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山新城建设将是未来佛山城市升级的重要抓手。
![]() |
祖庙商圈的提升,是禅城“强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
![]() |
千灯湖广场已成为南海地标,不少市民在千灯湖广场悠闲散步。
![]() |
顺德的城市升级与产业提升紧密结合。图为顺德名片——美的集团。
![]() |
早在2010年,高明就已启动了荷城城市形象提升计划。
![]() |
三水新城能否利用光伏产业的优势,将之建设成“低碳新城”?图为爱康太阳能规划图。
500个项目中精选100个左右项目,政府带动社会总投资1000亿元……刘悦伦2011年8月走马上任佛山市代市长后,就密集调研佛山五区, 迅速找出城市建设有待加强的方面,制定出《佛山市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目前佛山老城区较破旧,旧厂房、旧村庄星罗棋布。(想让)真正高端企业人才留 在佛山,这里必须要有一个宜居的环境。如果环境不提升,产业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刘悦伦坦承。那么,以“1+2+5+X”为结构的佛山城市组团如何升 级?五区将有哪些城市核心计划?五区城市升级的前景又如何呢?
禅城 一个城市一定要有一个“强中心”
两会报告提出,佛山将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而在禅城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中,刘悦伦市长用近20分钟的时间阐述禅城在城市升级三年计划中的重 要角色。禅城基本上是佛山的代表,是佛山的标志,外地人不懂什么组团式发展的概念,他们认为佛山就是禅城,禅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佛山的好坏。禅 城的城市建设搞不上去,佛山的整体形象就上不去。
事实上,城市升级对于中心城区禅城来说首当其冲。其背后,中心城区不仅仅要在整体形象上谋求大的提升,在新的区域竞争态势下,禅城更将以城市升级为契机打造新的现代服务业高端商业载体、伸出手臂内通外联提升竞争力。
在此前的项目与空间之辩中,禅城的思路随着城市升级行动计划的出炉而愈加清晰,目前禅城也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城市升级三年计划的落实方案,计划投入重金。
被授予三旧改造、城市升级等重任的副市长许国透露了禅城接下来的任务,那就是,一个城市没有一个“强中心”是绝对不会给外界以好形象的,禅城作 为绝对的重点,主要是致力于城市中轴线打造:从中山公园到市政府、亚艺公园到佛山新城,等等,可以说,中轴是城市空间布局的灵魂,一座城市的客厅是不是漂 亮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这条中轴线的布局。第二个重点是交通畅通,其关键又在于打通断头路,例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魁奇路连通一环就将在本届政府任内打通, 此外还包括禅西大道的北延、南延等等项目。
可以说,在佛山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中,禅城始终扮演着核心角色,市委市政府明确表示支持让处于“边缘化”、“空心化”焦虑中的禅城吃下一颗“定心丸”,也让禅城上下更加明白使命所在、发展的方向所在。
禅城将借城市转型升级的机遇,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更以此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提升高端商业。刘悦伦说,目前祖庙东华里片区都是低容积率的,禅城在 城市升级中完全可以把原来的劣势利用转化为优势,有的可以做总部经济,有的作为特色商业街区,旧改与城市升级、产业转型共融共生。而目前,禅城已率先在五 区之中制定了具体的提升计划,并得到了市的认可。城市升级,禅城箭在弦上。阎锋
南海 以城市更新带动城市品质提升
在刚刚结束的市人大会议上,佛山提出要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细心领会该计划,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与丰富,包括城市主轴线和门户地区的美化升级、铁路、高速路等路段的生态绿化和景观提升,也包括了大气和水环境的改善。
实际上,此次计划要实施的内容改造对于南海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两年前,南海就提出“城市更新行动计划”,以图通过系统性和片区改造来推进城市的三旧改造,从而达到城市升级的目的。此举为南海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支撑的载体平台,与此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环境与形象。
而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南海区全会上,南海突破性提出要推进“五大品质”提升工作,其中的城市品质提升提出要深入实施“绿色美丽家园计划”,不断完 善污水管网配套,加强内河涌综合整治和管理,建设碧水蓝天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和示范镇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计划,重点抓好金融区C区 和D区等“十大示范区”更新改造项目,努力将南海打造成为岭南绿城。
