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
推进城市化必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
之所以要推进城市化,是因为城市化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集约使用各种资源,特别是各种公共资源,创造更大的产值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中国上世纪80年代搞农民离土不离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由于大多位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的乡镇,加之各种配套不齐,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营难以为继。90年代后期,很多乡镇企业纷纷解体、倒闭和破产。一些乡镇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开始迁往城市。尽管乡镇企业以一种不太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们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的一些作用。它帮助一些企业或企业家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培养出了一批企业家和一批企业。而那些走向城市、主动城市化的企业,是因为城市配套齐全,能集约使用各种资源和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在比较低廉的基础设施成本上发展。
基础设施成本是什么呢?比如说税收,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大家的成本。另外一个好处是,城市化导致人口集聚,从而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最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讲,相比小城市,大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会更高。因为大城市更集中,更能产生集群效应,从而更优越。这不是指那些现在已经很大的城市还要变成更大的城市,而是指一批中小城市将发展成大城市。
现在国内很多人以中国资源短缺为由,拒绝去做一些本该做的事,这实际上是不对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稀缺是一个永恒的事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自己发展所需的全部资源。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是资源短缺性国家。相比之下,我们的资源不能说是非常稀缺。日本是个小岛国,还经常地震,但它拥有非常庞大的各种资源的制造业。日本既然能做到,中国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日本为何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制造业?关键就在于它的资源利用效率高。就全世界来看,利用效率最高的几乎都是日本。这也让它成为了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养活了2亿多富裕人口。如果我们一味以资源短缺为由而不去做一些事情,就相当于承认中国人无能。
另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制度问题。包括一个企业本身的制度,能不能节能减排,能不能既有激励又有惩罚。一个企业是这样,国家也同样如此,有没有好的制度来保证整个社会朝着节能的方向走。
如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要从技术上着手,其次制度上要有保证。只要能做到这两点,我们就能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样,我们不但能搞几乎所有的产业,还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一般而言,资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运输或可交易的资源,比如铁矿、金矿、石油。另一种就是不可运输或不可交易的资源。比如水、土地等。对中国而言,在不可运输的资源中,土地尤显得稀缺。中国可耕地数量是世界人均可耕地的30%左右。虽然我国国土面积总量大,但很多地方不适宜人居住。由于各种国际政治原因,我国没法依靠国际市场来获得土地资源。日本目前很多食品都需要进口,我国台湾50%的食品需要进口,韩国60%的食品需要进口。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考虑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目前我们的粮食消费越来越高,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土地就更稀缺了。正因如此,中央政府一再表示,要毫不动摇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
既然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非常稀缺,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价值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积极发展大城市,这里指由三四线城市发展成一线或二线的城市。二、提高土地容积率。尽管我国土地资源稀缺,但在土地开发尤其是工业园区和房地产项目开发上,低容积率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土地大量浪费。目前房价高企不下,除了一些人为炒作因素外,最主要的还是供应出现了问题。要想降房价,就得增加土地供应,提高容积率。第三、要特别重视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否则浪费就更严重,导致的损失也就更多。第四、中央应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地区本身处于劣势,为了社会平等,为了使区域之间的平等化水平更高一点,减少区域的差距,将着力点用在交通基础设施上,从而降低内陆地区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这也是中国现在建设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