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存在了53年的二元户籍,将在安徽铜陵成为历史。日前,安徽启动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废除暂住证实行居住证,使流动人口享受跟市民一样的就业、教育等权利;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使农民与市民获得一样的身份。
二元户籍变一元户籍,铜陵将怎样推进?还要突破哪些现实困境?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居住证破冰户籍改革
废除暂住证、发放居住证,流动人口可享就业等平等权利
一张居住证,代表了什么?可能很多人说不清楚。但是对于从江西宜春来铜陵打工7年、40岁的余建国来说,一张居住证却有沉甸甸的分量。
有了居住证,意味着孩子上学更容易,2004年两个孩子迁过来,他缴纳了600多元的借读费才上了学,就这样还得四处找关系;
有了居住证,意味着女儿看病更便宜。女儿得了肾炎后,需要定期体检治疗,为了享受医保,每次都要回宜春看病,医疗费加来回路费都得要1万多元……
更重要的是,居住证意味着他是铜陵的“市民”,从此正式被这个城市接纳、认可。
11月23日,余建国拿到了铜陵市发放的第一批居住证。“我很激动,也很感动。”不善言辞的余建国对未来充满憧憬,如今,他已将全家搬到铜陵。
铜陵市要求,至2012年6月底,居住证发放率要达90%以上。铜陵市因此成为安徽省首个废除暂住证、实行居住证管理的城市,作为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铜陵市的户籍制度改革由此全面启动。
11月23日,铜陵市发放20张流动人口居住证,分别给该市经商、工作、学习的20位各阶层人士,他们也正式成为铜陵的“居民”,今后将同等享受市民待遇。
根据铜陵市居住证管理规定,流动人口凭居住证按规定可以享受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法律援助、有关证照办理、申报户口等16项权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出台相关具体配套政策,如:凭居住证,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及就业扶持政策。凭居住证,子女享受和常住户口人员均等的义务教育;享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涉农专业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等。
取消农业和非农户口
估计政府要为每位“变身”市民的农民多掏16万至21万元
铜陵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届时农民与市民将会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即铜陵市居民。在中国存在了53年的二元户籍,也将在铜陵成为历史。
与单纯地抹掉“农业”、“非农”名称区别不同,铜陵此次改革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动作。
根据此次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步骤,至2012年12月底,将建立户口在居住地登记、随居民流动迁徙的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户口迁移政策,实现户口登记地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此次改革的结果,事实上便是去除了“农民”、“市民”、“农民工”等不同身份之间的界限,其根本目标是为了让所有人能够享受均等的权利。
记者了解到,铜陵市已经出台了包括《铜陵市农村居民户改人员促进就业实施细则》等在内的10多项配套政策,以实现城乡制度的衔接,让农民成为新市民后,不仅原来享有的权利不变,还能有更多选择空间。
“以城乡养老保险为例,农民成为新市民之后,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养老保险种类。目前,城市最高养老保险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新农保相差近10倍,每年的资金差价可能达到8000元,这一笔钱个人按比例缴纳一部分,剩余部分则由财政补齐。”铜陵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公室综合组组长钟和平介绍,“粗略地统计一下,估计政府需要为每位‘变身’市民的农民多掏出16万至21万元。”
后顾之忧仍待破解
让农民放弃土地、成为城里人的政策吸引力还不够
在钟和平看来,彻底打破城乡居民差距,建立一元化户籍管理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促使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更为自由、方便。
“打个比方,农民通过确权,可以拿手上的宅基地证,通过担保公司获得急需的贷款,扩大耕种面积,发展规模化农业;同时,这些证件还可以进入规范的平台流通,让更大的资本进入。”钟和平说。
据了解,铜陵之所以能够在安徽省率先“吃螃蟹”,一方面在于其是新兴工业城市,规模不大,工业发达。铜陵市目前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2.6%,稳居安徽省人均GDP第一和人均财政收入第一。
另一方面则在于其一直努力探索的城乡均衡化发展思路。“仅仅以均衡教育为例,铜陵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实行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基本实现了全市的教育均衡发展。再比如率先实现了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钟和平介绍,“这些都成为铜陵迈出这一大步的必要条件。”
不过,这些基础能否使得铜陵如广州等发达城市一样,使得城乡之间各种要素流动水到渠成,使得农民进城无需过大的政府成本推动,这些问题都还是个未知数。
一位铜陵市政府干部告诉记者,铜陵市此举既是发展民生,也是为铜陵建设现代产业之城、创新创业之城打好根基,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因此,政策对于本市农民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让农民放弃土地等生产要素、成为城里人的政策吸引力显然还不够,下一步,还迫切需要强化政策吸引力。”
“原有耕地、菜园子等如何处理?”“没有劳动技能的农民就业如何解决?”“文化水平不高,泥腿子怎么进城?”在采访中,很多农村干部如此发问,没了这些后顾之忧,农民才能放心进城,而这些都需要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去探索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