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管改由市政府直管 能否转变形象值得期待
时间:2011-11-11 16:41:43
来源:新华网
近日,北京市城管局将正式从市政市容委独立出来,成为北京市政府的一个直属行政执法机构。
北京市城管局成立15年来,尤其是2006年崔英杰事件发生后,城管改制一直备受关注。
如何完善城管法律法规、如何理顺城管体制,一直是各级政府寻求解决的热点问题。
这次消息传出后,有关专家表示,尽管只是城管局隶属关系调整,级别并未改变,但这也是北京市完善城管体制的一项重大决策。
这剂“良方”能否解决北京城管面临的一系列体制问题,改变备受诟病的公众形象,专家表示将拭目以待。
营级干部转业的张建国(化名)从一开始就不愿当城管。
10月24日,张建国叫停一名在机动车道上卖糖葫芦的商贩,喊了好几声,那名商贩骑了10多米才停下,单脚撑地,回头看着张建国,不说话。
得知张建国只是告诫他不能沿街售卖后,这名男子露出笑容,迅速离开。
“我们干的就是这个。”张建国说,他最不愿做的事就是取缔游商和无照商贩,但身不由己。
当天,听说北京市城管局将直接隶属市政府的消息,张建国并不觉得开心。
“该查商贩还得查,该挨骂还得挨。”张建国说,这次市局体制转变,对他们一线来说,没有太大变化,城管所面临的琐碎工作还将继续。
据了解,北京市城管局自从2009年传出独立的消息后,相关部门历经3年的调研,最终尘埃落定。
近日,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正式脱离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直接由北京市政府管辖。
隶属关系调整后,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原级别不变,仍为副局级单位。
参与调研的专家认为,这次调整是北京市城管局体制上的重大变革,为今后解决城管体制困境,打下基础。
城管的尴尬
城管成立之始划分职能,事实上是把其他委办局最难管的,直接针对底层人员的处罚权集中在城管
10月24日,张建国在北京市某中心城区巡逻,遇到单个游商他都会劝诫离开。
当天,这名城管队员说,他和队友们都知道,城管在公众眼中的形象不好,好像他们是专门欺负弱势群体的人。
“我们单位就有大学生被骂跑了。”张建国说,虽然在外被人诟病,而他们的工作并不轻松。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张建国六天没回家,吃住在单位,连轴转。
2006年8月11日,北京无证小贩崔英杰暴力抗法,刺死城管李志强。此事直到现今,仍被城管队员经常提及。
“这是城管和商贩对抗冲突的典型事件,对整个队伍的冲击很大。”北京市区一城管队长说,城管与商贩之间的矛盾,是与生俱来的。当年设立城管就是为治理小商小贩,执法中的摩擦在所难免。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周继东曾撰文回顾北京城管成立过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小摊贩随意占道经营现象越发严重,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改革登上历史舞台。
1997年5月23日,宣武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成立。随后,其他区县陆续成立城管队。
经过2002年、2004-2005年的两次大规模扩权,北京城管的职权从成立之初的市容环境、无照商贩、违章建筑等5项,扩充到目前的河湖、黑车、黑导游等13类311项执法职能。
“事实上是把其他委办局最难管的,直接针对底层人员的处罚权集中在城管。”张建国说,除了个别害群之马之外,城管生来就放到游商等弱势群体的对立面,“换任何一个部门,也照样挨骂”。
10月24日,这位城管队员自嘲说,他们现在是“管天、管地、管空气”,“上管高压线、下管蜂窝煤”。外人常说他们“城管集权”,但集300多项执法权于一身,也集中了社会矛盾和执法尴尬。
北京市政协针对城管的《调研报告》也证实了张建国的说法。
报告中提出,由于设立调整城管综合执法部分职能时,缺乏科学论证,一些部门把不愿管或不好管的事划给了城管,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变化,城管综合执法无力履行的也未能及时调整。
据北京市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全市共发生阻碍执法、造成城管队员人身伤害案198起,其中无照游商158起,占79.8%。
而对于北京市城管局自身,他们一直在着力化解这种不利形象。
2009年,北京市城管执法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通过一些重塑形象,严禁暴力执法的努力举措后,媒体的负面曝光下降,一些商贩也感觉到他们执法方式的变化。
10月19日晚7时许,4号线角门西站,一名卖菜商贩说,她感觉城管执法比以前要“温柔”一些,有时候她们慌忙跑的时候,后面工作人员会喊“大姐”。
另外,2010年,北京市城管局在首都综治考评中获第二名。此前多年,城管在政风行风评比排名中,多年倒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