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的街道旁,21岁的游元波与众多求职者一起,等待工厂的“认领”。
90后游元波在工厂门口排队应聘时的肖像。
同样的表情,茫然地等待,类似的衣着,除了站姿各有差别。21岁的游元波在这股同质化的人群中以一缕立体流线的发型鹤立鸡群。立体的流线告诉人们,随着2012年的到来,节后深圳普工求职者的主力已悄然切换为90后。
“发型是自己想的,也是自己整的,两分钟搞定,无聊的时候就在家里琢磨下。乱搞啦。”游元波给记者做了个自嘲式的解说。他的性格不安分,从湖南 老家出来两年,他忽而深圳,忽而东莞,忽而珠海,又回到深圳。“最多的干了半年,钱攒不下多少。趁着年轻多走些地方见识下,玩一玩。拿个车费就跑路了。” 谈起工作,游元波显然不像他的父辈们那么严肃,以之为生活的全部依托。这一站,他进入的是富士康,希望自己能做久一点。深圳园区“两班倒”的制度和基本 10小时的连续工时控制,让年轻员工有了些自己的生活空间,对他们颇有诱惑力。“女朋友,满大街都是,但没有我的。”游元波对自己的认知很实际:自己现在 的状态找女朋友不切实际。将来“玩”出了感觉,他还是希望回家做点小生意。过个安稳生活。
劳动力需求的大潮没有结束,90后已然登场,虽然他们也多为生计,但他们知道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他们对未来茫然,但很清楚自己的当下。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走向中,将留下新一代人青春书写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