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工地旁 又见老房地裂楼歪
时间:2012-01-05 09:28:23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贝楚楚 黄佳健 

  2011年12月底,记者接到年度最后一个投诉:杭州机场路一巷64号两幢房子受周边工地挖基坑影响,导致小区地面出现裂缝,房子倾斜。有业主到工地门口讨要说法。

  事件与本报曾经报道的一巷三合(详见2011年3月31日B19版《高层打桩 “震裂”周边老房子》)、秋涛北路322号28户人家(2011 年11月10日B11版《28户业主问:谁给我一个安定的家》)基本相似。对机场路一巷64号的业主们而言,又将开始一样艰难的维权之路。只是这样的维 权,如果没有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不知道究竟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6岁小朋友说

  我们的房子会摇

  记者近日来到机场路一巷64号两幢出事的多层前。面向工地的一面,挂满了写有业主们维权呼声的旗子。记者进入工地,施工基坑与业主所在的楼之间,距离不到10米,地面隐约有钻孔痕迹,有业主透露:“此前开发商为了稳定土层,注入了20余吨水泥。”

  小区内的地面布满细小的裂缝,部分地砖高低隆起。最严重的是两幢之间的地面,地砖受两边建筑物的挤压,拱起达几十厘米。业主告知记者,他们曾经 用红外线自行测量,其中一幢向南倾斜15厘米,向东倾斜13厘米。采访时,一名6岁的小业主带着笑容,叫嚷着:“晚上睡觉房子会摇呢!”

  记者拿到了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验站和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前者主要检测了裂缝和倾斜,其总结中提到:“对住宅有较大影 响。”后者是去年11月23日出的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一巷64号1、2两幢的沉降速率已经超出行标《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的0.1333mm/d,并发函 至开发商——浙江国祥置业。

  跑了很多地方要说法

  据了解,业主们已经跑遍了检测单位、规划局、国土局等,但维权情况并不乐观,开发商亦没有给出有力的声明或解释。直到业主们讨说法,影响其工程进度后,他们终于开出一份承诺称:只要推倒重建的审批通过,费用由开发商出。

  真能推倒重建吗?有一些细心的业主跑去了杭州市规划局和国土局咨询。这一问,才知道,要想通过审批比登天还难。这两幢房子的土地性 质比较复杂,部分业主拥有70年产权,还有些业主房子土地的产权属于集体所有。若是拆掉重建,集体土地部分需要跟村里商议,国有土地部分必须先收回,再招 拍挂,不说其中会有诸多变故,仅仅是招拍挂的土地费用就颇为不菲,开发商只承诺重建费用,换句话说,土地款这笔钱得业主自己出,但就算有钱,业主们也不具 备竞标土地的资格。

  业主们这才发现,开发商是给自己吃了空心汤团。再看看手中的危房鉴定,开发商不理会,简直成了白纸一张。

  记者看到在工地门前讨说法的业主们很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些甚至是坐着轮椅来的。事实上,秋涛北路28户人家、一巷三合的居民也多次去了规 划局、建委、国土局、各级信访办,但事情最终没有很妥善地解决。最后的结局,不过是一巷三合150万维修保证金,秋涛北路322号28户人家的微薄过渡费 罢了。

  至于一巷64号,两幢老房子的质量问题依然存在,而除了业主外,似乎没人在乎它是不是会真的倒下。

  老房子之痛三问

  过去的一年,类似一巷64号这样的遭遇,记者已采访多起。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时候建的房子;附近,都有大型项目在施工,且都是近距离;业主多次维权和奔走,但问题总迟迟不能得到重视和解决。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

  ——为什么总是老房子

  记者了解到,从一巷三合到秋涛北路322号,再到现在的一巷64号,几幢房子都是年代久远的老房,砖混结构,没有地基。还有一种说法是,曾经这里是水塘,所以地基并不牢。

  镇里、村里的干部给这些老房子的业主们讲道理:“为了城市化建设,为了改建,你们要克服一下。”但业主们反问他们:“我们邀请各位来住上几天,下基层,感受下我们的不安,好不好?”

  记者曾询问规划部门:“你们审批前要去实地查看吗?”相关工作人员支支吾吾,最终拗不过答道:“我们按照开发商报上来的情况进行审批。”记者哑然。

  ——为什么业主总是这么无助

  当业主们用期盼的眼神问:“要怎么做,才能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记者无言。因为根本没有这样一部为他们说话、为他们维权的法规,哪怕找到了开发商违规施工的错处又怎样?例如,夜间违规施工,查到当天叫停,后续罚点款即可,很多“专业性”的错处业主们更是无从找起。

  业主们渴望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但解决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记得某政府部门曾回答记者:“我们并没不作为,业主每次反映相关问题,我们都有记录,都有耐心回答。只是暂时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

  大部分的业主不知道自己可以得到什么补偿,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和开发商谈判,更不知道谁能真正帮到他们。

  ——为什么找不到一个主管部门

  到底业主们该找谁来解决这个问题?记者试图梳理清楚主要的主管方,但谁都不认为自己该来负责此事。这在《28户业主问:谁给我一个安定的家》 (详见2011年11月10日B11版)中曾提及,“村委书记说:‘我们要追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责任。’建设方说:‘我们完全按照规划设计建设。’规划部门说:‘我们是根据控规审批,按照《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其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距离都在规范内。建设上的问题,该咨询建委。’”

  表面上看,大家似乎有踢皮球的嫌疑,但仔细想想,其中很多部门分工明确,又各自级别等同,谁都没有权利发话,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牵头解决一系列 问题。也就是说,没有这类事件的“主管部门”。据说秋涛北路322号28户人家事件,杭州市委相关部门召集各部门开过会,但最终还是没有拿出最终解决方 案,而楼歪歪、楼裂裂还在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着……

  “杯具”,一样一样的

  秋涛北路322号28户所在的小楼外,贴了危险警告,必须临时在外过渡……

  一巷三合的业主们要到了150万维修保证金,房子继续开裂……

  一巷64号的房子在倾斜中,业主还在努力……

  一样是因为周边工地深基坑作业,导致楼歪歪、楼降降、楼裂裂。据悉,其附近工地的开挖深度皆远远超过5米。

  一样是老房子距离工地太近。3个工地皆在10米以内,最近的只有6.6米。开发商似乎总干着高难度的技术活。

  一样是老房子,砖混结构,多层,没有地基;

  一样出事前,业主们去有关部门反应情况,要求规划等审批慎重;

  一样出事后,业主们跑了多个政府部门,与开发商商谈无果;

  一样的事重演,一样的记者赶往现场做报道,却无能为力;

  为什么这样的“杯具”,总是一样一样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