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2-16 09:57: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 蕾
2011年12月26日,消费者在山东潍坊市小商品城购买新年饰品。 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把“扩大内需”提升到“战略基点”的高度,并提出必须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扩大内需,这个看似陈旧的话题在今天看来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趋恶化、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的背景下,把更多目光聚焦到国内市场,不只是外部环境所迫,更是中国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内在需要。
最大难题是收入分配 核心提示:
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两者之比为
3.23:1;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金融业与平均工资最低的农林牧渔业的工资分别达70146元和16717元,两者之比达4.2:1;此外,上市公司高管
年薪平均值达到66.8万元,是全国平均工资的18倍多。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高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低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较高。若收入分配不均衡、差距较大,则总体消费水平将降低。由此可见,收入差距拉大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但从实际来看,经济增长速度要比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快,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更快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速度,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甚至逐年下降。
“要调整政府、企业、居民三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要确立国家减免税收、企业让利、居民提高收入的理念;要调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减
免税费,让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实现自身发展,并且有能力给职工加工资;要调整资方和劳方的分配关系,最近几年资本和土地的收益增长太快,而劳动报酬则增长太
慢。”中国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说。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强调,2012年我国将支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他同时表示,2012年要着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提低、扩中、限高,2012年将给扩内需带来更大空间。”苏海南说。
最大支撑是服务业 核心提示:商务部研究院数字显示,从2007年到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衣着、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分别增长了50.6%、57.7%和66.3%,而同期仅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一项,增速就达到71.6%。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顾学明表示,生活服务业的发展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他分析说,从2001年以来,中国的就业结构悄然变化: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在
总就业人口中的比重不断降低,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所占比重不断增加。2010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在全部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到34.6%,
高于第二产业近6个百分点。
从收入水平看,从事住宿和餐饮行业及居民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年均收入比从事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年均收入高出6000元—10000元。而且这些行业吸纳的往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城镇下岗职工。
统计显示,“十一五”时期,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未达到“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三次产业结构失衡,带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近日,“扩内需新政”频频出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日前下发,高技术服务业将获得财税、拓展融资渠道等多方面政策支持;
商务部近日发布《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1%;
工信部宣布,2012年,将继续落实家电下乡等促进消费政策,积极培育数字家庭等消费新热点;
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的《“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有望于明年出台,这将对现代服务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最大潜力是城镇化 核心提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城镇居民的比例将首次超过农村居民,这标志着中国数
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逆转,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将带来巨大内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表示。
“目前农村人均消费能力不到城市的30%,如果能将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为城市人口,那中国的内需市场将有一个极大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余南平教授表示。
专家们分析说,大批农民进城,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与消费;同时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蕴含着巨大的投资需求,这些变化将引领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去单纯地依赖出口增长变成依靠内需增长来拉动。
“城市化有利于扩大内需,城市化更关系到民生。”韩俊指出,中国未来城镇化的核心任务,是让城镇流动人口变为城镇永久市民,让他们在城市沉淀下来。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不久前在出席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城镇化既可增加投资,又能拉动
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抓紧研究制定中长期城镇化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发展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镇布局,方便
群众就业、出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