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关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纲要,已于2010年由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之后在2011年9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如今再审议草案稿,其目的、作用和意义都有哪些?最新审议的草案稿与之前的“老纲要”及《指导意见》相比,又有哪些新特点和亮点?意义
将赋予《纲要(草案)》法律效力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进行审议,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说:“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进行审议,我认为有三个原因。”在张占仓看来,第一,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对河南省原来的纲要有不少修改的地方,这次审议的《纲要(草案)》也因此相应做了修改。
第二,这次审议的《纲要(草案)》绝不仅仅是照搬了国务院的《指导意见》,而是根据我们新的情况、新的研究、新的形势,做了新的提升。
第三,是希望《纲要(草案)》上升为地方法规,这样各级地方就都必须执行,强化它的法律意义。
对于法律意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喻新安如此阐释:省委全会通过,是代表党内的意见,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可以说是代表了政府,而人代会是权力机构,人代会若审议通过,则变为人民意志,使政府政策具有法律效力。一旦通过,则每个公民都应为之付出努力。
变化
强调了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
正在接受审议的《纲要(草案)》究竟有什么样的新特点、新亮点?
对此,喻新安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对比,他说:“新的纲要,对原来的纲要及《指导意见》有所拓展、有所深化、有所创新,立足于实、立足于做、立足于效。”
比如“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意义” 这个方面,《指导意见》中只有五句话,而《纲要(草案)》对每个意义都做了拓展,都用了一大段文字阐述。
再比如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指导意见》并没有这么提,这是我们认识上的一种深化。
喻新安还指出,如果说《指导意见》很宏观的话,《纲要(草案)》可以说具有“中观性”,更具有操作意义,指出了工作路径,很醒目,可以说是立足于实、立足于做、立足于效。
亮点
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升
此次出台的《纲要(草案)》,在很多方面有细化和新的阐述。
比如,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虽然《指导意见》也提到分五年和十年两步走,但具体数据指标没有提及,而《纲要(草案)》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们的城镇化率要达到48%,人均GDP达到3.8万元;并专门讲到劳动报酬要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升。
此外,《纲要(草案)》还吸收了国家关于全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指出要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张占仓总结,《纲要(草案)》主要新在三个方面。
其一,把《指导意见》中新的提法全部融入了进来;其二,把省委九次党代会新的提法融入了进来;其三,根据我们的新情况、新认识,对一些方面做了调整,比如十大保障支撑体系,在这些调整里,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新型城镇化和对外开放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