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静悄悄的黄埔区文冲村西苑,60多岁的村民陆伯看着眼前两层多高的旧房,不禁感慨万千。再过一个月,涌边整排的握手楼将全部被推平,取而代之的是30层高的电梯房。
5~8年内,将有60多栋高楼大厦在文冲村内拔地而起。对于村貌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村民感情复杂,充满期待却又心存疑虑。
忧
住高楼生活成本高 不如独门独户自由
紧靠文冲涌两岸的房屋,是首批开拆的地块。靠涌最近的一排房屋,已全部搭起了棚架。
40多岁的骆大姐称,自己是花都人,20岁不到就嫁入文冲。“因为我是城市居民户口,我们家只有老公可以分红。老公在白云区人和镇开了一间小厂,我没有工作,靠帮人带孩子挣钱。”骆大姐介绍,他们家有两套房,其中一座两层高的老屋拿来出租,老屋面积不大,才88m2,租金250元/月。据了解,当地的村民收入来源基本与骆大姐家相似:本地村民每年每人约有1万多元的分红,丈夫一般在外面开厂或打工,妻子留在家里,有1~2栋楼租给外地人,但租金不高。
“城中村改造是好事,但我们也有很多担忧,万一把我们的房子拆了,最后这个地块烂尾怎么办?而且住进高楼大厦,生活成本很高。”骆大姐和许多村民为了省钱,现在还在烧柴做饭。“我们也习惯了自己住一栋楼,担心住在高楼里跟其他人相处不来。”
盼
改造是发展趋势 时势都是以后好
比起骆大姐,40岁出头的阿煊乐观得多。他自己在外面搞运输生意,老婆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他的房子在涌边第一排,属于第一间开拆的。“房子本身就几十年了,就算这次不征地拆迁我也打算拆了重建的。”拆迁期间,阿煊一家借住在亲戚的房子里。“听说建新楼要3年,不过有临迁费,问题不大。”对于以后要搬进30层高的电梯房,阿煊表示可以接受,“改造始终是发展趋势,时势都是以后好过现在的”。
阿煊介绍,村民可以选择回迁房或直接拿现金补偿。但绝大多数村民都会选择回迁房。一是大家在此土生土长,其次,黄埔现金补偿不如市中心高,很难在市区买楼。
文冲原叫乌涌
专门研究黄埔村名由来的专家李淑芬说,文冲村位于乌涌边上,在清末之前,村名都是“乌涌”。村中的老人称,清末时在乌涌近珠江口一带盗贼猖狂,有人向官府举报此事,官府接报后,准备派兵消灭盗贼。举报人陈述不清,误将盗贼说成是乌涌村村民。乌涌村民知道后,担心官府会因此破坏村庄,由于官兵多不熟悉村庄位置,于是村民就连夜将村口石碑上的“乌涌”换成“文冲”。此后村子就一直沿用“文冲”这个名字。
未来规划
10月打首桩建新楼 地铁中小学都有
60多栋楼房,每栋有30层左右,配套有学校、医院和超市,小区两头有地铁站……未来的文冲俨然一个城市高级小区。
据悉,文冲城中村改造模式与猎德相似,与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合作完成。文冲以石化路为界,可分为东、西两翼,而本次首先以石化路以西的部分作为试点进行改造,改造总成本约25.44亿,涉及1916户人家,4896个居民。有关负责人说,今年10月份,文冲涌沿岸将打下第一道桩,开始建新楼。
改造成本由拍卖地块所得承担
改造后的地块将分为三个部分:居民拆迁安置地块、文冲集体物业建设地块和拍卖地块。改造成本全部由拍卖地块所取得的资金来承担。改造将持续5~8年。
按照城市大型小区的规格,村内还将新增一套公共设施,包括2所18班幼儿园、1所24班初中、1所36班小学、居民健身场所、文化站、公交首末站和1个消防站。
文化挣扎
陆氏一族绵延印记 12间宗祠全部保留
“无论村子如何拆,都一定要保留祠堂,这是村民共同的心愿!因为这是陆氏宗族在此绵延800年最深刻的印记。”今年70岁的陆春兴告诉记者,规划方案一开始时是要将村中的老建筑都迁走,但遭到老村民的强烈反对,经过多方努力,新的方案将把所有祠堂私塾都保留下来,并进行原装修缮,形成一条古建筑群。
陆春兴说,文冲是典型的古村落。800多年前,南宋宰相陆秀夫抱着小皇帝逃到广东崖门,宁死不降,纵身一跳化作王朝最后一道身影。陆氏一族为避兵乱亦迁至岭南,数百载沧桑,陆秀夫后人已繁衍生息成珠三角乡间一大氏族。村里保留的12间宗祠,均为陆氏后人所起。其中陆氏大宗祠是村内最大的祠堂,也是陆氏的总宗祠。这所祠堂于康熙年间(1672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