迎来了21世纪谁来种地的问题。因此,我们呼唤更多的农民工回归乡村,成为21世纪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