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炼行业调查:在“夹缝”中快速成长
新华网青岛11月24日电(记者张旭东、付少华、慕乾广)几乎一年一度的“柴油荒”在让两大集团背负沉重的舆论压力的同时,也让地方炼厂走向前台幕后,在“夹缝“中生存,就是地炼赢得的最好同情。
在24日于青岛举行的2011汽柴油燃料油年终大会上,有关专家指出,自2009年新《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山东地炼的炼油能力由2008年底的4500万吨左右,快速上升至目前的8000万吨左右,汽柴油产量由1000万吨上升至1600万吨以上,地方炼厂在“夹缝”中得到快速成长。
地炼加工能力快速上升 汽柴油产量大幅增加
易贸集团副总裁、安讯思息旺能源首席分析师钟健表示,2009年《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之后,山东地炼一次年炼油能力由4500万吨上升至目前8000万吨以上,增幅超过78%。与此同时,地方炼厂规模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炼油能力在500万吨以上的地方企业有4个,300万吨至500万吨能力的企业有3个至4个。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高级工程师罗艳托表示,“十一五”期间,三大集团新增炼油能力占全国的比例为65.4%,地方炼厂炼油能力增长更快,新增炼油能力占全国的比例高达34.6%。
安讯思能源的市场分析师朱佳生介绍,截至2011年,中国共有地方炼厂114家,比2008年增加15家。另外,近两年,地炼规模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单一炼油规模不断上升,2011年平均炼油能力达到116万吨/年,4年时间累计增长29%。
此前,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对有关媒体透露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地方炼油厂的年炼油能力大约有1.3亿吨。随着加工能力的上升,地方炼厂实际加工量也在不断上升。
钟健介绍,2008年以来,山东地炼的原油和燃料油加工量以年均13%惊人速度增长,全国地方炼厂的汽柴油产量已经占到全国产量的7%以上,2011年地方炼油厂的产量占比可能接近9%。
有专业分析师向记者介绍,目前,山东地炼月均柴油产量在150万吨至200万吨之间,汽油产量在50万吨至100万吨,今年汽柴油产量可能超过2000万吨,比2008年上升接近1倍。
据山东省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山东全省地方炼厂加工原油和燃料油2165万吨,生产汽柴油1005万吨。
原料结构逐步改善 原油比重稳步上升
目前,舆论广泛认为,地炼开工率不足与油源关系密切。钟健表示,油源是影响地炼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炼的油源是紧张,但正在逐步好转。
安讯思能源的市场分析师朱佳生介绍,目前地炼的原料状况尽管不太稳定,但这一状况正在不断改善,油源途径正日益多元化。2010年-2011年,原料构成中,原油的比例大约是56%,比2009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主要是部分地炼被收购或与国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所致。此外,海洋重质油占11%,比2009年提高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估计,2011年山东地炼加工量大致在3200万吨,原料除了180万吨指标原油外,还有中国海油提供的海洋油、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生产和进口的重质油,以及地方炼厂从新疆、辽河等油田采购的原油。
会上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一致在与地方炼厂接触,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地方炼厂的原油比重,三大集团中的一家石油公司已经向山东一炼油企业承诺每年提供1000万吨原油。原油比重提高已经成为趋势。
认清形势 抓住机遇 更快更好发展
钟健表示,全球能源市场,特别是石油开采和炼油行业总的格局就是垄断,要么是政府行为的垄断,比如许多国家的国有石油公司、国有炼厂;要么是市场竞争行为造成的垄断,比如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石油巨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石油市场也将遵循从国家垄断到逐步放开、市场有序竞争,再到市场充分竞争和充分竞争后的市场相对垄断这一发展规律。
金凯讯石化财经总经理张魁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开放石油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节能减排、压小上大的政策不会改变,短期内放开原油进口权的可能性不大,但对成品油批发、零售等下游产业的放开在不断推进,这是地炼发展的大环境。
商务部2011年5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在我国成品油批发企业中,民营企业占26.5%;成品油民营仓储企业占比达到38%,民营加油站占比达到43.9%。民营石油企业在短期内塑造出一个“三分天下”的成绩,既有民营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也是中国经济和石油市场规模大发展的机遇所致。
业内专家指出,两大集团担负着保障国家石油天然气供应的重任,吸纳了超过250万人就业,民营企业对保证市场稳定供应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解决了几十万人口的就业。
关于民营石油企业如何做大?钟健表示,石油央企的寡头垄断会长期存在,国内的民营石油企业不是追求做大,而是要强调健康、长久发展。民企产业链太短、结构不完善、太依赖价格竞争,这些都是民企普遍存在,而且会在今后威胁企业生存的问题,民企要努力完善经营产业链,提高抗风险能力,有耐心等待并利用好石油市场的周期性行情特征,寻求机会,适度发展。
专家认为,石油央企与民营石油企业不应仅仅视为竞争对手,石油央企要帮助民企生存下去,各自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成品油需求不断上升,成品油定价机制日益完善,炼油企业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前所未有,地方炼厂要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发展规模、油品质量上下工夫,抓住机遇,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