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昨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的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创始人、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表示,从现在到2015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挑战期,包括城市化高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内的各种问题,都是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的核心挑战。
城乡二元结构掣肘全面小康
南方日报:“小康”这个词已经提出来很多年了,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然而不同时期老百姓都有不同的关注点和利益诉求点,“小康”的内涵和外延该如何扩容?
舒富民:“小康”这个词放在古代就是不愁吃穿、家庭和美、也就是所谓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1979年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一 个小康之家。200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0多美元,已基本实现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经济指标则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实现全面小康不止于收 入提高,而在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全面推进。每个时期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都与这六个方面密切相关,比如 食品安全、房价、环境问题。
南方日报:中国的小康之路经历了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变,目前的核心挑战是什么?
舒富民:十七大以后,我国在社会财富治理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从现在到2015年是个挑战期,包括城市化高速发展,农民工市民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内的各种问题,都是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的核心挑战。具体来说,城乡二元结构会困扰全面小康的实现之路。目前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国际标准,尤其是当城市 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50%时,面临的是相关配套政策、社会保障准备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尽管西部地区近几年的后发优势明显,但与东部的差距缩小效果并 不明显。城乡差距不但没缩小,还在扩大。
南方日报: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解决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现实困难?
舒富民:目前的现状是农民收入增速、增收很困难,农村教育普遍落后,人口素质提升很难,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很低,资金很难筹措,农村的生活条件、 居住环境都不理想,这些都是农民小康建设中的一些难点。分区域来说,东部沿海很多地方都已经达到小康的目标值了。然而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始终是实现 全面小康的掣肘。这些差别都需要通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衡化来弥补。
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有待更好解决
南方日报:监测报告显示,在“民主法制”方面,2010年实现程度和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都有提高,这意味着什么?
舒富民:小康社会的实现,要求普通百姓的民主权利得到更切实的保护,而这些需要法制社会的发展来维系和保障。十六大就提出“全面小康就是要民主 法制更加健全”。目前民主法制的指标在学界弹性很大,衡量标准也不完全相同,主体是根据立法执法状况、公民满意度、公民参与度、公民权利保护度等方面来衡 量。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这方面的挑战非常大。我国的法制建设还没到完善的程度,还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南方日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和文化教育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
舒富民:有车、有房、有教育、有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生活环境更美好都是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的目标。为了发展经济,我们在生态环境上已经付出了很
大的代价。有些落后地区为了解决基本生计以严重破坏生态为代价,而城市的发展也会造成新的各种污染。另一方面,虽然目前教育普及面、升学面广,受教育年限
在提高,但教育内容和质量发展却不平衡,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问题有待更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