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 实录
时间:2009-08-14 17:41:33  来源:城市化网 


峰会主题:土地?金融?可持续发展
时 间:2008年12月6日下午13:30
地 点:中国 北京 美泉宫饭店
指定网站:www.ciudsrc.com,www.城市化网.com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协办机构】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
【特别支持】美泉宫饭店
【网络支持】搜狐网、搜狐焦点房地产网

  以下是图文直播

【主持人:谢映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专家、企业家们、以及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谢映玲,今天非常荣幸地来参加并且主持这次峰会!
早在今年1月6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说:“中国的城市化只会为给人类带福祉,而不是威胁!”犹如在耳!
今天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将重点关注“土地、金融、可持续发展”三大主题,寻求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达到交流思想、集思广益、合作共赢的目的。

好,现在就让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峰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

金德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原建设部总工程师
张瑞林:原招商银行行长、清华动力同学基金会投资与项目管理总监
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Jurg Burri白瑞谊:瑞士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副馆长
Giuseppe Rao饶赛佩: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科技参赞
王延义:原外交部驻奥地利大使
瑞木美:欧美同学会瑞士分会会长
陈宝顺:原外交部司长
Timm Rohweder 罗维德先生: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太仓)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项目经理
谢大维:加拿大开发管理学院、国际问题专家
林佳云:美中国际投资控股集团爱尔?朗吉有限公司联合对华投资联络机构首席代表
刘仪舜: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张一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副局长
张庆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副院长
王秉忱:原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勘察大师
沈梦培:国务院参事、研究员、教授
吴学敏:国务院参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张幼云: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
孙达飞:荷兰银行北京分行中资企业金融部副总裁
白立德:原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北京昇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德尼斯?岚明: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法国岚明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
王 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 凯:建设部信息中心处长、博士
俞孔坚: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
董黎明: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导、教授
韩林飞: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
饶及人(饶及人博客,饶及人新闻,饶及人说吧):世界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前美国纽约规划局局长
翟宝辉:城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城乡规划处处长、博士
蔡义鸿(蔡义鸿博客,蔡义鸿新闻,蔡义鸿说吧):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
吴忠泉:金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王 杰:龙德置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夏勇乔:诚通嘉业集团副总裁
刘 玮:维绿科技建筑节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 博:北京依莲轩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刘学新:青岛中联盈地置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邵念强(邵念强博客,邵念强新闻,邵念强说吧):北京成业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 文:北京爱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方红:北京传世基业房地产开发(徐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郝振河:北京国瑞兴业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武 斌:北京国瑞地产有限公司总监
陈 顺: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邬象庞: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
赵 加: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总监
 金锡顺:世博控股集团董事长
王晓航(王晓航博客,王晓航新闻,王晓航说吧):协成地产董事长
张民耕(张民耕博客,张民耕新闻,张民耕说吧):银信地产董事长
张 科:东方广顺实业集团总经理
魏建军(魏建军博客,魏建军新闻,魏建军说吧):力维斯集团总裁
杨 杰:北京世纪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章永龙:德润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倪 红:美泉宫饭店副总经理
张 杰: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文化品牌部总监
罗 园:北京欣原业房地产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
张善德:北京潮人商会会长
杨建平(杨建平博客,杨建平新闻,杨建平说吧):北京中关村不动产商会会长、春晖兴业集团董事长
赵 毅:北京成业行投资顾问公司总经理助理、博士
姜红风:河北省秦皇岛市园林局局长
秦升益:仁创科技集团总裁
夏友照:吉林省延边市政府驻京办事处主任

程崇山:北京诚必达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
刘 成:北京中联环洁通节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吴 镝:中国勒泰投资集团常务副总裁
王 斌:北京国贸大厦写字楼高级销售经理
袁 清:沃麦散热器总经理
李 蕾:LG电子总监
洪承哲:三星电子总监
张明贵:新希望集团驻京办经理
程新明:新日月集团总裁、高级工艺美术师
闫宪春:中设泛华总经理
张先民:北京妇女联合会北京三八服务中心总经理
……


  欢迎你们!
出席我们今天峰会的有120多位国内外的嘉宾,因为时间的关系,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在以下的环节我们会进行详细地介绍!
此外参加我们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的媒体有:中央电视台、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市场报、搜狐焦点房地产网、城市化网、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中国建设信息、工程建设与设计、城市化等等。
为莅临我们现场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朋友们,下面我们有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原建设部总工程师金德钧先生为我们做报告!掌声有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金德钧发言

【金德钧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既不平凡的2008年就要过去了,总结改革开放30周年成果的同时,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2009年和伟大祖国的60年华诞。在这令人倍感鼓舞的气氛当中,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委员会向本次莅会的领导、来宾、各位媒体的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在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这意味着到2020年将有3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被城市化,这既是中国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结果,又是世界期待已久的最大市场的正式启动,更是中国全面进入城乡一体化城市化新时代的来临。今年1月6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委员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峰会探讨了“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中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土地制度创新与中国城市化道路”等课题,至今还记忆犹新。

今天,在“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召开之际,我代表委员会简要地回顾一下近一年来的工作。“首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正式启动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工程”。一年来我们这个委员会组织力量实施发展战略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面关注我国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通过对这些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我国今后的发展最具潜力的是在广大的农村,并研究策划了“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的主题。这就是“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土地可流转模式、金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与会各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金融家就这些问题发表精彩的演讲,我们十分期待。


  第二,开展了中国城市化现状调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直接的指导下,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中国城市化课题研究小组”,并将城市化率的课题研究列为重点抓的课题。研究小组调阅了中国解放以来相关城市化率的相关资料,发现很少有深入系统全面有关中国城市化的报告,特别是解放初期与文革期间更为少见。为此,研究小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首次对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研工作与数据统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将在今天的峰会中发布。我们相信,随着关于城市化方面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城市化率发布工作,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


  第三,举办了中国城市化系列论坛。自今年1月6日举办的“首届城市化国际峰会”以后,委员会相继举办了“中国城市化系列论坛”。3月23日,以“城市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为题举办了论坛,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站在区域经济的高度,讨论了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城市定位与经济的关系,探讨了城市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并为企业如何在区域的大视野下进行项目开发支招。


  4月21日举办了主题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奥北区域”的专题论坛”。奥北地区有两个大型的社区,曾因为缺乏相关的配套相对措施,而被人们称为“睡城”,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针对临近奥运场馆,就如何在奥运经济的带动下实现经济发展,发表大量真知灼见。


  5月30日我们举办了“汶川重建战略研讨峰会”,与会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代表围绕灾后重建需要关注的五大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得到了国家领导的肯定与重视。新华社为此发了题为“专家谈灾后重建五大热点课题、尊重科学着眼未来”的通稿。中新社也编发了“举行汶川重建战略研讨会”的通稿,建设部科技委编写简报报建设部领导和相关的部门。


  7月5日举行了主题为“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被城市化了”的论坛,参加论坛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畅谈了对城市化的感受,探讨了城市化带来的机遇、挑战,以及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解决方案。新华社发布了题为“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的通稿,中新社发布了“我们被城市化发展的论坛”在北京召开的通稿。


  9月6日举行了主题为“城市化与绿色建筑”的论坛,讨论的话题是“城市化与环境的关系,城市化与房地产的关系,城市化与绿色建筑的关系”。同时,还进行了“第二届城市化国际峰会的新闻发布”。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华建筑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报道。搜狐网等网也有图文直播。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峰会”,也是我们今年城市化论坛的延续。


  第四,进行了中国城市化的系列调研。成立以来先后在江苏、徐州、山东东营、广东深圳、广东惠州等城市进行调研。此外先后调研了北京国华置业、世博控股集团、北京传世基业房地产开发公司、北京达隆电器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城东营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众成地产有限公司,山东金辰建设集团、北京诚必达机构、卓越集团、惠州市规划建设局、惠州华贸中心、惠州金迪实业等企业和单位。对此,城市化杂志和城市化网均给予了深入报道。


  中国城市化系列调研主要是对所关注的城市群、城市区域企业项目与技术开发调研。调研依托本委员会的科技资源与专家资源,与调研对象共同探讨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与对策,经验与教训。


  第五,重点关注了五个城市。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建设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我国600多个城市当中,广东的惠州、浙江的义乌、江苏徐州、山东东营、北京昌平等城市,以及各自的地域特征、自身活力和文化特色,成为2008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工程的首批重点关注城市。我们经过实地调研,分析了5个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我们这些建议和这些工作,对于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和县地级城市,以及直辖市的郊区城市的城市化应该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五城市的初步报告详细内容已经在《城市化》杂志全文刊发。


