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黄瑞茂:武汉设计双年展延伸了创意城市的范围
时间:2012-01-17 15:58:56  来源:城市化委员会  作者:李涛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武汉跟大家做一些有关台北创意城市建设经验的交流。过去我参加了不少有关创意城市的一些讨论,但昨天参观完武汉设计双年展后,我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感受。在之前的创意城市讨论里面,设计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但它仅限于谈美学上的有关设计,包括物件、美术、艺术,以及建筑。但武汉这次举办的设计双年展非常特别,他展示的设计成果都是一些比较硬的项目,如桥梁、高铁,机电等。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极大延伸了我们探讨创意城市的范围,值得我们后续再来做一些详细研讨。
    今天我主要想结合武汉谈一下台北创意城市发展的经验。同武汉一样,台北在最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也一直在转型。过去,台北曾经是世界工厂之一,凭借制造业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产业转移的加速,台北开始逐渐摆脱对制造业的依赖,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和新经济。
    在地形和地貌上,台北和武汉很类似,都是一个盆地,且城市的山与水紧密相连,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在城区。过去的台北,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随处可见各种加工制造厂。进入21世纪后,它开始了转型。如我刚才介绍的华山酒厂案例,它后来就变成一个艺术中心。
     这个案例看似简单,其实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一个城市发展转型中过去是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房子越盖越大,那未来如何加强它的内涵,如何将创意作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涉及到如何将创意与城市相结合。对一个城市而言,建设创意城市其实是一个行政行为,创意设计人员在里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一个方案的设计到完成,更重要的在于它完成之后,整个都市空间的管理。如何让我们的设计成果跟民众使用习惯相协调,这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设计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或者跟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可能就会造成大量的物力、人力浪费。
    客观的讲,台北的101大楼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台北市一个最为成功的创意项目。这里不仅聚集了各种先进服务业、信息产业,各种商业也一应俱全。目前它的示范效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回顾101当初的设计建设过程,其实它也不是一帆风顺。在人口密集的台北市,建设101这么大体量的一个项目还是比较忌讳的,人们担心他建成后究竟会不会产生预期的效应。如今,在101项目的带动下,台北市的创意产业、会展产业、资讯产业正在慢慢代替传统工业。看完武汉的设计双年展,我才发现,原来它的设计实力竟然如此强大,按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它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设计之城、创意之城。
    最近,我在跟北京、上海、深圳的一些朋友讨论亚洲城市的都市空间时,发现有一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即在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如何引导民众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因为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好,大家都居住在室内,户外没有去经营,最后都变成商业空间,要花钱才能使用。可是我们看到,过去华人城市里面户外空间却是很大的部分。这其实是居民跟都市空间的一个互动,非常重要。它能让居民增加对城市的感情,有利于维护城市的秩序与环境。
    以前我们一提到设计,往往就会联想到挂在墙上的艺术作品。时至今日,我们蓦然发现,设计不仅可以放在家里挂在墙上,它其实可以在城市到处存在。如台北市一个三十年前的旧菜市场,如今变成了一个公共艺术集中展示区。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力发展创意城市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直面一些挑战,尤其是对台北、武汉这些水系发达城市而言更要注意。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台北和武汉在地形上都属于盆地,气候的剧烈变化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影响非常之大。据我所知,前面几年,武汉经常遭到洪水的威胁。同武汉一样,近几年台北也常遭到洪水的侵袭。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后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武汉,还是台北,都应该努力用一些创意来解决城市防洪、排水问题,否者城市被淹可能就会成为一种常态。
     一直以来,台北的地下水网设计都比较注重排水,雨水下来后直接把它排掉。但回过头来看,过去雨水降落到城市后,会在城市中漫流,最后慢慢流到大河。所以,从这里面我们也看到,降水恐怕也不是不好的事情,只要它不造成太大的灾难,还可能让这个城市保有一些水资源。像台北,雨水在早晨和黄昏的时候能够产生蒸发作用,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不过,降雨量一旦过大,可能就会带来很多问题。
    那在发展创意城市的过程中该如何来防水?我认为可以采用综合治水的方式。首先,要养成保护和防治的观念。客观的讲,水,其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我们一定要有保护的概念,不能把它当着“猛兽”;在保护的同时,我们还应懂得如何来化害为利,让其为我所用。如何让民众养成保护和防治的观念?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应该从小就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去了解水,同时加强防灾救灾的教育。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到处水不惊。
     除了加强民众的保护水资源,防患水灾的意识观念培养外,还应加强水土治理和土地管理,尤其是水源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就拿武汉来说,如果上游的水土工作保持做得不好,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武汉被淹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对身处长江下游武汉而言,要想防患于未然,还得加强绿化建设,做好沿江两岸的植树造林工作,同时构筑大量的绿色社?区。
     目前,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建筑界的一种潮流。“生态城市”作为对传统的以工业文明为核心的城市化运动的反思、扬弃,体现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与协调,是人类自觉克服“城市病”、从灰色文明走向绿色文明的伟大创新。它在本质上适应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增长模式向经济、社会、生态有机融合的复合发展模式的转变。
    同时,它也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中传统的人本主义向理性的人本主义的转变,反映出城市发展在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上取得新的突破,使城市发展不仅仅追求物质形态的发展,更追求文化上、精神上的进步,即更加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两天的参观,我发现武汉的城市绿化面积非常高,低碳经济也较为发达,因此它很有潜力成为一座生态城市。
    当然,无论是建设创意城市,还是建设生态城市,都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各种问题。以前,台北的很多垃圾焚烧炉烧的不是垃圾,而是煤油和煤。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时民众还没有养成垃圾收集的意识。后来,政府通过先免费,后来逐步收费的方式,让民众养成了自觉收集垃圾的习惯。这一方面解决了垃圾焚烧炉的原料问题,另一方面也保护了环境。但这需要时间。武汉同样也可以这样做。
    便捷的交通体系建设也非常重要。为改善近年来汽车增加所带来的交通压力,台北市开始构思发展市区快速道路系统,目前已初步形成为环绕中心市区之环状系统。这大大改善了市民出行环境。目前,武汉陆路交通已非常完善,水路交通体系也非常发达,通过长江可以到达世界上很多国家。这为其未来的大发展、大跨越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总之,创意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意不止存在于产品生产过程当中,还体现在管理的方方面面。这次来武汉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后,衷心祝贺武汉创意之城能够早日建设成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