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我市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就如何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强力打造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平泉县县委书记董正国。
记者:作为参加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党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董正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一个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大会。这次大会的召开,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市委在对事关承德发展重大问题上进行的深刻思考,感受到市委对承德发展、对承德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市委工作报告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尤其是进一步明确坚定不移地建设产业发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品牌响亮的国际旅游城市,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旅游城市不仅仅是发展旅游,而是涵盖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在思想解放、工作方法、城市形象、市民素质等各个方面与国际深度接轨,最终以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县提出的“打造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与这一发展理念一脉相承,我们非常有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大作为。
记者:平泉地处冀辽蒙三省交界处,可以说,平泉在全市沿辽蒙经济带构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平泉县也提出了强力打造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您认为平泉在对接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上有哪些优势?
董正国:全市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后,我们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并多次聘请专家把脉支招,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明确了打造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一是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三省交界处,是承德面向辽蒙的窗口,是沿辽蒙产业经济隆起带的核心;二是文化底蕴厚重,尤其是契丹文化在平泉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利用契丹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把这种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三是产业基础扎实,尤其是食用菌产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三位。四是饮食文化有特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饮食就有2项,我们提出了“游在承德、吃在平泉”的对接要求,并努力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全能够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在对接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上,平泉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城市整体形象宣传”工作,平泉县是怎样考虑的,都做了哪些工作,效果怎样?
董正国:我们深入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确立了“契丹祖源、圣地平泉”的城市品牌,并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方案,先后投入宣传资金2000余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北京地铁公交媒体、京承高速等进行了以“契丹祖源、圣地平泉”为主题的城市整体形象宣传。同时,成功举办2011平泉杯全国跳伞锦标赛、首届中华菌文化节,开展了“中国作家看平泉”等集中宣传活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先后录制了“乡约”、“乡村大世界”等节目,以我县为主景地的电视连续剧即将开拍,这些都将有效地推介“契丹祖源、圣地平泉”城市营销品牌。
记者:如果说,平泉在城市营销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那么在衔接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软硬件上,又进一步做了哪些工作呢?
董正国:我们像规划人生一样负责,像创作艺术一样精心,用情、用力、用心规划设计好我们的城市。先后投资2600多万元,聘请国内外著名设计单位,高水准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特别是将航空新城、物流新城纳入城区范畴,为建设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舒展大气的现代化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城市建设的同时,我们注重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首先,我们深入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大打契丹牌,举办了契丹文化研讨会,成立了中国契丹文化研究中心。今年6月份,“契丹始祖传说”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我们将契丹文化与辽河源优美的风光相结合,打造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先后建设了泽州园、就日馆、苏颂碑林等旅游景点,有效地诠释了我们“契丹祖源、圣地平泉”的城市品牌。
记者:结合此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平泉会采取哪些措施做好国际旅游城市的有效衔接?
董正国:今后5年,是平泉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决定城市能否提品位、上档次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出了“布局强功能、建设出特色、管理上水平、经营增活力”的总体要求。主城区按照政治、文化、商业中心的定位,以繁荣舒适为目标,加快建设改造步伐;航空新城坚持城市服从、服务产业的原则,建设成为高标准生态航空工业新区和经济增长新引擎;物流新城坚持产业服从、服务城市的原则,建设繁华有序的新城区,精心设计打造一批地标性建筑、精品建筑和特色街区。城市管理在坚持数字化、精细化、人本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城市分级管理模式,对重点街区、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航空新城、物流新城等,根据功能位置等特点实行等级管理,努力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