  第六,在全国范围启动了公益性的评选。今年8月16日以来,委员会秉承 “让中国的城市化造福全人类”的宗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活力城市、典范企业、贡献人物、动力工程和优秀农民工”这样一个大型的公意性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参照相关的评选标准,通过行业推荐、企业自荐并申报材料等方式,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格遴选结果已经出庐,在今天的峰会上将隆重揭晓并予以表彰。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展现和表彰“活力城市、典范企业、贡献人物、动力工程和优秀农民工”这一大型活动,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树立城市的品牌;透视企业在城市建设中的历史使命;领略贡献力人物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分享动力工程,助动我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以及农民工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队伍不断地壮大,我们也相信在专家、学者、企业家、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城市化委员会将会得到更好地发展!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为中国的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的发展理念,依托委员会的科技资源和专家资源,让中国的城市化真正造福全人类!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城市化率调研统计工作,实时发布2007年度中国城市化率,关注国内外城市化科研动态,探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坚持做好城市化系列论坛、系列调研工作,不断积累第一手研究资料。
 第三,继续做好重点关注城市的调研与宣传报道,表彰在城市化进程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全面提升《城市化》杂志和城市化网的内容与品牌。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城市化领域的交流园地。
  第五,努力构建委员会的投资融资与产学研的互动平台,真正让委员会成员实现资源共享、科学共享、合作共赢。
  最后,向一年以来为委员会工作做了大量努力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各方面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也预祝这次大会顺利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映玲】
  好!非常感谢金德钧主任对城市化委员会一年的工作做了精彩的报告。接下来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邹德慈先生做主题演讲!大家掌声欢迎!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邹德慈
  【邹德慈院士】: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非常荣幸参加“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
  刚才金德钧主任做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讲到了城市化委员会这一年来非常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和成果,表示祝贺!我今天想就着“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的几个主题说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只能算是发言,不是什么组织报告,请大家指教。

 我今天只想讲一个问题,小城镇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小城镇作为城市化发展战略来讲,是城市化发展方面的一项重要战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特别是我们中国的城市化,或者是城镇化。


  第一,我国城市化率,大概今年达到了43.9%,或者说44%左右。说明了今天在我们中国还有56%的农业人口存在,大的概率来讲,城镇人口占了40%,农业人口还占了60%,人口的总量农村人口大致上还有8亿左右,而这个8亿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的1.7倍,美国全国人口是3亿,我们农民还有8亿,这个量是很大的。在世界深除了印度之外,我们中国农民的数量仍然是非常大的。我们中国今天存在一定的贫困的人口,贫困的地区,大部分是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在中国所谓“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多年来始终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心里头一个最大的问题,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二,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每年我们有这不很精确的统计数字,大致来讲每年一亿人左右流向大城市,每年其中有一小部分是留在了城市,而大部分是到了年终又回到了农村,第二年初又再流向城市,是流动性的,大概数字有1亿左右。而它的流向,绝大部分是流向大城市的,或者说是成为城市人口主要的后备,成为中国这几年来城市化的主力军。为什么我们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平均要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人口方面的主力军是农村流向大城市的人口,大致上就是这样的情况。


  第三,近年来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人口增长一般快于中小城市,城市化发展比较快。那么,我们中国现在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所谓“巨型城市”,这个在世界范围内,在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多“巨型城市”,发展中国家也有。而我们中国今天的“巨型城市”也已经存在,而且不断地增长、增加。这个现象应该说还是一个好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巨型城市”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比较集中的体现,我们中国今后要在世界上崛起,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是要靠这些“巨型城市”。但是,我觉得还应该看到小城镇,笼统讲小城镇,仍然是一个国家,特别是我们中国整个城镇体系的基础还是在小城镇。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巨型城市”的发展,而小城镇、小城市萎缩的话,这样的城镇体系是不可持久的,不是可持续的。


  我们中国现在的小城镇,我只能笼统讲小城镇,应该包括这样几部分。建制的城镇,现在大致有2万来个,不是很精确的数字,还有2万多个乡镇,这两个加起来5万不到,4万多,另外,还有村庄大约300多万个,这组数字是构成了我们最基层的城镇体系,它的高端是特大的城市、巨型的城市,而它的基础和基底是这些小城镇,包括村。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大城市、“巨型城市”的发达,而没有小城镇的发展和支撑,这样一种城镇体系,或者这样一种城市化我觉得恐怕应该算是畸形的,不是健康可持续的。


  第四点,小城镇的职能非常多样,职能加形态是多样的,我们中国也是这样。我们的小城镇可以以加工业为主,也可以以一些商贸为主,有的是以风景旅游为主,也有的是休闲娱乐为主,特别现在大城市周围的所谓“农家乐”发展很快。这是为城市中休闲娱乐服务的小城镇,也有以交通运输为主的等等,还有其它,非常多样。这些都因小城镇本身的资源、条件而异。


  第五点,趁第二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召开之际,提出一个也许是新的概念,“农业城镇”的东西,听来有点奇怪。自古以来,包括世界各国,城镇不跟农业联系,城镇似乎就跟工业联系,可是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新的概念?或者说我设想“农业城镇”的特点是什么?我初步考虑有这样几点:


  1.这种城镇是发展在农业地区,而我们中国的农业地区地域是非常广大的。


  2.是以农业和农业的产业链作为它的主要的职能。比如说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的生产,包括农产品的加工,或者它的初加工,甚至于也可以做到精加工。包括农产品的运输,实际上也是物流、销售等等,其实都是农产品的产业链的下游。其实还有上游,农业生产的上游,我这里不详细阐述了。农业,让我们用老的观念,我们中国传统的农业,小农经济,小农式的生产,用比较落后的生产工具仅仅是农业,农民加几头水牛就可以搞农业了。作为一种产业和产业链来考虑的话,它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一点不亚于某些加工工业。


  3.是由农民来投资、融资或者用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建设。为什么我们这样想?我是得到一些启示的。这样一种所谓“农民的城市”,中国已经有了。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在浙江温州地区出现的,号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农民城”叫龙岗,龙岗就本来不是一个城市,甚至于那个地方不是一个很小的集镇。后来,是农民通过自己的力量建设了一个叫“龙岗城”。这个龙岗城几十年来差不多到现在,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农民有这种需要,所以,他也解放了思想,本来这个城镇是由于农业发展的,没有工业,没有工业项目,怎么可以成为一个城镇呢?本身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接轨。


  这个“龙岗城”对我个人很有启发,我去了两次,不过后来没有跟踪地进行一些研究,也没有去很好研究它发展的一些机制方面的问题。可是,它是存在,而且有所发展,而且在中国不仅只有一个“农民城”像龙岗,还有一些。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不举例子了。


  它的好处我认为首先是可以吸纳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避免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大量地流向大城市,不然大城市有一些需求和容纳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如果我们中国的城镇化,今后仍然继续像以前若干年一样,大部分农民就去大城市,唯一这样一种路径来实现我们的城市化,我认为问题很多。


  4.这样的城市可以由农民用自己的力量开发建设,以至于用农民自己的一些方式来进行管理。只不过是可能在中国的城市名片里没有它,似乎不被看作是正规的城市,实实在在是一种城镇,而且可以有所发展。甚至于在某些管理上、制度上有所创新,甚至于可以用更加比较民主的自治的方式进行城市的管理,起码做一些尝试是可以的。


  这样一种“农业城镇”有如下特色:

  1.地方特色。要比较地方化,甚至于乡土化,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大中城市。甚至于在房屋建筑上可以就地取材,少用大城市所使用的一些建筑材料,是可以做得到的。


  2.尺度。这是我们城市规划里的一个很基本的问题,我想应该保持小的尺度,小城镇的尺度,避免我们现在有一些小城镇追求大城市的尺度。虽然它本身规模小,可是总是要建得像大城市一样;或者说小人穿大人的衣服。小城镇可以保持比较小的尺度,包括建筑以低层多层为主,更多一点地方的色彩,更多一点乡土的气息。


  最后,我特别想引用最近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汶川地震以后北川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的规划设计。因为这个规划设计是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做,温总理亲自到现场,接见了我们院的规划组,讲了几点意见。我只想引用一点,他说:“你们将来建的北川新城,这是一个小城镇,应该体现繁荣、宜居、和谐”。三点对我有所设想的“农业城镇”是完全适用的。


  1.繁荣。繁荣不是灯红酒绿,而是充分地就业,小城镇里住的居民人人有工作做,人人有收入,有钱可赚。


  2.宜居。我不多解释了,大家都清楚。


  3.和谐。农村地区建小城镇,规模比较小,不打乱原来农村社区的结构。


  可能更容易做到比较社会和谐,再加上很好的管理的话。这是一个设想,关于叫“农业城镇”,无非是想突出应该是在农业地区根据条件去发展一些我上面所设想的这一些“农业城镇”,它可能更贴近农民,更贴近农村,更有利于吸引一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这样一些小城镇里去,而避免大城市的继续,不断地扩大。


  也许是有利的,关于“农业城镇”我在2004年,在国家中长期科研规划战略研究的时候,在城镇化的专题,我是那个专题的副组长,我当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农业城镇”的概念,而且放在研究报告里面,这个研究报告再请我们广大专家论证的时候,很多专家好像表示很同意、很赞赏这样一种设想,可惜从2004年以后到现在,我没有做过跟踪的研究,而且好像农业也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大家眼睛都向着大城市,都看着大城市。当然,大城市很重要,应该关注,而眼睛对于农村地区,对这种“农业城镇”,甚至对小城镇重视不够。


  这次委员会拿出小城镇和农村的城市化问题做为主题之一觉得非常自豪。


  谢谢!


  【主持人:谢映玲】


  非常感谢邹德慈先生的精彩发言,非常感谢您提出“农业城镇”这样一个非常具有独创性的设想。


  现在进入下一个环节,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工程成果发布环节!我们有请原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王秉忱先生发布“中国建国以来首次城市化率排行榜《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掌声有请!


 
原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勘察大师王秉忱


  【王秉忱大师】: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下午好!


