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把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9元,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63元,同比增长18.3%。
张家口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67%,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越穷越垦、越垦越穷”曾是这里农业的真实写照。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核心支撑,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张家口市委书记许宁的思路十分清晰。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土地承载力。依托气候冷凉、紧邻京津市场的优势,调整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蔬菜、果品、杂粮、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推广舍饲养殖和设施农业。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533万吨,每年7月至9月3个月占北京市蔬菜市场40%的份额,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奶牛饲养量稳定在40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展到539个,规模养殖率达到100%,成为河北省奶牛养殖大市,鲜奶年产量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并全部实现了就地加工转化。
立足本地实际,发展节水农业。作为一个水资源匮乏、十年九旱的地区,农业灌溉用水占该市用水量的75%,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5年来市里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0.85亿元,在洋河、桑干河两岸大中型灌区,建设渠道防渗衬砌工程;在机井灌区大力实施低压管灌和喷灌项目;在坝上蔬菜主产区实施以膜下滴灌工程为主的节水工程。实行了最严格的地下水取水制度,新打机井必须经由县长审批,用水24小时精准监控、阶梯定价、节奖超罚。目前,全市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278万亩,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81万亩的72.9%,年节水能力达到2.2亿立方米。大力推广优质旱作新品种,张杂谷、马铃薯等优质高效抗旱品种种植面积达到260万亩,占旱地的75%,产量较传统品种增产一倍多。
因势利导,发展生态农业。张家口是首都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58亿元,草场面积发展到2030万亩、林地面积发展到17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6%。在生态建设中,注重统筹兼顾,处理好国家要“绿”和农民要“利”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后续产业,种植苜蓿、青玉米262万亩,种植杏扁200万亩,沙棘、枸杞、柠条143万亩,经济林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20%。仅杏扁栽植面积就占全国的二分之一,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杏扁生产基地。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4家,形成葡萄酒、甜菜制糖、奶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其中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4万亩,其中酒用葡萄36万亩,去年酿造葡萄酒18.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供应基地,“长城”葡萄酒销量居全国第一。据统计,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5%,省级以上农业知名品牌达到64个,带动68万农户户均增收2000多元。(记者雷汉发 刘永刚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