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厦门成为两岸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的“融合示范区”
时间:2011-12-05 15:13:49  来源:新华网 

来自台湾岛内的蔡心瑀如今是厦门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师。一样的语言,一样的风俗习惯,一样事业聘用的教师身份,一样的福利待遇……让蔡心瑀深深感觉到厦门是一个温馨的家。

“我愿意一直待在厦门,为推动两岸的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做点事情。”蔡心瑀告诉记者。

2007年,蔡心瑀来到厦门大学攻读文艺学博士。“我来之前还对大陆的生活有些不安,现在看来,除了教材繁简体字有所差别外,其他都一样。”蔡心瑀说,“如今我回到台北和师弟师妹们交流的时候,我都会说,厦门不仅气候宜人,风景迷人,更有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2011年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有着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蔡心瑀,通过过厦门市的公开招聘政策,顺利被厦门理工学院设计艺术系聘用,在校担任教学工作。

对于这个工作岗位,蔡心瑀有许多计划,“我要多促进台湾高校、台资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之前我在台湾有在大学任教的经验,也担任过台湾“教育部”的研究助理,对于两岸教育与学生的特点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我想要把过往在台湾所积累的一些教学理念和经验融合到这里的教学中。”

“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大陆这几年尤其是厦门和台湾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我来内地求学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能留在这里工作,但在我毕业时,却遇到这么好的政策,真的很幸运。”蔡心瑀说。

蔡心瑀说,“去年,我们同学已经有好几个留下来在厦门企事业工作,我们大家的感觉就是,这几年大陆尤其是厦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台湾学生在大陆就业的措施。”

厦门经济特区与台湾一衣带水,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两岸“三通”的全面实现,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近几年来,厦门发挥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优势,先行先试建设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出台一系列支持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置业的措施,吸引了许多像蔡心瑀这样的台湾人才厦门就业创业。

“像我的台胞证,每年只要去出入境管理局的窗口花几分钟就可以办好,我寒暑假回台北,只要通过‘小三通’到金门,再从金门飞机到台北,几个小时就到了,十分方便。”蔡心瑀说。

不仅仅是交通的便利和各种手续的简化,厦门在台胞子女就学、台胞来厦创业、台胞就医等方面也先后出台了系列优惠措施,让台胞在厦门能安心置业并居住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厦门市有了第一位台生以来,厦门市教育局在学籍管理上一直将台生视同本市市民,优先解决台胞子女在厦就读问题。从2006年开始,厦门市教育局在厦门市第一中学、厦门市双十中学和厦门市外国语学校等重点学校的初中部开设了台生班,并且在一些热门学校,预留出一定的名额,解决台生的入学问题。

近年来,厦门更是尝试提供“台生中考免考政治”、“高中招生实行一定的加分照顾”等更多优惠就读待遇。厦门还专门设立了台生的奖励专项经费,每年奖励一批在厦就读的品学兼优的台生;同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台生予以资助。

在就医方面,厦门引进了大陆首家台资医院厦门长庚医院,并于2008年5月6日开业。医院继承台湾长庚的先进管理经验,聘用部分台湾当地的医师,符合台胞的就医习惯。

一系列的惠及台胞工作、生活的新政策的出台,不仅为台胞在厦门提供了同样的市民待遇,而且为其就业提供广阔空间,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愿意来到厦门生活。由两岸艺人所打造的60集自制闽南语喜剧《欢天喜地》近日在厦门卫视播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演员来自台湾。

台湾演员凯文告诉记者,“两岸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厦门和台湾隔海相望,两地气候、风俗甚至民众的生活习惯都很相似,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和当地市民一样,自己很乐意作为两地文艺交流的传播者。”

作为“十二五”时期厦门对台工作“五个建设”目标之一,厦门提出建设两岸同胞融合示范区,对台胞在厦置产置业、就学就业、居住生活等实行市民待遇,鼓励常住厦门台胞融入社区生活,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台法规规章,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

“我相信,随着这几年惠台政策的不断出台,一定会吸引更多台湾学生和台湾专才来厦门读书工作。”蔡心瑀说,“我现在也正在写一些关于两岸教育文化交流的学术文章,将自己的思考与经验融入进去,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推动两岸的进一步交流合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