  我受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委托,对由该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也算是一个发布,《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化发展历程与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首次通过中国非农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发布城市化率,详实地分析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填补了我国城市化研究体系中的空白。报告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在解放初期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率比较低,1949年城市化率只有17.43%,到1952年城市化率反而下降到了14.4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化率也由1978年的15.82%,提高到2006年的32.53%,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城市化率在30%以下为初级发展阶段,30%和70%为中期加速阶段,70%以上为后期成熟型发展阶段。按照这一标准,中国目前刚刚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报告通过对政策背景、国际背景、经济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面对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的客观现实,需要一个组织结构发布城市化的最新状况,推动中国城市化能够有序和谐地向前发展。针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经历了“解放初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等特殊时期。报告在进行城市化率统计与计算时,始终坚持“尊重历史、立足长远;实事求是、数据说明;尊重科学、不断完善”三大原则,实属难能可贵。相信,随着城市化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城市化率发布工作,将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


  报告认为,开展全国范围的城市化率研究,将有利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订,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活力,有利于增强城市发展后进,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发布各省市的城市化率,既能展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的风采,同时其成功经验也能被别人所借鉴。这必将有利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报告还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下列较为特殊的情况与问题:


  第一、非农人口统计口径尚存“漏洞”;


  第二、城市化率指标存在单一性;


  第三、城市化率的高低并非衡量城市经济的唯一指标。


  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总之,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全面系统、科学分析我国城市化率方面的研究报告,可用作相关科研院校和机构的参考资料。希望大家在下面仔细看看这个研究报告。


  发布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映玲】


  非常感谢王参事精彩简洁的成果发布!


  今天峰会时间有限,详细的研究报告大家都有一份,其它的成果可以通过峰会现场的展览,《城市化》杂志和城市化网进行了解,这里就不一一发布了。


  今天由我主持的上一阶段先告一段落,下面我们进入峰会论坛环节,这个环节将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勒泰投资集团常务副总裁吴镝先生来为大家主持!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吴镝先生!


  【主持人:吴镝】


  非常感谢谢小姐的精彩主持!


  我们“第二届城市化国际峰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了,我非常荣幸地能够主持接下来大家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精彩时刻,同时,我也很激动,不激动不行,为什么?在21世纪,城市化是一个最伟大的话题,不仅将影响中国,而且还将影响全人类的生活状态和经济状态。


  在我们这个峰会上有三个主题。


  第一,土地:就是说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和新城镇建设土地可流转模式的探讨。


  第二,可持续性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可持续建设问题。


  第三,金融: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个主题就是关于土地。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流转模式的探讨,这一主题的主讲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轶先生,也是《物权法草案》的起草人之一。参加这一主题的对话嘉宾有: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导董黎明教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城乡规划处处长翟宝辉博士;


  北京成业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念强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王轶先生做一个主题的发言。


  【王轶教授】:


  谢谢主持人,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交流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土地可流转模式。


  从自己法学专业的角度入手,结合我国国家的《物权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对于这个主题做简要地分析和梳理。关于土地的流转恐怕是2008年非常火爆的一个话题,用法律的语言来表述土地流转的话,其实强调的就是土地权利的变动问题,尤其是土地无权的变动问题。我着重想结合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看一下。在中国现行的法律上所确认的土地权利的变动,尤其是土地属权的变动,我们确立了什么样的规范的模式?他们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关于土地的流转,根据它所发生的背景的不同,首先可以分成两种大的类型。


  1.非交易关系背景下土地的流转问题。


  2.交易关系背景下土地的流转问题。


  我们国家现行法律的框架内,我们知道土地的所有权,这种最重要的土地的权利问题是不允许以交易的方式进行流转的。所以,土地所有权流转主要是通过非交易的方式完成。具体来讲在我们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存在着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途径。通过增收的方式把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变成国有的土地所有权,这恐怕是我们国家现行法制最核心的方式,通过增收的方式把集体的土地所有权转化成为国有的土地所有权,存在最为突出和严重的问题是两个方面。


  第一,在我们国家法律执行的实践中间,包括在我们的一些行政法规方面,没有对服务于公共利益的需要所进行的土地增收和不服务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所进行剥夺严格的区分看来,在我们今天的一些立法文件,包括法律的执行中间,没有严格地区分所谓的增收拆迁和协议拆迁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某一些通过增收途径所进行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向国有土地所有权的流转,并没有服务于公共利益的需要,这也是今天我们看到在社会生活中间存在着一些比较激烈的社会冲突和矛盾,甚至在有一些地方引发了群体性事件,这是一个比较关键性的原因。在《物权法》制订工作完成以后,包括立法机关和各级执法机关非常重视,如何妥当地认定和把握什么是公共利益。依照《物权法》的第一条规定,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增收土地和单位的房屋,其它不动产,动用国家权利把集体转变成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唯一充分的理由就是为了公共的需要,在现实当中执行得并不理想。


  第二,增收补偿的问题。我们知道通过征收的方式把集体土地所有权,转化为国有土地所有权是让作为土地所有权人的集体永久地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间,征收把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以后,地方政府被征地的农民所得,通常不会超过把征收以后的土地通过出让的方式所获得的出让金交易总额的10%。从这点上来讲,如何建立一个比较合理公正的补偿机制,恐怕也是这种土地流转中间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是通过非交易的方式发生土地所有权的流转问题。


  对于交易关系背景下的土地流转,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两个问题。


  1.包括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的使用权如何进行流转。物权法在第153条对这个问题做了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取得行使和转让,用土地管理法和法律以及国家有关规定,换句话说,《物权法》没有做出与我们国家原有的法律,尤其是《土地管理法》不同的规定,在《土地管理法》上我们知道,依照《土地管理法》第43条的规定,集体的土地不允许开发建设,要想进行开发建设的话,只能具备以下三种情形中间的任何一种:进行农村一些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建设,农村居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一个是乡镇企业建房的用地。除了这三种情形之外不允许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第63条的规定,集体土地上面不允许通过出让、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非农业的开发建设。由此可见,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在内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上,我们现行的法律确立了非常严厉的限制性的措施。尽管《物权法》的153条,没有作出我们原有法律不同的规定,从153条的表述上,相信大家都能注意到,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表述,在起草的过程中间,我们《物权法》的草案有一些现行政策的规定,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在内的集体土地现行用地的土地流转,立法机关放弃了这个做法,用了153条的表述,其实有很多考虑在里面。


  比如,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这样的表述方法,代替了原来严格限制,建设用地使用流转限制的规则,《物权法》颁布以后,根据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做相应的修改和了解,据我了解,这个修改和调整,正在进行的过程中间。为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改变我们以往的土地政策留有相对比较大的空间。153条强调,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在我们所有的立法文件中,都没有关于什么是国家的有关规定,意味着考虑着中国是一个发展严重不均衡的大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允许各地根据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台适合本地有关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在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地方性的规定和政策。这是关于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在内的集体土地上,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


  2.根据《物权法》第128条的规定,在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上,坚持了农村土地承包法上的确立的规则,包括宅基地使权在内的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我们现行的法律,经营权流转的发展限制相对比较少。比如说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2条的规定,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取得经营权以后,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的方式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相对比较自由的流转。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7条第一款的规定,通过转包、互换出租的方式,扭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时候,无需经过发包方的同意,以转让的方式,扭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时候,经过发包方的权益。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流转性相对比较高的。在《物权法》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目前最受关注的大概就是《物权法》上有两个相关的规则,一个是《物权法》。第184条的第二个规定,除了荒地以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允许拿来设定抵押权,按照第三项的规定,只有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的方式,取得的荒地,我们通常所说的荒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够成为设定抵押权的财产,如何解决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者他们在融资的时候,面临的融资担保问题,恐怕就跟这些规则、未来的理解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当然,我们说法学者通常都不是最好的预言家,而且我们国家未来在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间,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土地的可流转模式?到现在的人类经验告诉我们,恐怕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在不同利益主体的平衡互动中探索出来的。从这点上来讲,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的人,我们只能强调,在法律的范围内,信奉一项法律的准则就是一种信仰,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能对法律主体的自由进行限制,从这点上来讲,如何运用这样的法律准则,把我们现行法律上存在的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限制了规则,把它删除掉,给予必要的调整,恐怕是我们法学者能够对土地可流转模式,能够表达唯一的愿望和要求。


  以上就是我的发言。


  【主持人:吴镝】


  王轶先生从《物权法》、法律的角度上,把土地所有权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我们这是谈农业、农村、农民,今天的话题主要是围绕这个来谈城市化,在进行论坛的时候,大家可以随时的举手提问题,也请各位把同声传译的耳机戴上,有可能等一下我们要请一些海外的朋友们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董黎明教授是做城市和区域经济研究的,您从您的角度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董黎明教授】:


  很高兴有机会来探讨小城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问题,刚才王轶教授从法律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不是搞法律的,但是我很想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一下。当前为什么说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是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现在遇到的一个很热点的,又是很棘手的问题。这也涉及到我们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大家知道,城镇化它的含义就是农业的人口,还有农业的产业要转移,从农村转移到小城镇和各个级别的城市当中集聚,这就是城镇化的含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城镇化的速度之所以很快,就是因为在很多方面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的框框,我们走得很快。比如说在计划经济时期,制约城市化、城镇化最大的一个屏障就是户口,没有户口你就没有粮票,你的孩子要进城,没有户口上不了学等等的限制。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宣布城镇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它的速度为什么这么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后,很多问题解决了。现在户口来讲已经不是制约农民进城的一个障碍了。而且现在来讲,国家正式地承认农民进城即使你的户口不在城里,只要你在城里定居半年以上,这个就算城市人口。


