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京报:关爱农民工,先要倾听
时间:2011-11-27 22:26:05  来源:新京报 
2010年11月,我在美国波士顿一家免费服务低收入家庭的幼教机构实习。一天,特殊教育专员Ann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中国家长们不愿意他们的孩子做 一次测试,看看是否需要接受一些免费的特殊教育服务。只是一个测试,为什么家长觉得这是个stigma(耻辱),一位妈妈还大哭起来。” 美国中产白人研 究者Ann很难明白,对于一个低收入、教育水平有限的中国移民家长来说,“特殊教育”是个多严重的词。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也促使我思考如何能够用更体 贴的(thoughtful)方式来开展对所谓弱势群体的研究和服务。

  回国以后,我的课题是低收入农民工家长投入子女早期教育研究。在我国,农民工家庭通常被认为是“有养无教”、“对子女非打即骂”、“家庭教育基本是空白”,他们的行为造成或恶化了子女的消极发展结果。这种习惯性的认识是否有道理,如果是的话又该怎么应对?

  为了倾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我搬进了北京郊 区的一个农民工聚居村落F村,逐渐地参与进农民工家庭及子女的日常生活。为了让自己的迁入行为显得自然,我申请在F村的一个免费儿童活动中心和一所打工子 弟幼儿园做志愿者,为农民工家庭和幼儿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种“活动中心老师”和“邻居”的身份,让家长们和我熟悉起来了。我一点点融入F村的生 活,这个社区中的儿童、家长、教育机构、社会纽带、邻里网络的全景图也徐徐展开。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发现农民工并非人们所想的那样 “不会教育”。比如两天前,我看到了一次生动有趣的对“乌龟”的教育活动,一个只上过两年小学的妈妈,不经意地陪孩子玩乌龟,启发孩子怎么放置乌龟,探究 乌龟会吃什么。尽管这位妈妈挂在嘴边的是“我家孩子没教育、没教养”,但谁说这样的教育,不是一种启发式教育?

  对农民工这样的群体,我们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多倾听他们的声音,明白他们自身的优势劣势,才能进一步去谈如何帮助他们。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