显然,南海的“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与此次佛山市提出的“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不谋而合。
笔者认为,城市品质的追求,体现的是当前政府的工作重心正逐渐从“唯GDP论”到注重品质的提升。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提出,包括地区生 产总值增长和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等都下调到10%,这是近年来最低的增速水平,也体现出了佛山正从单纯的追求数量到追求品质的提升。
南海区区长郑灿儒透露说,南海在落实“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将率先对广佛高速进行绿化提升,在道路两旁将种植绿化植物。据悉,广佛高 速南海区域为17公里,双向则为34公里,而每公里道路绿化造价约为500万。按照这一成本核算,明年南海将投入约1.7亿元对广佛高速进行绿化提升。
此外,南海还将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造由城乡水系、山体绿化和风景走廊融合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到2015年,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38%。李慧君
顺德 以城聚人 以人兴业
在佛山五区中,产业最为发达的顺德最早吹响了“城市升级”的号角。早在去年7月底,顺德区委十一届十三次会议就提出要以“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30年来首次把产业发展主题过渡到城市化加速的主线。
顺德这种战略调整并非拍脑袋的决策,而是领导班子对现实发展深入调研的结果。
从内部来看,作为广东乃至中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顺德在过去30多年中,以产业和改革闻名海内外,成为全球著名的制造业基地,但城市化程度却一 直落后于产业发展水平,难以承载庞大复杂的经济社会活动。从外部来看,国家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城市文明是带动区域整体提升的最好途径,工业化完 成之后必须走城市化提升的道路。
翻查顺德历史即可发现,早在2000年,当时的顺德市委就作出了从城乡一体化向城市化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揭开城市化的序幕。但10年下来,顺德新城区一直在曲折中前行,并没有真正成为顺德城市的形象区域。
历史的转折出现在2008年,这一年,珠三角吹响了一体化的号角。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的加速,迅速打破了原来以河网为界的镇域割据格局。因应形势变化,顺德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城三片区”的总体构想,通过功能片区划分引领城市化。
3年之后,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成型之后,顺德进行城市升级已经是万事俱备。此时,站在超5000亿工业产值的崭新起点上,过度开发使顺德土 地等资源要素已经日益紧张,同时产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面临人才、技术多重挑战。如果再不抛出城市升级的主题,顺德很可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被其他后发地区赶 超。
但顺德领导班子也清醒认识到,庞大的产业基础依然是顺德发展的根基,顺德城市升级的目的在于通过城市环境的重塑,提升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通过人才的聚集形成产业创新链条,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延续顺德制造的辉煌。
佛山市人大代表、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副局长蔡炜斌在“两会”分组讨论中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思路。他透露,该局日前在各镇街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顺德 不少区域正通过写字楼建设,来实现承接总部经济、吸引高端人才的目标。他还提议,顺德目前正在推动城市中心体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业态, 载体即写字楼等硬件设施,业态则是能够配合承接总部经济的现代服务业。
值得注意的是,与多个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希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不同,顺德旗帜鲜明地提出,不能简单地走大都市化的道路,而要区别于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楼大厦,立足本土岭南水乡的现实,打造兼容大城市产业效率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网络型城市。张培发
