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转型,是产业功课,也是有关社会福祉、人文传承的综合学科。今天,粗放的城市化未必带来心灵上的温暖;单纯的GDP往往和幸福、快乐扯不上关系。转型,其实是一道良心考试,能力、德政都在其中了。
今天,我们走进坪地,走进深圳的东北门户,也走进曾经沉寂但从不甘寂寞的土地。
“国际低碳城”——国家级愿景花落坪地
坪地,深圳的东北门户,经济特区最外围的所在,曾经以“牛皮城”闻名的落后产业积聚地。正是这块偏远的土地,神奇般地孕育了两位世界冠军:女子撑杆跳高世界冠军孙彩云和残奥会女子射箭金牌选手肖彦红。
虽处江湖之远,但坪地人向来不乏破土而出的冲力,“国际低碳城”就最新发力点。
几年前,坪地街道一班人就开始酝酿嬗变:请污染企业外迁,摘掉“牛皮城”的帽子;腾挪空间与土地,为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铺路,为新一轮城市化探路。
经济原本落后,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这样的努力,确有不易。
这样的过程里,迟疑、争论和诱惑从来不少,作为现代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的追求者、看门人,坪地人坚守得很好,也很执着。
真转型,严把关,是坪地转型求变的关键。
“国际低碳城”,最初只叫高桥产业园区。其最大不同,是对绿色、低碳理念的追求始终如一,对园区企业的筛选始终如一。
记者调查采访时,园区已引进企业179家,其中10家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如深南电路、冠旭电子、珈伟光伏照明等率先进驻;1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这些新型产业的龙头企业,其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十分明显。
所谓自助者天助。坪地人志在求变的勇气,实实在在的转型,吸引了多方关注。
2009年,深圳市长王荣调研园区,提出一流园区、一流管理、一流企业的规划理念,从战略层面给予肯定和推动;
2010年,龙岗区长领衔,成立专职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提升园区定位、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
2011年,深圳与荷兰联手,共同打造国际水准低碳城,坪地“国际低碳城”呼之欲出;
今年春节刚过,国家发改委苏伟司长一行专程考察,从国家战略高度给予关注和推动。
至此,坪地高桥产业园区几经升级,终以国家级愿景——“国际低碳城”落笔蓝图之上。
目前,“国际低碳城”一期规划25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它不仅是深圳连片开发最大的产业园区,也必将成为未来深圳经济转型+增长的“第三级”。
转型是还账也是重生
“清理淘汰低端企业,为沿线产业升级腾出空间,为辖区基础设施鼓与呼,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执政追求。”坪地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黄惠波对记者说。“如果不能让居民生活得更好,不能向企业提供更优的服务,那才是管理的失职。”
黄惠波,坪地的掌门人。早年的为人师长经历,之后16年的基层工作历练,使他拥有了善于思辨又实事求是的风格。采访过他的记者,都对黄书记的魅力印象深刻。
过去,坪地以“牛皮城”闻名。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这里租金和土地便宜,积聚了大批落后、低端、污染的企业,时至目前,辖区传统加工低端企业,依然占企业总数的90%。
此外,因地处边远,经济特区的普惠政策很少照这里,交通不便,配套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等,一系列历史欠账,使坪地的发展受限。
转型,在这里是还账,也是重生。
在这样的追求中,从最初的高桥产业园区,到现在的“国际低碳城”,坪地的转型一路升级嬗变:
从新能源、生物科技优势资源,到新材料、光电节能等战略性产业,这类企业抱团扎根;从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到低碳城建设与绿色建筑服务,以此为支点,“国际低碳城”,一步步向着标杆性示范区迈进。
随着一批高技术产业项目落户,高新技术产业积聚效应初显:深南电路、冠旭电子及珈玮光伏等高技术自主创新企业,相继在此生根、开花——
在深南电路,其研发的“高端印制电路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公司工业总产值达14亿元;
在冠旭电子,主攻数字化音频和视频技术研发的公司,其研发的“降噪”耳机具世界领先水平,吸引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订单,2010年公司工业总产值达6亿元;
在珈玮光伏,同样由留学生创业的节能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60余项,主打产品太阳能草坪灯已占全球市场15%的份额、北美市场40%份额,海外市场份额超过90%,预计2011年收入8亿元,纳税4400万元。
在园区,记者见到珈玮光伏公司总裁李雳。年轻有为的李雳毕业于深圳大学,之后赴加拿大求学,创业起步于北美,四年前落户坪地。他告诉记者,下一 步目标锁定LED照明产业,作为新一代产品,它比节能灯省电30%,且视觉感受更好,被认为是更人性、更低碳的新一代照明产品。
可以预见,绿色、环保、低碳将继续成为这块土地的主调;“国际低碳城”的辐射能力和辐射效应将成倍增长;可持续的国际级企业,势必使坪地作为现代意义的产业之城和后花园,屹立在深圳版图之上。
转型之际,传统产业尚能“活”否?
