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12 21:39:46
来源:新华网 作者:崔静 张云龙
首份《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12日在北京发布。在对中国家族企业的生存现状及成长历程进行全景分析的基础上,这份报告提出,中国的家族企业已经成为
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也面临寿命有限、传承障碍等方面的隐忧。
这份由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中山大学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家族企业研究所和李锦记家族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家族制广泛集中在中国的私营企业中。
根据2010年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若以广义家族企业定义,中国85.4%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若以狭义家族企业定义,55.5%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
对比多年的调查数据,报告指出,东部地区是中国家族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制造业是家族企业最为集中的行业。
追溯中国的家族企业发展史,中国现存的家族企业绝大多数诞生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报告显示,1996年,较多家族企业集中在餐饮业,到2009年,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已涉足批发零售业,这与中国经济领域开放的趋势相一致。
与此同时,家族企业的规模稳步增长,平均
投资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员工总数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增长,其中,平均销售收入增长倍数最多,净利润次之。家族企业为保障市场、刺激投资、增加税收、扩大出口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家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隐形发动机’,为市场繁荣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参与调研和报告撰写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凌说。
据统计,2010年底,在中国的2063家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达到762家,家族企业在上市公司中所占的比重达到36.9%。
但陈凌同时指出,中国的家族企业也面临巨大挑战,由于家族企业两代人在交接班意愿的契合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超过3/4的家族企业在未来可能面临较大的传承障碍。
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年龄在50岁以上的1014名企业家中,超过40%的企业主希望“让子女接班管理本企业”,而子女有接班意愿的仅占35%,虽然超过了没有接班意愿的31%,但是年长企业主的子女不愿接班的比例仍处在较高水平。
“父母与子女有不同的接班想法很正常,但也由此可以窥见,中国的很多家族企业尚未形成清晰的家族梦想,缺乏传承计划,在延续家族文化传统方面还需不断进行新的探索。”陈凌说。
缺乏清晰的传承计划导致中国的家族企业普遍呈现“短命”现象。2010年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私营企业最早登记时间为1989年,截至
2010年,4309家私营企业平均年龄约为9.0年。与1990年前后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至5年、60%以上的企业在创办后不到5年就会破产或倒
闭相比,寿命虽已大幅提高,但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统计,欧洲和日本的公司平均生命周期为12.5年。日本神户大学教授测算日本企业(会社)平均寿命为35年。
支持此次报告调研与撰写的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李惠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经营企业并不难,难的是延续经营。
“当今的家族企业,经过第一代的艰苦
创业,家族和企业大都得到了一定发展,如何避免家族发展到第二、第三代出现不和甚至破裂,从而使企业濒于破产危机的状况,是摆在无数家族企业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李惠森说。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表示,未来5至10年是中国的家族企业面临传承换代的关键时期,作为中国数千万户中小企业的“娘家”,全国工商联将深入研究家族企业的运行模式,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经验做法,为广大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