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尘笼罩的百年煤城到空气质量二级的全国环保模范城市,近年来,徐州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全民创模 名城重现碧水蓝天
每天早晨,从菜市场买菜回来的老张经过鼓楼广场工地时总要多站一会儿、多看几眼,这里曾是他工作几十年的地方———作为北区热电厂的退休职工, 他对原来的企业充满感情,如今他特别渴望这片曾付出过青春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久,一个集五星级酒店、5A级写字楼、购物中心、大型超市、 高端住宅于一体,业态领先、品牌高端、设施一流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将在原北区热电厂拔地而起。
“现在,北区的空气确实比原先好了。”老张说,在北区热电厂标志性的烟囱刚被拆除的那几天,他都不愿经过这里。而亲身感受了北区环境的一天天改善、空气质量的一天天好转,他对热电厂的搬迁,有了更深的感悟。
老张,是我市空气质量改善见证者之一。
作为全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几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大局,为苏南乃至全国发展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付出了生产高投入、资 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沉重代价,一个时期内,采煤区连片塌陷、城市灰黑脏乱、产业低端粗放、居住环境恶劣。十多年前,徐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但环境质量 很差,空气质量二氧化硫和PM10浓度严重超标。
近年来,我市结合“创模”,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来抓,重拳出击、铁腕治污、强行减排,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实现了环境治理重点难点的新突破。城 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例连续稳定在85%以上,被环保部列为全国3个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污染物减排两项指标连续四年超额完成 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计划,并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对症下药,根治环境顽疾沉疴
水泥生产带来的粉尘污染,一度使群众深受其害。近年来,我市以水泥粉尘污染治理为重点,从“以治为主,以关促治”切实转移到全面淘汰落后产能、 关闭水泥立窑生产线上来,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关闭了一大批立窑生产企业,引进和扩建了中国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巨龙集团等四个大型建材企业,水泥生产能力由 年产1370万吨提高到年产3000万吨,水泥粉尘排放量却削减了60%以上。
能源城市不燃煤,工业城市不冒烟,这就是新徐州。
有关数据显示,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我市燃煤锅炉拆除量最大、保有量最少。在消除煤烟型污染方面,坚持“拆锅炉、拔烟囱、煤改气、集中供热”四 策并举,全面拆除燃煤锅炉,严格划定清洁能源区,全力推广使用液化气、天然气和管道煤气,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68%,城市燃气气化率达98%。
作为江苏唯一的二氧化硫控制区,我市坚持关闭、改造、配套相结合,关闭小火电机组,并对所有电力企业进行脱硫改造,新上电力机组全部配套建设了高效的独立脱硫设施,实现了电力装机容量逐年增大,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现逐年递减的势头。
为控制扬尘污染,我市对工程建设、码头作业、交通运输导致的扬尘,认真落实封闭施工、港口整合、遮蔽运输等措施,切实加强扬尘源头控制,全面推 行全时保洁,不断提高街区道路机扫率。在“亿吨大港”建设中,对城区北部运河沿岸的小煤港码头进行集中搬迁,从根本上解决煤港扬尘污染。此外,针对机动车 数量激增,不断加快机动车检测机构建设,积极推广使用乙醇汽油,部分出租车和公交车使用了天然气,有效减少了机动车排气污染。
标本兼治,催生绿色环保型经济发展格局
徐州市把抓“创模”同调结构促转型、保增长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按照依托资源起步、甩开资源发展的思路,牢固树立环保优先、发展率先的 理念,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加速调整、创新型经济培育、农业提档升级“四大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有 限的环境容量内积极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环境倍增效应。
目前,装备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程机械主机、特色装备制造、新兴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四大产业链”;煤电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煤电铝 运、煤电建材、煤化工“三大产业链”;食品和农副产品产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烟酒饮料加工、粮油加工、畜禽加工、果蔬加工、人造板材、家具制造“六大产业 链”;商贸物流旅游业也呈现出集聚发展态势。徐州市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江苏省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新能源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江苏 省食品制造特色产业基地。
为避免新的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镇镇冒烟、村村污染,我市坚持把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促进集约集聚发展作为重要一环落到实处,科学划定了优化开 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认真实施错位发展、差别考核、目标管理。为推动产业结构由低转高,积极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以新材料、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以感知矿山物联网、新型环保为重点的战略新兴产业,以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在基本实现无污 染零排放的前提下,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061.13亿元,是2005年的12.5倍,同比增长104.56%、增幅居全省首位;新兴产 业产值达859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6.5%。
去年3月28日,一则刊登在《新华日报》头版、题为《徐州:石头上种出森林城市》的报道,引起时任省委书记梁保华的关注,并为此专门作出批示:“这篇报道好,徐州植树造林、见缝插绿的经验值得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