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从一张未造成事实的发票说开去
时间:2012-02-02 17:28:28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马涤明 

    腐败越来越公开半公开化,说明的是腐败被容忍的底限越来越高。

    私人聚餐,开发票时却要求在抬头写上单位的名称;收银员误打发票,当事人还大声开骂———年初五,发生在广州海珠区某餐馆的这起涉嫌侵占公款消费的行为被市民在微博曝光后,引起公众关注。(1月30日《羊城晚报》)

    涉嫌公款消费,没有造成侵占公款消费事实,那么以侵占公款处理当事人确实无法可依。但如果不是发生这点小的意外,这张私人聚餐的发票应该会出现在公家的账簿上。可是,这张发票要真的被报销,谁能看得出来呢?《潜伏》里那个谢若林说得好:两根金条摆在这儿,你能看出来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龌龊的?

    金条看不出来“高尚”与“龌龊”,发票同样看不出来是公务消费还是私人消费,纪检看不出来,审计也看不出来,只有报账人或签字领导知道真假,如果报账的人自己就有权签字,可能就只有他自己知道。

    很多发票都无法识别是谁消费的,那么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账簿上有多少已经“造成事实”的侵占公款,谁都无法知道。而报发票这样的“侵占”,在假公济私、职务侵占、贪污受贿这种事情上,实际上不过是九牛一毛、小菜一碟之类。我们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好的,有问题的是极个别现象,还可以说财政资金、国家财产总体上是安全的,被贪被占或流失的也只是极少数情况,而绝不是普遍现象。然而,就如谢若林所说的“你能看出哪根是高尚的,哪根是龌龊的”;就像这张发票,如果“造成事实”躺在机关账簿上,谁能看得出谁消费的,一个道理,很多事情我们其实是无法识别,也无法判断的。而“大多数”或“极个别”的定论,因为是原则,所以必须要按原则说法来说罢了。

    过年期间,笔者走了一些小区,给亲友拜年;去了一些饭店,和同学朋友相聚。耳闻目睹的一些情况,给我的感觉,腐败这种事情,有些方面跟原来那些年头可完全不一样了,原来是全是偷偷摸摸的腐败——钱多了怕人家知道,现在不是,当官的或有权的公务员很多都是一副大款派头——住的房子,一百多平的已经“拿不出手”,小排量私家车太没面子,千元一桌的请客也已十分平常,腰带、手机等等绝对是不能跌了身份的……而支撑这样的家当和消费,显然不是正常收入能担当的。然而现在大家似乎谁都不背着谁,开一辆二三十万、三四十万的私家车上班往单位院里一停,不怕谁说三道四,当然,现在一般也不会有人说了。

    私人聚餐公然开公家名头的发票,也是不怕你举报,一般也没人举报、懒得举报——算多大事?又能把人乍的?要不是骂将起来,被人曝光,哪来的什么“涉嫌侵占公款”?

    腐败越来越公开半公开化,说明的是腐败被容忍的底限越来越高,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不论是我们的容忍度,还是自欺欺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