  我们的规划是为这一批人,也得要准备基础设施的建设,各项设施也有他们一份。我想未来的城市社会保障设施,医疗、卫生、教育,也能把我们的农民工、农民兄弟考虑在内。这样的话,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现在的问题是什么?现在就是说人口可以流转,土地没法流转。这就是刚才王轶教授谈到的一个问题,有法律上的规定。


  这样的话就往往造成了很多的矛盾,本来讲市场经济讲究效率,现在来讲人可以转移,地不能流转,效益在哪?我们提到的节约利用土地,体现在哪?最明显的例子,农民进城以后要住房,如果买商品房的话,城市要供应,城市土地有一份,但是他的宅基地不能动,没法流转,不是买卖。所以,现在来讲,我们城市化按理来讲,城市用地的增加应该和乡村居民点用地的减少挂钩,这也是国家提倡的政策,现在实现不了。双重占地,一个农民进城以后,城市要为他提供土地,同时,他在农村的土地没法做。这样的效率,土地的使用效率就更低了。


  同样,这个农民也要办乡镇企业,特别是在城市郊区的,城区里面的一些企业,如果是城市土地,国有土地可以进入市场,可以出让、转让。但是,如果你要在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上要盖房子,现在大量提到小产权的房,搞产业,这个是违法的。所以,总体上来讲,现在来讲这个矛盾相当突出,如果这个矛盾解决不了,我觉得要拖后城市化的建设。


  现在的出路在什么地方?现在最大的难点我认为就是由于我们其它的一些配套的法规、措施,包括规划,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的感觉还有很多漏洞。所以,扭转谈起来很容易,但是现在我感到国家还有一个最大的底线。为什么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只提了农村土地承包权可以流转,没有提集体土地可以流转。实际上来讲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底线没办法解决,流转以后能不能保证我们国家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因为流转的结果有一个利益的关系问题,因为耕地要比建设用地的产值要低、价值要低。流转以后很可能农村把一部分地出让城镇建设用地,最后我没有了,我又把一部分的耕地又变成建设用地。这样耕地怎样控制?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可能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解决掉,我想我们国家各个地方,现在有很多试点的经验,这些模式很多,一定是能够闯出一条新路来的。


  我的观点就说到这,谢谢大家!


  【主持人:吴镝】


  董黎明教授把这个话题引入到难点上面了,这个问题确实是热点,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可以看到湖南、安徽、河南、重庆,这些地方政府都已经在做一些不同程度的探讨,这已经成为了当今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我想看看我们今天到场的嘉宾有没有什么这方面的问题?有问题的话可以示意、举手。


  好!有请原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北京昇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立德先生提问。


  【白立德先生】:


  您好!中国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多,这个比例越来越多,农村的居民差不多有8亿。所以,有一个问题,城市的发展很快,但是农村的居民进城以后怎样解决就业与生活问题?他们大多都是居住在城郊结合部,这一部分被“城市化”的农民如何解决好?


  【吴镝】:


  刚才我们的国际友人带了一个头,带了一个场上和场下的互动,下面,我把这个话筒交给和实战相关的邵念强先生,在市场的层面上对土地的流转问题他有很多心得和体会。


  【邵念强总经理】:


  我们是做实际工作的,受政府、开发商的委托,对一些城市的区域做前期定位研究和规划的研究,感觉很明显,这几年很多的城市它的建城区的面积在3到5年内翻了一倍。有大量的城市边缘的土地变成建设用地。在2007年以前,这些用地基本上就是一个出口,政府通过征地把它变成国有的建设用地,通过招拍转到开发商手里,2008年我们接过的项目委托里面非常明显,像王轶教授讲的,农村的宅基地,农村的建设用地和农村的经济承包的这些用地要急于转成各种类型的开发用地。


  这里面有一些比较好的案例,也是我本人比较推崇的一种模式,刚好能够回答白先生的提问。这个项目进行3年多了,位置在我们的西边。它是6个村镇、6个村庄要合并起来,6个村庄分散在不同的地域,条件现在来看是非常差,多少年来也没有改变,起因是政府在起一个主导的作用,有一个很大的投资开发商进来,做了一个很好的规划。思路是这样的,总的占地面积是差不多100万平米,把地块分成3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用来建一个非常漂亮的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六个不同地块的农村村民集中在这个区域里面,让农村进入楼房,基本上是多层建筑为主,建筑做得很漂亮,也有很好地园林、公园,尽力之后这些房子是无偿地提供给农民的,但是有一套分配的办法。物业管理费免交25年。


  这一块地是用来改善原来村民的居住条件。


  第二块地是用来建设生态的农业和观光农业,有很好的设计和规划。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主要是除了增加投资收益之外,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第三块地是能够支撑的。涿州离北京很近,所做的住宅的项目是可以卖给北京市民的,交通也很便捷,京石高速到涿州一下来就到了。


  而且我们研究完之后,这样的产品也大致分成两类:


  一类是相对的高端住宅,比如说是0.7的“汤house”,卖给不受早九晚五影响的这类人群,这地方非常好,有河流,也没有污染;


  一类就是小户型的住宅,单价和总价比较低,卖给北京西部的工薪阶层。


  这是比较理性化的模式,这种做法跟我们现在的《物权法》是有冲突的,正因为有这样的冲突,这个项目进行到现在,仍然规划全部都做完了,农村的老百姓绝大部分是喜欢的,百分之八九十的老百姓是投票的,政府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底怎样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靠本地的农民去发展和建设,这个时间是非常长的,必须引入到外来的资本进来,资本是要利润,刚好这三种土地的应用,给不同的阶层或者是人群带来不同的收益,政府完成了他对一个比较落后的一个农村区域,把社会主义新农村,或者新村镇的建设,这样一个目标。


  农民很快地用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住进了楼房,有天然气,很好的卫生环境,配置了幼儿园、小学、中学,街道变得很干净,还有很好为老年人配套的一些设施。也没有增加他的居住成本,因为所有的物业费都是免费的。


  解决了就业问题,经过很好地测算,加上观光的投资,所开发住房带来的收益,扣除开发的成本之后,能够获得一些收益。这是比较理想的模式。这是我所接触到的比较理想化的项目。这个项目在城市边缘的地带是不成立的,没有人在那买商品房。我们还碰到一些其他类似的项目,比如说在平谷,平谷现在有一个要拍卖它的经营权,几次流拍,来自不同的压力。我所设计的项目是承包一片林地,这片林地有2000多亩地,除了建设林地之外,开发了一些“农家乐”。他有一个想法,认为自己开发“农家乐”速度太慢,没有资源,希望有两个资源,第一个是人力资源,找一些对旅游“农家乐”,或者是郊区旅游做得非常好的智力公司。第二个他想引进外国的资本。想建“小木屋”跟旅游相关的。投资人当然不愿意仅仅作为投资商,这里面就有一个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的转让。这里面也碰到一些制度上的限制。这个项目仍然在进行过程中。比较了很多种方式和模式,我个人比较感觉,我们所看到的涿州正在做的这种类型的项目,应该说比较适合中国新农村建设,也可以比较快的使生活条件比较差的村民,尽快能够跟城市的居民享受改革30年来所带来的发展。


  【主持人:吴镝】


  今天这个话题谈起来都比较好像很深沉。邵总刚才有一句话,我倒觉得我们可以快乐一些,涿州这个项目村民很高兴,政府也很高兴,我们现在就是要做这样的事情。


  我下面想听听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的科技参赞:Giuseppe Rao饶赛佩先生,在这方面不知道会给我们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


  【Giuseppe Rao饶赛佩先生】:


  今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合。我们对于这个会议,或者对于中国发生的事情都非常感兴趣,因为你们有一些非常特别的这样一些事情,而且有一些特点跟其它地区不一样,你们可以建立一个非常新的城市。在欧洲不可能做一个新城市出来,而且你们中国很多的地区都可以建这样的新城市,还可以有很多新的方法,而且还可以有很多的关注来保障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使用新的科技来降低环保的影响。我的问题可能就是说您觉得建立这样一些新的城市是不是可能在中国所有的地区都这样做呢?还是说你必须要选择某些区域来建这样的新城市?或者是投资?


  也就是说我想问您在中国的哪一个地区,或者区域,你是可以创造这样一些新的城市?


  谢谢。


  【吴镝】:


  我们进行理论研究是为了市场的需要。下面我把话筒交给权威的翟博士,让翟宝辉博士给我们做一个权威的解读!大家欢迎!


