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把公租房配置流程放到“阳光”下暴晒
时间:2012-02-15 10:14:22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叶祝颐 

  据报道,最小的户型建筑面积不到34平方米,使用面积则不到23平方米,但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却一应俱全,并相对独立。未来的公租房是什么样?2月13日,全国公租房优秀设计方案在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发布实施,作为全国公租房建设的重要参考。这也将是我国首个保障房的国家指导性设计方案。

  小户型公租房面积虽说有点蜗居意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并相对独立,将在有限的面积内实现基本功能和良好的舒适度。应该说,这样的公租房设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据住建部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由于大规模的建设要求和相关建设经验的缺乏,很多公租房存在着设计缺陷。住建部展示公租房优秀设计方案以供地方参考,有利于克服以往公租房功能不全的弊端;压缩公租房面积有利于增加公租房供应数量,减少权力寻租因素,让公租房惠及更多普通民众,维护民众基本的安居尊严。对此,我们不妨给点掌声,不必纠结于公租房的蜗居户型。

  由于原有住房保障体系的制度限制,不仅外来务工人员与保障房源绝缘,不少买不起房的城市夹心层也被排除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一些城市出台住房限购令之后,租房的人越来越多,住房租金普遍上涨。租房成为外来人员的不能承受之重。群租房、胶囊公寓之类的报道令人无法释怀。有的外来人员无奈逃离北上广。

  作为百姓重要生活资料的住房产品,实际上带有准公共品的性质,让百姓“居者有其屋”,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给百姓提供包括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房源,是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应该转变土地财政思维,拿出诚意履行公租房供给责任。对于公租房供给,中央有要求,住建部有方案。如果地方不折不扣完成公租房供给任务,有利于解决夹心层与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也为住房销售价与租赁价回归提供了市场原动力。但是如何落实公租房政策,让求房欲渴的夹心层获得居住尊严,帮助外来人员实现家园梦想,又是一个难点。

  从各地实践看,发展公租房对“夹心层”、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稳定房源,满足其过渡性基本居住需求,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对于“居者有其屋”的社会需要来说,公租房供应数量仍然是杯水车薪。一些城市公租房供给局限于专业人才与部分城市白领人士,打工者并没有住上公租房。在我看来,要让公租房政策真正惠及民生,需要地方政府尽职尽责做好三件事。一是处理好公租房与其他保障房的关系,保证公租房建设的数量与质量,扩大公租房供给范围,让包括外来人员在内的更多无房户受益。二是政府合理确定公租房租金,别让自己变成市场化大房东,以高房租逼退租房人。三是完善公租房资源配置制度,让公租房供给精确制导、雪中送炭,而不是跑偏走样、锦上添花。

  由于城市无房群体庞大,公租房资源僧多粥少,富人也想从中穷人口中抢食。但是公租房是保障中低收入群众居住权利的重要防线,并非普遍的政策待遇。严格落实4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面积标准很重要。公租房供给对象的确认,也应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把有限的公租房分配给真正需要的人。避免公租房以别墅保障房之类的变异形式被领军人物、专业人才鸠占鹊巢。

  另外,公租房是一种过渡性住房保障措施,租房人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相关部门在对供给对象严格把关的同时,要完善公租房退出机制。如果租房人收入状况发生变化,已购自有住房,要及时腾退公租房。避免因为公租房准入退出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重蹈经适房被违规出租、闲置的覆辙。

  一言以蔽之,只有在建好公租房的基础上,把公租房配置流程放到“阳光”下暴晒,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才能让公租房惠及更多城市无房户、外来打工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