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的概念、产生背景及评价标准
健康城市指长期致力于创造和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开拓并扩展其资源,使城市居民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协助和支持,并发挥最大潜能,达到最佳状态的城市。1986年以来,有鉴于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费、低经济效益、低生态效益、低社会效益的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和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带来的城市病,已对人类生存发展造成严重危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这一城市生存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组成,并要求三者协调发展。
健康城市是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是根治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等城市病蔓延和发展的最佳途径,是提升人类健康水平的根本出路,也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在应对人的健康问题上,从被动和末端处理转向以预防为主的源头治理,从单纯依靠医疗技术手段转向运用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手段,从依靠单一的卫生部门力量转向依靠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力量,从政府的独自治理转向社会的共同参与。
1. 传统城市化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挑战。传统的城市化是建立在传统工业化基础上的,它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使人类的疾病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显著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慢性疾病、精神性疾病患病人数大大增加,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慢性病往往由个人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致,但从根源上看,也是传统城市化模式导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结果。
2. 健康影响因素从生理因素向社会环境转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医学模式的演变,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完善。一开始,人们只是简单地认为“健康即无病无残”。随着生物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健康不仅是肉体的无痛无病无残,还与精神状态有密切联系,健康概念由过去的单一躯体健康(一维)发展为躯体、心理健康(二维)。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又进一步将“健康”定义为“整个身体、心理和社会的良好状况,而非仅仅指人没生病或不虚弱”。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深化健康的概念,提出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四维健康新概念。伴随着对健康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逐渐由生理因素向社会环境转变,建设健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公共卫生运动实现从重点疾病防治转向健康能力构建。公共卫生是通过政策评价、政策发展和制定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身心健康的科学。公共卫生总是根据不同历史阶段人们面临的健康威胁,不断调整。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目标”。这告诉我们,公共卫生策略不能仅局限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还必须拓展到健康能力的构建。人类应通过改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加强预防和采取适当治疗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新的健康改善模式,从社会、经济、环境全方位解决健康问题。
4. 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新城市主义要求矫正传统城市发展观念。1980年联合国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随后其内涵不断丰富。20世纪90年代初,城市规划领域出现了以矫正城市病为导向的“新城市主义”,要求将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理念相结合,这对健康城市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为便于实践操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12大项300多小项的健康城市指标参考体系。包括:(1)人群健康;(2)城市基础设施;(3)环境质量;(4)家居与生活环境;(5)社区作用及行动;(6)生活方式及预防行为;(7)保健、福利以及环境卫生服务;(8)教育及授权;(9)就业及产业;(10)收入及家庭生活支出;(11)地方经济;(12)人口学统计。
从北京实践看健康城市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改善。但北京市的工业化未摆脱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饮水困难、人口拥挤、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社会弊端。这就迫切需要建设健康城市,利用新观念、新技术变革产业、环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传统生产、建设、管理方式,实现在城市的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使城市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健康乐园。
奥运健康遗产是北京奥运会的伟大创举。在申办奥运会时,北京就提出了要通过筹办大型赛事促进主办城市乃至全国人民的健康。为此,北京奥组委于2002年11月在国际奥委会主办的“奥运会遗产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奥运健康遗产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人群健康所产生的具有延续效应的影响。2004年该概念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受益于该概念的提出,在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国家卫生部的指导下,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倡议和推动下,北京奥组委第一次大胆尝试将筹办奥运会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相结合,并于2007年提出了“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行动计划。历经七年奥运筹备以及受“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行动计划的推动,北京市在保障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和促进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包括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的加强,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健康教育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等,客观上使奥运会成为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理念的大舞台,推动了公众健康,为世界创造了一笔丰厚的健康财富。
奥运会后,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世界城市是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城市,其影响力和控制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源丰裕和社会环境运行良好,而健康是它们运行的基础。因此,建设世界城市与建设健康城市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建设世界城市首先必须建设一个健康的世界城市。
1. 将健康城市建设纳入全市发展战略目标和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随着传统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病”给人们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突出,转变原有发展方式,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期待。特别是目前北京的人均GDP已超过了1万美元,借鉴国外城市发展规律,这大致是西方发达国家建设健康城市的起点。同时,“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这也给城市转变原有发展模式带来了重要机遇。作为首都,北京应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将建设健康城市作为基础理念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纳入各部门发展规划,包括全市“十二五”规划、制定健康城市专项规划以及将建设健康城市理念贯穿于各个政府部门的发展规划三个层次。
2. 建立强有力的健康城市建设领导机构,推动各政府部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促进和研究工作。建设健康城市是对传统发展方式、城市管理运行方式等的重大变革,会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为有效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发达国家大多在健康城市建设初期即成立跨部门的健康城市领导机构,负责发布健康城市建设倡议,与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并组织开展健康城市推进计划。借鉴国际经验,北京市应成立建设健康城市领导小组,与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国家卫生部接轨,获取专业指导,并具体负责建设健康城市中的有关组织、协调、策划、推进等相关工作以及与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以及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
建设健康城市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医院等医疗设施建设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们有病可医;二是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实现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最终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权利、人人懂得健康知识、人人参与健康活动”;三是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实际工作中,通过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增进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满足感,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建设健康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及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这是对人们一直认为的健康是个人的事、与政府无关,或健康是卫生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的传统观念的冲击。为落实和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按照全市规划的要求,制定各自的行动计划,并建立考核机制,努力落实健康城市的建设目标。同时,各部门应积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与本部门工作关系的研究,从而提升对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认知和理解,进而促进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3. 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机制。在建设健康城市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因为政府直接领导在建设健康城市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掌握由公共财政带来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在内的各种资源。同时,也应注重建立全民参与机制。健康城市建设涉及的方方面面内容,最终还是要通过营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落实到实现人的健康上。没有全社会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主体。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城市建设步骤中最重要的就是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公众参与。为有效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企业支持、社会组织推动的原则,重视建立由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以及市民等多种主体共同组成的健康城市参与体系,从而通过多元沟通、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共同促进健康城市建设。
4. 加大健康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目前我国健康城市建设仅处于起步阶段,公众的知晓率较低,理解程度也不够。为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加深对健康城市理念、知识和行动计划的掌握,应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公众关于健康城市建设的宣传,以动员更多的人关注健康城市建设、参与健康城市建设和促进健康城市建设。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最终取决于各部门的落实情况,因此在宣传内容上,除了对健康城市基本概念、内涵及建设健康城市重要性、建设目标、建设进展、国内外建设经验的宣传之外,还应特别注重对各部门在健康城市建设中应达到的标准的宣传,注重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从而通过促进各部门工作的落实来推动全市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此外,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刊物、社区讲堂、单位讲座等形式开展健康城市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