  【翟宝辉博士】:


  我现在回答您的问题。您刚才讲到中国的城市跟国外不同的一个地方,我们可以在一个地方选择一块土地建新城。过去我们是这样做的,很多城市是这样做出来的,包括一些三线城市,当时毛泽东讲过一张白纸规划时可以画最美的画。但是最近这些年规划界,其实包括我们整个民族都在思考在国际化的前提下,到底我们做的东西有没有可持续性?可持续性除了在环境、生态下需要持续,地域特征上也需要持续性。


  现在看来,我们实际上总体上已经不太希望在一张白纸上画一张最美的画,挪用我们所有的资源进去建立这样一个城市。举一个例子,比如像北京软件园,德国的专家来我陪他们看的时候就问,软件园所在地域的下面是什么?软件园做得像一个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计算机主机的机箱就是主楼,旁边有两个鼠标,可以有交流的空间。当然这个想法应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德国专家马上就问到,说过去这个地方是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答上来。后来查资料,那个地区曾经是一个有4000人口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里面的人都被因为这样的建设被移出去了,移出去以后还不是说整体的搬迁,是分配到了不同的地域。


  这里面就有问题了,我们要回忆五年前,或者是十年前,这个地方的文化是什么?我还能不能想起那时候的小路、大树等等这些东西。所以,他的这种文化,社会意义的归属感有可能消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主流的规划思想应该是就地、就事。这个思路实际上现在也影射到刚才讲到了城乡一体发展的思路上来。现在讲到农村的发展,充分得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地尊重当地的地域特点、文化特点、气侯特点去建一个城市。它是一个引导性的,不是彻底地把它翻掉重来。


  顺便谈一点观点,刚才王轶教授从法学的角度给我们谈一下现在最热的话题,董黎明老师是从区域规划这个角度,从城镇化的进程去谈的。我们政策研究其实跟它可能接近的比较多。主要是看能不能用?现在城市化的这些,无论从战略,还是从现在的各种政策,把它叫做公共政策集合这样一个角度去看,当你把这些公共政策集合在一起的时候,你们会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非常多,彼此是冲突的。从政治学意义上讲,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是有利于实施的,它属于一个制衡的作用,但是如果从贯彻落实的角度上去看,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法制意义上可能没有问题了,但是法是一个体系,你留的那个口是需要国土资源部落实?还是发改委落实?跟进的法律有没有修改?这是决定他能否实施的关键?这个政策在广东省已经授权,广东省根据实际情况做条例,条例如果两年没出来也会影响这个实施。


  总的来说,基本上都有这样的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现在需要什么?我认为现在是一个需要创新的时代,无论从中央的报告、国务院的报告、领导人的讲话,还是我们政策建议里面都提出了很多关于创新的话题。这里面包括理念创新、机制和体制创新。理念创新是什么?我们回头看,当时我们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承认的是什么?是绕开了这个土地所有权的分配问题,设置了一个使用权,使用权给了你以后你可以去用,结果一下子把农村经济搞活起来。


  我们现在讲的流转,如果你非得要把所有的根都挖出来,然后去流转,你有可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在宪法上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执政的理念上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非要这个胡同走到底?转过来在这上面设置什么权利?这个权利一流转,我们的所有的旗帜就都火了。这个理念创新以后,后面跟进的是一些机制,这些机制是怎么能够让保证既不突破我们原来那个底子上可能会瓦解带来的一些其它的危险,又可以把我们现在解决的问题解决掉,实际上就是一个空间创新问题。空间创新我们在规划界是怎么说的?实际上我做规划就是为了这个城市找到建设用地,大家回忆看,不管是你的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这样一个高层,还是就项目规划,无非就是要找到一个建设用地,实际上就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怎么找?


  过去在上面有一个耕地,城市建设用地必须得要严控,可是在我们控制的时候,有一个情况,三倍到五倍这样的拓展,这个拓展是在我们原来控制的条件下完成的,而没有突破的前提下完成的。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在农村的建设用地里面也是一倍两倍地翻。既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和从农村建设用地的缩减之间挂钩了,为什么农村建设用地还会扩张?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为什么不把它挖出来也来看看?


  在开发区整顿的时候我就呼吁,我们不要在过去已经做好了的基础设施上在倒回来复耕,过了十年,十五年以后还会把地种过来,供这个城市建设的基本运行所使用。


  现在我们互换的是这样一种创新,这样的创新就是说我们看土地的流转,把它分成若干个层次,我们刚才讲了,那文件里面讲的是土地承包权的流转,现在落实一下这个不能动,言外之意是什么?我想留给大家很多的遐想,这就是创新的源泉!谢谢大家!


  【主持人:吴镝】


  宝辉博士的激情感染了我,我也热血沸腾,这个话题是很值得探讨,大家都是意犹未尽。我相信到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的时候,我们肯定会有更多的时间对这种热点问题更激烈的探讨。这样对保护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为促进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是绝对有很好的意义。


  我们这个主题我觉得我们四位嘉宾真是虽然只讲了短短的几分钟,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土地可流转的探讨发表了自己观点。王轶先生是从物权法,董黎明老师从城市的规划,邵念强总经理是从市场操作,宝辉博士是从政策的高度。


  非常感谢四位对话嘉宾的精彩表述!


  (茶歇15分钟)


  【主持人:吴镝】


  请各位嘉宾入座!刚才我们进行了第一个话题来探讨!下面我们要接着进行第二个话题“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新农村和小城镇的建设。刚才在中间茶歇的时候,我非常感谢给予这个主持人鼓励的同志们,感谢央视主持人谢映玲小姐给我的鼓励!


  第二个话题的主讲嘉宾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副院长张庆风先生!对话嘉宾分别是: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博士韩林飞先生;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前美国纽约规划局局长饶及人先生;


  维绿科技建筑节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玮女士;


  掌声有请他们上台!


  【主持人:吴镝】


  主讲嘉宾张庆风先生是一位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很有研究的专家型领导,他曾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主导过许多国际性的建筑节能、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研究课题,现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副院长!掌声有请张庆风先生对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的演讲!


  【张庆风副院长】:


  今天来参加的好多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大家讲到可持续发展,这几年是我们谈话最热的话题。小城镇建设的事,在建国以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这方面一直没断,而且花了大量的投入,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管是在80年代还是90年代,应该说我们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小城镇建设的话现在我们叫可持续发展,什么叫可持续发展?那就是长远的概念,长远到底远到什么程度?我说现在可能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谁也没有下一个定义说50年?80年?100年,应该说是可永远发展的概念。


  从建设的角度来讲两个定位。


  第一,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小城镇房屋的建设。


  第二,小城镇的产业的发展概念。


  实际上从规划的角度上,我们肯定首先考虑的是基础设施和整个小城镇建设的布局。特别是房屋建设,应该是在小城镇建设里面占了很大的份额,不管是住宅建设,还是其它公共设施的建设,包括一些企业厂房的建设。在这方面我想我们建设部和现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小城镇的规划方面,建设方面有相关非常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而且我们的规划专家不仅仅在城市规划方面,在小城镇规划方面,我们部一级、省一级、市一级也有大量的工作长期要做。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除了基础设施规划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可能就是房屋的建设,包括我们新农村房屋的建设,应该说,我们的房屋建筑有建筑的要求、绿色有绿色的要求、职能有职能的要求。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房屋建设方面,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是特大城市还是城镇?包括农村我们都是一个模式。建筑设计有建筑设计的标准,结构有结构的标准,智能有智能的标准。实际上在小城镇,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建筑材料又要本地化,我们的建筑又要保持地方的民俗,或者地方的民族特色。如何去做到这两个保证?我想我们在建筑房屋体系的概念方面,应该跨一步,应该在小城镇,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一个房屋整体建筑设计的这样一个标志。


  说白了我们要跟我们的用户、业主,提供完整成品的房屋,而不是把我们建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原封不动的放在小城镇,放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不同专业的内容做出一个成品。我们在建筑材料和房屋体系的发展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慢。我们在集成房屋的建设方面有很完整的体系,满足节能的要求、绿色的要求,这些房屋体系目前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高。在大城市建别墅没问题,到了小城镇去,农村建房子,给小城镇,收入偏低的地方建房子,这个价格是吃不消的。


  我提出一个关键,围绕着新农村、小城镇的建设,赢得了发展生态节能成套的房屋体系,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房屋建造,或者叫制造公司为我们的业主提供完整的产品。这是我想讲的关于房屋的一个概念。


  我们在产业布局方面,小农村也好,新农村的发展也好,我们也有绿色,也有生态,更重要的是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有可持续的项目,在项目的选择方面要结合我们小城镇的实际环境,结合我们的自然资源,我们的各方面的资源,包括我们周围大城市,或者大中城市的影响来确定我们产业的发展。我们是发展旅游?还是发展电子?还是发展加工?还是发展林业、木业?所处的位置、环境的影响不一样,我们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定位,在这方面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利用科学发展观更好实现我们小城市的布局。


  这一点是我们在过去,包括今后发展进程中,如何在产业布局方面花大力气,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去支援我们小城镇的建设。这也是我们专家、学者,包括我们的金融机构做的各个方面的事情。


  【主持人:吴镝】


  刚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张庆风副院长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谈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大家关注得越来越强烈。刚才尤其是邹院士说的一句话,我很有感触,就像小人穿着一个大人的衣服。我们依然不可能都是大型的城市群,大型的都市圈,不可能都是超大型的城市。尤其是这个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的建设,可以说现在不仅引起了政府、学者的关注,其实也引起了全球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关注。


  我们有句老话“洋为中用”,我现在想请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太仓)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项目经理Timm Rohweder 罗维德先生,谈谈您作为一个在欧洲的关于小城镇建设有什么一些经验和想法给我们借鉴一下。


  【Timm Rohweder 罗维德先生】:


  非常感谢您给我发言的机会,这个话题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因为中国的城市和是世界各国都非常关心的话题。我想要知道实际上在我们一开始讨论的时候我就有一个问题,超大城市究竟是怎样定义的?什么样的城市会成为超大城市?你认为超大城市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在环保方面、资源的供应方面,水供应方面、污水处理方面,这些超大城市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谢谢。


  【吴镝】:


  我想把这个问题交给绕及人先生!


