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商庆平:精神懈怠当从源头防范
时间:2012-02-22 14:31:05  来源:光明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精神懈怠的危险摆在“四个危险”之首。当前,我国改革步入深化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日益增强。这些复杂的社会环境为人们精神懈怠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有效地防止精神懈怠滋生的危险,需要从源头上抓起。

  第一,警惕“崇尚现实”,理想信念被虚化。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昂扬精神状态的动力之源。广大党员干部经过深入的党性教育和实践磨炼,理想信念坚定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理想追求变得愈来愈现实。一些党员干部活得实际,活得自我。其表现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的人谈天说地,却很少谈理想信念;有的人理想信念讲得头头是道,但在实践中却言行不一;有的人理想跟着现实走,成为精神上的流浪汉。这些同志之所以崇尚现实,根子在于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为此导致意志减退,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社会发展告诉我们,离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将可能被现实的旋涡所“溺亡”。这就需要:首先,以理想信念支撑人生。人生不能没有追求和目标,正是精神目标的价值意义决定着人生的意义,使人能够不管形势多复杂,始终保持强劲的前行的动力。其次,要将理想信念植根于真理的沃土。理想信念的确立不能仅靠朴素的立场和感情,也不能凭简单盲目的思想灌输。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要从真理中寻因索据,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党的创新理论,要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信仰、信念、信心问题。再次,以宗旨意识守护理想家园。为了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只有当个人追求融入人民群众的期待中,与群众的意愿形成共鸣,心中的信念才能得以激活并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警惕功利缠身,精神价值被物化。当精神的价值为功利所扭曲,精神懈怠便以“唯利”的形态表现出来。比如,抓工作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学习不是在入脑入心上用气力,而是拿一些新的观点作为炫耀政治素质的招牌;开拓创新不完全是为民谋利,而是以此作为获取政绩的手段;深入基层不完全是为密切联系群众,而是作为树立个人形象提升威望的举措;等等。这样的思想作风,尽管平时不大明显,但功成而伸手求“利”时,一旦“利”与愿违,精神便随之消沉下去。精神为“物”所笼罩,要害是价值观的失衡。正如黄炎培先生关于历史周期率的警醒:“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而导致这“周期率”的基本原因便是个人的“功业欲”,即“为功业欲所驱使”。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然而,如何矫正价值心理呢?要从强健精神价值做起。要跳出“我”字,真正端正世界观,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摆正得失观、荣辱观和政绩观。要跳出“我”字。功利缠身的根子是极端个人主义,“我”自当头,以“我”利弊得失确定做什么、不做什么,便成了功利的俘虏。这就需要矫正价值偏差,从政治上看待利益关系。爱因斯坦讲:“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是道德。”价值理念偏移、价值信念失位、价值行为失范,都能从道德的缺失中找到原因。处在社会价值观多样、各种思想潮流交织的、意识形态复杂的环境中,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筑牢价值追求的品德之基。

  第三,警惕欲望至上,人生“本义”被异化。无论做什么事情,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附着做事的意义,并依据意义而确定行为的取舍。这“意义”追根溯源,便是人生的“本义”,即生命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和分量,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以及对人生“本义”认知和敬畏的深浅。保持拼搏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不仅要求我们认清做每件事情的意义,更要悟透人生“本义”、修养“本义”人生,才能做好守护人生的智者。正确看待人生“本义”,看似一个哲学命题,与精神状态似乎不相及。其实不然,透过社会现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人对人生“本义”把握不好而引来的祸患,往往给我们许多思考和警醒。比如,有的人把活着的意义定位在满足欲望上,认为欲望便是人生“本义”;还有的人或者以宿命的态度度过人生,认为来到世上不能“白活一回”;等等。正是这种欲望和宿命的态度,使贪欲不断地扩大,以至于变得精神颓废、政治意识淡漠、品德责任缺乏,进而在精神世界里滋生出一处“死穴”。而正是这处“死穴”,异化了人生的“本义”,塌陷了人生的精神支柱。因此,静下心来领悟人生最宝贵的“本义”,对于修剪心中欲望的树枝,是各级领导干部为官做人的必修课。要将欲望融入“角色”。欲望之心人皆有之。应处理用好欲望这把“双刃剑”,应将欲望和事业融为一体,使它转化为成就事业的动力,而不是让欲望成为陷阱。人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担当着各自的责任。“角色”作为展示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舞台,一些人“角色”意识淡薄、“角色”行为失真,将欲望异化为生命的本义和人生的信条,将履职尽责的角色意识被欲望所代替,必出问题。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务必看到欲望的两重性,努力以虔诚、敬畏之心珍惜自己的“角色”。同时,要崇尚名声。名声是一个人的品牌,也是一个人诠释生命意义的标书。每个人要视名声如生命,精心打造自己做人的品牌,向着“本义”人生权衡得与失,从而培育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商庆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