在转型、升级成为热词的当下,传统产业是否应一刀切地被“赶走”?对此黄惠波书记以“务虚”的名义阐述了他的观点:“在高端、低碳、全球化的背景下,优秀传统产业的出路,只能是做大做强。”
无疑,低碳、环保、可持续已成全球共识。某些时候、某些场合,“谈高端眉飞色舞、说传统心有顾忌”的极端化趋势,成为时髦。
对此,黄惠波书记的看法是:转型升级,依然要坚持实事求是,特别是对于拥有品牌价值的传统产业。比如说,在追求高端、低碳的同时,那些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企业,已经具有良好附加值的产业,依然应该给予应有的生存空间。
七彩人生家具厂,以生产儿童家具为主的企业,中国同行业的翘楚,这样的企业,在坪地,没有受到粗暴的排斥;
米兰登服装厂,以服装加工制造为主的企业,全国的行业领军者,这样优势的传统企业,虽没有高新技术,但其所体现的产业与艺术附加值,至今令许多产业无法超越。坪地仍实事求是地给予其持续发展的空间。
可以说,转型升级中,坪地的这种坚持,是对产业转型的科学诠释,是对优秀传统产业的保护和升华,更是对实事求是执政理念的创造性贯彻。
的确,当过度、武断的城市拆迁大行其道,许多城市的文化标签、温暖记忆也随之消亡。老一代深圳市民就常常慨叹:东门老街,这座城市最独特的记忆,但在今天,新则新矣,可历史已经割裂,文化早已断裂。这样的城市,你能说温暖、可爱、亲切吗?
坚定的转型,同时不忘实事求是地坚守传统,这是坪地的发展经,也是关于如何现代、怎样高端的科学解答。
百姓热望:地铁三号线早通坪地
开篇提到的孙彩云,一位如俄罗斯名将伊辛巴耶娃一样的传奇人物。上世纪90年代,这位坪地姑娘曾11次刷新世界纪录。
孙彩云一直是坪地人的骄傲,坪地人的精神榜样。坪地街道宣传部长骆正思告诉记者,“这种自强不息精神的背后,有一种气质叫坚韧。”
的确如此。
在深圳经济总量不断刷新,特区内建设日新月异的时光里,坪地的居民生活依然循着传统的轨迹,日复一日,并无大的改观。15年前,记者去坪地采访世界冠军孙彩云,在她的家里,目光所及,除了基本的生活必须品,几乎就是昏暗的四壁了。
后来。虽然“三来一补”改善了一些居民的生活,但代价也相当沉重:不得不忍受皮革厂的难闻气味,以及它们排除的大量污水,“牛皮城”因此得名。
眼下,坪地的主动求变,需要政策的阳光,更需要有力的多方推动。
目前,历史欠账在坪地依然突出,基础设施、公共交通落后而不便,产业政策亟须从定性转向定量,这些支持力度如何,决定了下一步是加速发展还是举步维艰。
记者在实地采访中,时常闻听当地百姓的殷切期盼——
希望地铁三号线的延长段接到坪地,与深圳中心城连通,让一小时通达市中心的30年梦想照进现实;
“低碳城”的企业家和员工们,则渴望就是配套工程尽早完善,没有一家星级酒店,没有一家品牌超市,生活不便可以想见,也与“国际低碳城”愿景差距甚远;
新通车的横坪路,至今无法接通市区公交,多数路口没有铺设红绿灯,居民出行不易,孩子上下学更是令人牵肠挂肚。
据具体负责“国际低碳城”项目的林楠最新介绍:“国际低碳城”由深圳与荷兰方面共同论证后,已上升为中荷国家合作项目。目前市政府已着手对这一项目进行规划。
希望这样的“利好”,成为加速器,助推坪地真转型,助力坪地新发展。
有理由乐观预见,借助“国际低碳城”,坪地未来必将引进更多国际理念,更彻底地执行低碳环保转型,加速城市化的腾挪嬗变,那将是一个充满现代气息和人文精神的崭新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