  【饶及人】:


  刚才我们想问一下罗先生,德国在发展小城镇方面的经验,而罗先生却问了我们一个问题。德国发展方面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Timm Rohweder 罗维德先生】:


  谈到小城镇的建设,实际上这个话题我们一直在谈论。我们认为小城镇的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有自己的特点,在德国大家会发现德国的小城镇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有一些小城镇他们有超市,有一些市场很有特点,德国的小城镇都是各有特点的。我是来自于南德地区,北德地区也是这样,小城镇各有特点,各个小城镇彼此都是不一样,我想中国在小城镇建设当中,应该注意这一点。


  【饶及人】:


  您刚才说是非常重要,城镇开发有一个镇的政策,不光从他来的地方,德国北部每个部的特色都有,发展中间把特色留下来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Timm Rohweder 罗维德先生】:


  我还想谈一下这个问题,中国小城镇建设当中还有什么潜力?


  下面因为我们时间不够,所以我们可能就得抓紧时间,把重点突出出来,我想您应该把你的第二个问题,超大城市的问题,这个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不太好理解。在中国之外,没有这种超大的城市。


  【饶及人】:


  他想知道超大城市的定义,什么才是一个超大城市?有很多问题,污水处理、环境问题等等。超大城市发展中间我们怎样处理环保问题、污水处理的问题,除了广州之外,广州是一个超大城市,中国超大城市里面未来一个中间是什么?这个问题金总回答吧。纽约是一个超大城市,他现在问的是中国,跟纽约不太一样。我们还是从中国讲起,再讲纽约。


  【主持人:吴镝】:


  关于这个话题由此可见城市化的课题绝对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也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是国际化的问题。


  【饶及人】:


  这个问题挑战性很大,我也是想问这个问题,我觉得他今天问的问题很好。超大城市主要还是因为中国人口决定了超大城市,这个很多老外不清楚,中国并不是为了建立超大城市建超大城市,在城市化的进行当中,人口很多,城市化里面把城市化人口相对集中,50%的城市化,我们就有6.5亿人口,我们今天的城市化报告里面的定义是跟国际上的定义、跟建设部的定义不一样,后面做了说明,我认为推广很重要。刚才我问了我们主办方的蔡总,国际上对城市化的定义,包括最复杂的定义是除了城市人口之外,还包括道路、福利方面。这个报告里面把非农业人口,广州有100%的城市化率。这个拿出去会引起很多人的看法,除非前面先解释。


  作为建设部来讲,建设部不久前在特别讲了我们城市化2006年是43.9%,按照今天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发布的这里面讲的2006年是32.53%,这里面差距就很大。我问过委员会的相关人员,主要是统计的口径不同,32.53%的采用的是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43.9%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个数字可能需要解释一下,现在我还是先回到这个超大城市的问题。


  超大城市是中国自然演进过来的,整个欧洲加起来也没有中国人口的一半,在整个欧美国家就是想做超大城市也做不起来。中国城市化讲话里面,我们老外是为了大城市建大城市,在这里稍微解释一下。


  【主持人:吴镝】


  中国确实不是为了建大城市而建大城市,是因为人口众多。


  【饶及人】:


  我觉得还是想把题目拉回来,什么叫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吴镝】


  下面请大家请听饶及人先生谈持续性发展的话题。


  【饶及人】:


  可持续发展其实我认为字面上很多中国人没有把握住,我在我的博客上写,可持续发展就是可以坚持更继续地发展。也就很简单,你怎么政策可以坚持,什么东西可以继续就是达到可持续发展。


  第一,这个政策下去是对的,这个取舍是对的,我们在整个规划里面常常讲是一个取舍点。我们的规划在中国两个取舍。这一代问题我们这一代解决,留给子孙解决下一代的问题。文化大革命把资源用掉了,子孙很聪明,不需要我们留什么。在规划里面大家忘记了,“前人种树,后面乘凉”。可持续发展在英文里面有很多的意思,包括很多的单位,中国就是什么可以坚持继续?我们中国要成为大国、强国,我们的资源并不是很多,在我们的资源维护上面必须要能够坚持,绿色建筑也不是我们光种树、种草,很简单来讲就三个重新循环使用,跟减少,现在延伸更多的是健康绿色,绿色的东西就是返璞归真,很多东西就不要这就不对了,绿色不是空调不要开了,很多能源不使用了,因为我们的效率比较提高,现在怎样达到舒适的情况之下,尽量地减少能源的浪费、对资源的浪费,达到我们生态的平衡,这才是绿色建筑的定义。


  绿色我觉得简单地讲,让我们能够健康舒适,依赖多用可再生能源,达到循环经济的使用目的,我们的材料从刚开始,把这个材料制造的时候,到最后怎样打掉、用掉、掩埋,给自然界产生最少的伤害,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三恒、三高、三低的住宅,恒温、低尘、低躁等,没有一个高效责任心的话,你会达到一个取舍,不会为子孙考虑下一代的资源,在推行可持续发展很重要,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口就是按照0.1%,或者是千分之一的成长,也是不得了的成长人数。如果说我们的资源随意地浪费掉,在中国没有办法维持整个生态,那就会造成动乱。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吃不饱,很简单就是农民的问题,会造成两个国家之间为了资源的战争,这些都不需要我们达到和谐社会需要的。建立和谐社会很有远见,我们作为城市化的从业人员,我们想办法从观念、做法上面跟本身上面现在能把东西做好。道理很多,我们的做法从实际的层面开始。


  【主持人吴镝】:


  饶先生讲的可持续发展讲得很多,我的理解就是要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科学发展观就我的理解有节能、环保、科技。下面,我想把这个话题就交给刘玮女士!


  【刘玮女士】:


  谢谢主持人。让我讲专业的东西就有点班门弄斧,我原来是做房地产的,做了十年,去年年底跟一个基金正式成立了维绿科技建筑节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建筑的节能环保生态的工作。因为我做了10年地产以后,发现现在第一,政府非常重视;第二,社会非常需要;第三,我本人对相关的东西感兴趣,从去年年底就投资了这样一个公司。


  刚刚饶先生讲到的节能等等,最近10个月做公司的体会,近期我走了非常多的地方。


  第一,关于中国的土地。昨天下午参加了一个闭门会议,在嘉诚广场,正好谈到中国的小城镇的问题。


  土地小城镇的发展在中国可能是不可逆转的了。最近我去了河北,比如说固安,他们有一些镇委书记,领略到了政府对土地新的政策的意图,他们也开始找投资商去看看他们现有土地再利用的问题。虽然我现在做节能,也是为土地的建筑来做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也看到大家在不断地探讨这些土地的利用,城镇发展的时候。怎么能够让这些城镇在发展的过程里面能保持着这种可持续性?把可持续性的技术、观念用进去。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美国小城镇的建设,我在美国呆了很多年,我觉得有很大的不同,人口的这种密集度不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最近我在国内看到的一个小城镇,城镇的居民,现有的,不说以后的,对这种优质煤炭的利用,仅限制于烧饭、取暖,如果是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该怎么办?城镇的发展该怎么办?在最近我们公司参与了秦皇岛的“黄金海岸”项目,秦皇岛的副市长到北京来邀请做秦皇岛黄金海岸整个片区的开发可持续研究。像这样的研究做什么工作?技术上的,比如说太阳能的发电、沼气的发电等等,在未来小城镇发展的时候,我们能够如何地利用进去?还有一些比如说沸热、余热的再利用,再利用是永远可以利用的,电厂的循环热水问题,地源热泵的利用等等。


  都是在探讨,现在我非常高兴地就是由于我的转行,我进入了另外一个行业以后,我发现不管是建筑投资人,比如说地产商也有很多人找我们来谈,建筑节能、生态环保怎么来做?更高兴的是中国非常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在短短的两年里面谈了很多,唐山市政府,中国地方政府领头的“一个凤凰涅盘的生态城市”,我们跟唐山已经完成了几十个旧楼能源的利用,唐山对一些小区的支持和改造,这个定得很清楚,德国就支持了大笔的资金给唐山市政府做旧楼改造,荷兰也做荷兰的改造。我们自己本身跟荷兰相关的政府、公司,包括德国、日本的一些研究所,成为了互动的研发机构,我的研发团队是来自于清华大学。


  只是把我这十个月短短的经历稍稍描述一下,非常高兴大家不管是政府也好,或者是相关的一部分投资人已经非常地把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提高到日程上来。


  谢谢大家!


  【主持人吴镝】:


  刚才刘玮女士讲到唐山,我也在唐山做过项目,也在那个城市呆过几年,我真正感觉到唐山的变化,以前那里是大煤矿,污染也很大。但是,最近这几年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发展得就比较好。据我了解,是因为市委市政府非常地重视、关注。不仅市委市政府关注,下面的开发商也好、企业家也好,包括海外海内所有的融资机构和团队都给了很大的支持。


  这里我想听一下,加拿大开发管理学院国际问题专家谢大维先生,就这个问题有没有一些想法?


  【谢大维】:


  我想问一下,中国这个小城镇的发展,具体各个省会到底有什么规划?以及这次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有多少启动资金?


