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2011年春节期间短信发送量达300亿条,远远超过2010年的230亿条。而在2009年,春节期间的短信不过才180亿条。内容雷同、屡屡转发复制的“撞衫”短信也让不少市民觉得拜年短信成为一种“骚扰”。(新华网 1月24日)
近年来,随着手机用户的飙升,短信拜年也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新年祝福方式。每年数十亿增长的拜年短信,无疑标志着短信拜年这一习惯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短信拜年,作为网络信息时代孕育出的新鲜果实,突破时空界限让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变得便捷,这原本是社会的进步。
然而,任何事物不可能只存在利处。在烙上工业化复制印记的祝福语中人情味似乎被缩减,内容雷同而无新意的枯燥短信让人不难不产生审美疲劳。亲友问候、新年祝福在普天同庆的春节本应是暖暖的温泉,然而没有经过发送方用心撰写这一道程序而随手复制转发,以致这温泉就像遇到了强烈寒流结成厚冰。
既然面对这种枯燥的转发行为都很反感,那么为什么又有那么多人甘心充当“罪魁祸首”呢?理由很简单,跟风与礼尚往来的社会习气使得拜年短信运作得红红火火。一旦收到别人的新年祝福短信,你不回复就显得略有点不礼貌。如果你收到好多人的祝福短信而你自己不发,你会觉得自己out了。
300亿拜年短信的巨大工作量分摊到数亿参与者身上,短信拜年用户一起尴尬地玩了一场价值30亿元的游戏。如此烧钱的过场,其责在谁?虽说通讯公司坐收渔翁之利,但是这场游戏不是由它精心设计的。虽说大众是这场游戏的参与者,但是在按发送键的那一刻,谁也不会去想30亿的费用。其实这场烧钱游戏谈不上祸首在谁,这是整个时代大潮推动的一翻波浪,就像电子邮件逐渐替代过去流行的纸质信件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往往被网络时代催生的的技术产品所取代,浮躁风气蔓延渗透到人心,以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在网络信息时代下,如何才能抵制这种浮躁产品对人间真情的慢慢腐蚀呢?最好的方法是从根治人心做起,改变人们使用工业化、信息化产品进行交际的方式和态度,例如通过公益广告形式鼓励人们发送原创节日祝福短信。宏观上来说,就是要通过榜样作用来弘扬真善美的社会主旋律,从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让社会充满真实而不作假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