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同比上涨4.2%为14个月来新低;进出口总值增长17.6%,顺差收窄34.9%;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创23个月来新低;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9.87,低于景气临界点……上周末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出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也折射出当前经济运行中新的矛盾和问题。
有人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领域那些相对简单容易的项目和体制问题,改革推进得差不多了。积累下来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决策者有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其实这并不全面。
新矛盾层出不穷、新问题错综复杂,原因是我们的经济规模更大了,部门与部门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联系更紧密,系统性更强。比如,二三十年前农技员给农民带些优质种子就能帮助他们增产增收,而如今,这些良种丰收后可能全烂在地里,增产不增收甚至让种植户破产。何故?因为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系统,农产品如果没有相匹配的需求传导系统和流通体系,丰收带来的很可能不是喜悦而是灾难。20多年来屡见不鲜的“价贱伤农”,就是例证。
今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整10年。时下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我国融入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息息相关。
10年来,我们收获了全球化红利,跃升为全球第二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但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古老中国,“自扫门前雪”就能调控经济的日子一去不复还。原来靠单一部门、单项推进就能协调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今越来越少。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今后我们可能还要面对更多“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无奈。
当前世界经济风险明显加大,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人们对一些经济现象的议论也比较多。比如菜价为何总是让农民喊亏、市民喊贵,楼市调控该不该加大力度,股市走势为何与经济运行严重背离等。这些问题背后涉及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研究和确定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首先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面对经济全球化,必须保持清醒头脑,既努力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又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加主动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按经济规律办事。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保持前瞻性、连续性。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朝令夕改。出了情况,不能一惊一乍,轻率决策。只有摸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这样的政策才能管根本、管长远。
其三是统筹兼顾,系统推进。比如楼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楼市调控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房价仍与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有不小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进一步合理回归。楼市退烧不能只服感冒药,可能要重新化验体检,要进行消炎防感染。也就是说要统筹兼顾,将调控与改革的视野放宽些,深化对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诸如政府责任边界、土地供应、建设资金等问题的研究,对楼市涉及的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化途径和城乡协调发展等也要有所考虑,目的是从整体上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房地产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