  【主持人吴镝】:


  这个话题请饶及人先生,您从您国际视野的高度谈一谈。


  【饶及人】:


  我先讲一下我们也在唐山做了不少项目,周一我要跟赵书记见一次面,我觉得唐山作为一个中国在河北省里面GDP第一的城市,能够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一下发展,在中国做任何事情离不开市委书记这种领导和市长的支持力。这个制度是很重要的,就像《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写的。为了解决中国城市化所产生的“二元化”问题,达到农村里面不需要向大城市里面集中。在年初的时候,大家看到很多城市的开发发展要无限度地发展进行了一个PK,是不同论点的一个陈述。很多的中国人认为我们的城市是不断地盖新房子,农村的人口进到城市来以后,更多的会想到更方便、舒适的生活。我想我们在座的都是城市化里面重要的尖兵。城市化并不是一定表示要搬到城市化里面来,很多的城市化有些地方可以就地解决,这会带来方便。


  在这个理念之下,提出来是不是一定要都往城市集中?我们也知道作为一个规划,很重要这个空间不能是无限制的规划,就像我们这个会议一样,两三百人正好,或者突然之间来了很多的人,多出了几百人,对我们来说都是不舒服的,我们今天准备的餐点等等都会不够。同样,我们今天准备了这么多位置的话,如果来五六十个人,我们又觉得是资源浪费。城市必须有系统的成长,为什么做规划?在这里面,中国因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建国初期城市化率是19%,过去30年的城市化率20%到30%是走了12年,这个在全世界没有先例。明天我会在浙江大学把这有系统地讲一下,城市化以后带来的社会责任心和我们房地产商下一步带来的方向。


  在英国,在很多的国家组织一条路,走了120年,在我们中国很快,中国很快的原因是因为以前压制得很久,我们在80年代的房子,我们很多年轻的时候,好几个挤在一起,我们中国的房地产跟城市化率带来的关系,以前是房地产国有化,你没有办法自己买房子,必须等着单位分房子,没有办法自由换工作或自己出来。90年代中国的时候,出国必须用外汇券,不能用人民币,从这种情况下,到了1998年1999年开始进行了房地产的私有化,到最后变成商品化,现在从商品化变成双轨化。下一步怎样进行?这里面带来了很多老百姓开始从比较小的空间扩张。


  在小城镇发展方面,如何想办法让我们的扩张城市化率不要太快,太快以后带进来很多资源没法协调,体制上面是GDP挂帅,城市形象挂帅,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里面的基础设施多半是非常糟糕,我们看到很多的城市一遇到大风雨就开始淹水。新农村或者是城镇化的发展就是为了目前摸索的一个出路,这里面当然问题也很多,为什么靠我们不断地论坛,从国家到地方都争求各个方面的意见,题目也很大,至于不走这条路是不行的,中国很多时候是形势比人强,必须要走这条路才能解决,否则我们大城市目前带来的“城市病”非常多。我现在变成“城市医生”,到处跑,到处看病,城市化发展太快以后,包括学校教育、基础设施、上水下水的环境保护等等,现在要形成保护环境,保有经济税收,下一步可能会为了维护环境稍微牺牲经济的成长,这都是目前很多地方探讨的问题。


  【主持人吴镝】:


  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小城镇应该说是对于中国来讲,城市化的进程从大家的认知到目前的状况,时间是很短的。正因为时间很短,所以方方面面才需要探讨。


  下面,我们听一下我们韩林飞博士从建筑规划设计的角度上谈谈关于这个城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观点。


  【韩林飞】:


  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来谈对城市、城市化,或者是小城镇发展的关系。我想给大家汇报的是作为一个建筑师的最近三年我们为北京周边还有河北、河南做了46个小城市的规划。小城市实际上就是村子,我们也参与了北京的顺义新城,通州新城的规划建设,也参与了最大的北京2004年的总体规划的这样一个规划研究工作。从不同城市尺度的空间形态来看,我觉得中国城市化的路可能还要依托大城市,特别是要发展大城市周边这样的卫星城市。


  这种模式可以很快地依托大城市优势的资源,把周围或者其他城市的人,农村的人吸收进来,在这种同时要非常大力地发展村镇。因为我们村镇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空心化,没有人了,劳动力都进到城市里去了,之后城市中心区他们居住的实际上全部是地下室,很便宜的。他们喜欢居住在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方提供了他来生存或者依托这个城市得到他产业发展的一个机会。我觉得城市为这些人提供方便,或者提供城市化这个过程的同时,在我们的小城镇和我们农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强调他们的产业的升级,要允许、给予、政策引导创造这样的就业和产业发展的机会,依托当地的资源。


  这样的话能做到我们当时在80年代提出非常好的思想,叫做“农村工业化”,离土不离乡。这样的话就能够控制到像刚才Timm Rohweder 罗维德先生提出的观点,中国的城市发展到多大才是一个头。最大的城市,全世界东京的城市2100万人,北京跟大城市莫斯科城市差不多,为什么会出现停滞?就业机会,提供给人可以生计的范围是有限的,中国人口是巨大的,非常好的一个可以依靠的是我们在历史过程当中所留下的,或者所存在的农村和城镇,这种城镇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居住在里面?因为这里面缺乏就业机会。


  这里面的条件非常差。没有基本卫生的上下水设施,没有能源供给,都是用传统的方式生火做饭。这些东西我觉得都是需要我们在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将一些产业的政策移植,倾向于农村小镇,这里面有基本的资源、劳动力、包括我们的土地。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国的城市化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深圳,深圳发展到后期以后并没有很多的产业机会落户于深圳,而是落户于东莞这些地区。现在随着全球化,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这些工业面临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当时这些产业是在深圳和广州之间发展?而没有全部依托于深圳或者广州?实际上它也带动了广州和深圳之间农村、村镇的发展。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为我们中国的这种工业化和产业化的升级创造了机会。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理解,我觉得需要把大城市,这个大城市跟Timm Rohweder 罗维德先生说的,这是一个都市化的大圈子。我们这样一个农村的地区,完全三五千人这样一个农村小村镇,这种小村镇的发展并不是说没有机会,是有这样的机会,只是我们没有这样的产业转机,对基本的工作没有做到,对人类的文明过程当中我们忽略了这样的地区。


  这个地区没有水电,没有基本的能源供给,都是用的最传统的方面,用的农业社会时代的生产方式提供或维持这样的方式。这是一个问题,中国有中国特殊的问题,如果能通过大城市,经济亮点、支撑点的大的经济核心区来发展周边这样的小城镇。或者是来把它连成一个城市群,形成一个都市化完整的范围相互联系,解决交通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中国的城市化是有序的,不是说我们现在要发展大城市,都向大城市先学,没有这样的可能性,可能需要大城镇,还有农村、大城镇和农村之间的需要一个协调稳定的发展,才能真正把城市和建筑空间的问题,特别重要的是产业。


  实际上对于农村改造来说,城镇化发展来说,空间对此来说不意味着什么,不要求什么样的建筑和空间,他要求是你给我一个吃饭、就业的机会。他要求是这样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所以,我们建筑师就做了很多工作,我研究过一些经济问题,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建筑师实际上是很被动的,只是来建房的,建完之后会不会发挥更大作用?今后能不能存在?这是我们不能保证的。这是我对城市化的一个认识。


  【主持人吴镝】:


  对于这些热点话题我们用多长时间来谈都觉得不够。对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也从政策的高度,从规划的角度,从建筑本身的意义上,同时还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进行了方方面面的阐述。对于四位嘉宾精彩的观点阐述,我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敬意!谢谢!


  刚才说得非常热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发展。要把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得很漂亮,在上一个话题里面我们也谈到了土地的流转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很昂贵的。在中国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钱,所以我在想接下来我们有必要听听来自于银行的声音,因为说到底需要金融的支持!


  下面将给我们做主讲嘉宾的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局长张一帆先生,主题报告题目是“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的若干问题”!我们掌声有请!


  我非常希望今天因为来了很多企业界的朋友,我希望他们能从您的解读里面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现在我们就请张一帆先生给我们谈一谈“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对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基础设施当中的若干问题”。


  【张一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受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委员会的邀请,来参加本次会议,我的题目“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


  开发银行多年来一直从事基础设施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贷款业务。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贷款业务也是我们开发银行重要的贷款领域。我从四个方面来跟大家汇报和交流,可能有的观点不对,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城市化,尤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


  1.我感觉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民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整个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也请了很多专家来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投资一元,可能整个经济的GDP增长会增长到2.4元。可见它对经济拉动的作用还很强。


  2.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在改革开放初期,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差距很大。一个数字就是应该从1978年到2007年,城镇的总人口每年以平均是1453万人的数量在城市化。刚才很多专家也讲了,我们所取得城市化的成绩。这个方面也反映了它是一个拉动效应很强的。


  3.从国家政府方面也明确提出促进城乡发展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等等,国家战略已经提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这方面也就是我们开行把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贷款领域的因素。


  第二,我来把国开行这些年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贷款的一个总体情况说一下。从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成立,我们秉承“增强国立、改善民生”这样一个宗旨,贯彻中央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应该说从1998年大家也有很深的印象,当时也是经济处于拉动状态,国家颁布了很多的政策来拉动经济。其中,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就是当时作为国家拉动的一个重点,我们开行就是从1998年开始重点地进入这个领域,应该说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综合体改造等等,各个方面我们现在承诺贷款21000多亿,贷款余额是6478亿。可能在各个城市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我们现在已经回收公共基础设施的贷款40多亿。


  1.坚持规划先行,注重政府与政府的合作。我们感到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还是主导因素。