高明 城市升级“讲高明话”是高明选择
2012年佛山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城市核心区、城市主要轴线、重要滨水地区、门户地区及特色步行街实 施,突出加强铁路、高速公路、主干道路、河涌两侧土地控制和生态景观林、绿化景观带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出,要借实施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城市 环境、形象、内涵和品质的全面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政府工作报告是在今年1月9日出炉,而高明区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已实施《城市三年形象提升第一期工程》,共投入约1307 万元,实施高明大道维修工程、绿化工程、灯饰工程、交通信号灯工程,提升的节点包括城市核心区、城市主要轴线、主干道路、城际交界面和主要出入口。这与政 府工作报告的精神是高度吻合的,高明新一轮城市升级可谓是开了个好头。而在更早之前的2010年,高明就已启动包括“荷城城市形象提升”在内的一揽子城市 建设计划。
然而,也必须看到,高明离政府报告提出的“实现城市环境、形象、内涵和品质的全面提升”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高明必须系统性地回答要构建什么样的城市形象、赋予什么样的城市内涵。
笔者注意到,本月12日召开的高明区委第十一届全会对此已经做出解答,即高明城市升级一方面要突出文化与生态特色,注重对山、林、水等自然生态 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使高明城市发展突显有别于珠三角其它城市的生态和文化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突出高明城市发展的区位特 色,在珠三角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中找准自身的定位与分工,实现与珠三角城市群的错位发展。
虽然这一解答尚需若干的政策配套和具体项目支撑,才能使其从概念转变为高明市民可见可感的具体存在,但其方向无疑是正确并契合高明实际的,是在 城市建设上“讲高明话”的体现和注脚。“讲高明话”的出处来自佛山市长刘悦伦,他在此前佛山“两会”上参加了高明团分组讨论,寄语高明要认清自己的特点、 自己的区情和自己的定位,在加快发展时要讲高明话,而不是讲南海话、顺德话。
笔者认为,高明城市升级不仅要在方向定位上“讲高明话”,同样也要在实施路径上“讲高明话”。必须看到,高明与南海、顺德相比,不仅经济总量有 较大差距,政府财税收入亦显薄弱,这就要求高明在实施城市升级时既要厉行节约,又要保证品质。如何使二者实现有机统一,将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和执行力。叶能 军
三水 三水新城不妨与光伏产业“联姻”
在佛山五区的各个新城计划中,三水新城提出的时间最晚、工作开展得最少,下一步若要顺利地推进下去,在路网衔接、土地指标等方面,最需要市一级乃至省一级层面的大力支持。新城建设如何获得更多行政资源的青睐,需要一个理由。
在此前的采访中,广东省社科院的丁力教授曾向笔者表达这样的一个观点: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招商引资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对地区发展做出超前的规划和“包装”,从而在区域之间的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如果拿厨师做菜来打比方,招商引资,就相当于去市场上买来各种原料,但买回来之后要怎么搭配、怎么烹调,这才是高难度的动作。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最难做的工作不是招商引资,而是综合当地各种优势资源,提出恰当的概念,进行合理的“包装”,并拿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向上一级政府要更多的行政资源。
目前三水新城正处于规划、筹备阶段,在交通路网、土地指标等方面,都需要得到更多支持。笔者认为,如果三水新城能与三水当地的光伏产业“联姻”,将引发“1+1>2”的良好效应。
三水的光伏产业在全省颇有名气,广东的三大光伏产业基地分别位于深圳、河源、佛山,而佛山即指的是三水。如果三水能利用光伏产业的优势,将三水新城建设成一座广东乃至全国首座“光伏城市”、“低碳新城”,必将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目光。
具体的做法上,一些专家学者早已提出实施方案。例如,在新城建筑上配备大量太阳能发电设施,并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实现新城电力的自主供应,甚至将太阳能发电站的电力送上电网。
事实上,国家层面对此类的光伏应用有着很大的鼓励。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金太阳”计划,国家将拿出巨额资金,扶持各地光伏应用设施,此前位于三水的佛职院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就成功申请到了“金太阳”的资助。
此类工程若能在三水新城大规模开展,三水将成为广东乃至全国首个“光伏城市”,不仅惠及三水新城的建设,对于三水的光伏产业来说,这也将成为一项重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