  在规划先行方面向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贷款开展相关的财务顾问,这样的话通过一个城市编制一个详尽的规划方案,我们感觉到这方面是相当重要了,城市的总体规划方案做到规划先行,对于我们提供这样的业务是十分必要的。


  2.根据不同的融资特点采取模式。


  经营性类型的项目,公共基础设施产生收益,有收费,比如说一些道路,一些桥梁,还有土地等等,本身也产生了一些收益,产生收益的项目本身还贷的能力也很强;总经营性;公益性。


  这三类的贷款,我们通过建设一个法人实体。很多城市的合作都成立了一个城市的建设投资公司。城建投资公司作为政府的法人实体,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把资产和产生收益的部分,形成企业的现金流。我们一方面有企业自身的现金流,另外有地方政府财政的综合支持,这样打造一个借款主体,实现了一个与地方在公共基础设施合作的一个平台。这也就是我们国开行在很多城市建设当中,为大家合作共同取得的一个成果。


  这种模式我想主要介绍一个项目案例,苏州工业园的建设,中新两国合作的一个很好的项目。这个项目一开始他是按照一个新城与老城建设分开的原则,我觉得这个项目的整体规划做的很优秀,把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建设分开,有效地处理好新城与老城的建设,把苏州工业园作为工业产业发展的区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该说我们对苏州工业园的贷款支持累计发放200多亿的贷款,苏州工业园取得了一个很好的效果,打造了很多实体的企业品牌,一方面依托于工业园去管理会政府的支持,同时又组建了相关的法人实体,包括城建公司、创投公司,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它基础设施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创办高新技术创投公司对产业。形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共同的发展。


  应该说到去年为止,整个苏州工业园的GDP实现了836亿,累计实现税收700多亿,2007年的进出口达到539亿美元。它的财政税收应该说从一个0的财政收入,到去年实现了76亿的一个财政收入,今年预计达到90多亿的水平。这样的案例说明我们通过银行和政府来实现建立法人实体,实现一个金融的拓展,实现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这个我就不再更多的介绍,这就是我们开行对基础设施的典型案例。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开发银行怎样贯彻国务院的政策,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我们下一步的公共基础设施重点贷款投入的一些领域。


  第一,各地区的高新技术园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依然是我们的重点,我们感到他对于一个省、一个市,甚至乃至于县一级,经济拉动是非常强的。这个应该依然是我们继续和各方来合作开展公共基础设施业务的一个重点领域。


  第二,支持城市化的整合,城市带的建设,像长株潭等,这样城市群的建设,对一个区域和省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非常强。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城市,乃至于一个区域,它的公共基础设施的综合效益发挥出来,形成一个综合的载体。这就是我们第二个重点。


  第三,缩小城乡一体化,大家谈了很多,包括县城一级的。可能我们重点的还是在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域环境,供水、饮用水的这些治理和开发。我们也感到很多专家提到,应该说新的世纪的竞争不仅是能源的竞争,水资源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方面的贷款也依然是我们支持的重点。


  第四,城市环境。像一些城市的整个自然生态保护,整个城市的历史古迹的保护等等。这些方面也是我们可以支持的领域。


  第五,我们对于低收入住房,棚户区,资源枯竭型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来重点支持。这是我们重点支持的领域。


  我们进一步跟各方面怎样完善融资载体?这也是我们开发银行应该跟各个地方,包括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尤其城建部,包括地方政府共同不断地探索,按照市场化经营模式的操作,打造具有经济实体的法人融资结构,来实现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


  第一,在规划方面怎样进一步双方合作做好规划?


  第二,怎样把城市建设的机制体制建设构建化,因为要通过城市、政府,各个方面建立一个市场化能够比较有效操作的整体机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等等这些方面。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我们银行也要按照银行的法规来操作,符合一些监管部门的需要。


  地方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建立自身的一些监督管理机制,怎样能使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产质量、运行效果更加完善,这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继续合作打造具有强大实力的法人实体。


  最后,我们要不断地创新,以探索的模式来探索双方与各方合作的新的融资模式。同时,我们还要防范金融风险,构造良好的一些信用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一方面支持经济建设,另外一方面使得我们的金融健康发展。


  【主持人吴镝】:


  今天下午张一帆副局长讲的这些东西大家不仅听得很认真,还记得很仔细,国开行支持哪些?市场的机会就在哪里?我相信中国的城市化肯定能够一帆风顺。今天第二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的论坛部分就已经告一段落。


  下面,将进入更精彩的颁奖时段!下一时段的接力棒我将交给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谢映玲小姐!


  【主持人谢映玲】:


  感谢刚(谢刚博客,谢刚新闻,谢刚说吧)才几位嘉宾,非常庄重,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上的盛宴。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的又一高潮,现在我们先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新增委员颁发聘书,有请:

 
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新增委员颁发聘书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张幼云女士!


  美中国际投资控股集团爱尔朗吉有限公司联合对华投资联络机构首席代表林佳云女士;


  国务院参事、研究员、教授沈梦培先生;


  吉林省延边市政府驻京办事处主任夏友照先生;


  金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吴钟泉先生;


  北京中联环保通节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成先生;


  中国勒泰投资集团常务副总裁吴镝先生上台!同时有请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仪舜先生向委员们颁发聘书。


  掌声有请!


  请颁发聘书嘉宾与委员合影。


  谢谢,祝贺各位委员!


  【主持人谢映玲】:


  2008中国城市化进程30个活力城市,十大贡献力人物、十大典范企业、十大动力工程和优秀农民工代表,现在马上要揭晓了。


  现在我宣布,荣获2008中国城市化进程30大活力城市分别是:


  2008中国省会(含直辖市)十大活力城市为:


  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太原、武汉、沈阳、长沙、南京、昆明。


  2008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十大活力城市为:

  深圳、大连、南通、徐州、惠州、厦门、东营、柳州、攀枝花、湘潭。


  2008十大县级城市十大活力城市为:


  昆山、江阴、常熟、义乌、宜兴、晋江、寿光、即墨市、金坛、石河子市。


  现在,我宣布“2008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贡献力人物”是:

 
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贡献力人物颁奖


  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房超(房超博客,房超新闻,房超说吧)先生;


  卓越集团总裁李晓平;


  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总裁陈顺(陈顺博客,陈顺新闻,陈顺说吧)先生;


  英国道丰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许为平先生;


  世博控股集团董事长金锡顺女士;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先生;


  北京成业行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念强先生;


  美国龙安集团行政总裁饶及人先生;


  北京昇智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立德先生;


  全球绿色经济论坛、全球市长论坛总策划兼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冯先生!


  同时,我们有请王秉忱、吴学敏先生上台颁奖!有请!


  祝贺各位获奖单位及个人,获得这项苏荣!


  谢谢,请大家合影留念!留下这非常有意义的一刻。


  谢谢我们的颁奖嘉宾,祝贺我们每位获奖的代表!


  接下来我要宣布的是获得“2008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典范企业”,分别是:


  新希望集团;


  卓越集团;


  华侨城集团;


  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


  北京国瑞兴业地产有限公司;


  中体奥林匹克花园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中联盈地置业有限公司;


  昆明星耀集团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秦皇岛市园林局!


  有请获奖代表上台接受颁奖!同时,我们有请美中国际投资控股集团爱尔朗吉有限公司联合对华投资联络机构首席代表林佳云女士上台颁奖!掌声有请!


  祝贺我们的十大典范企业,也感谢我们的颁奖嘉宾!请合影留念!


  下面我们继续宣布获得“2008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动力工程”分别是:


 
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动力工程颁奖


  京津城际铁路,城建单位是中铁十七、十八局集团;


  鸟巢-国家体育场,设计单位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国贸中心,投资开发公司是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华贸中心,投资开发公司是北京国华置业有限公司;


  苏通长江大桥,设计单位是中交二航局有限公司;


  国家大巴扎,建设单位是新疆国际大巴扎开发有限公司。


  国瑞城,建设单位是北京国瑞兴业地产有限公司;


  美泉宫饭店,投资开发公司是北京德润房地产开发集团;


  徐州传世经典,开发单位是北京传世基业开发徐州有限公司;


  复地西绒线26号,投资单位是复地集团。


  我们有请原外交部行政司司长陈宝顺先生和德中工商技术咨询服务(太仓)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项目经理Timm Rohweder 罗维德先生上台为他们授牌!掌声有请!


  谢谢我们的颁奖嘉宾!现在合影留念!留下这珍贵的一刻!祝贺获奖单位!


  下面继续宣布获得“2008中国城市化进程优秀农民工”分别是;

 
中国优秀农民工先进集体:武汉市汉阳永丰街四台村委会的田正涛


  中国优秀农民工先进集体是:武汉市汉阳永丰街四台村委会的田正涛、张水清、余帆、黄保华。下面我们有请田正涛先生,同时有请北京奥新世纪保洁公司郭峰副总经理、华亚建设集团工程部彭宏建经理、北京妇女联合会陆士成先生上台,同时,有请国务院参事、中国建设国务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吴学敏!,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张幼云女士上台,为优秀农民颁奖!掌声有请!


  谢谢颁奖嘉宾,也祝贺我们的优秀农民工单位与个人!


  各位来宾们,今天各位嘉宾就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与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了精彩的理论探讨和一些观点的碰撞,同时,对在2008年作出突出贡献的部分企业、人物、工程和优秀农民工进行了颁奖表彰,气氛十分热烈,圆满地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和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相信“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对中国城市化进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宣布“第二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的莅临!请大家自由合影留念!(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