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建设世界城市:北京的使命与责任
时间:2011-09-14 13:31:02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顾晴 

    作为世界第三次城市化浪潮,中国的城市化无论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无可争辩地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城市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现象。在这一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处于我国城市体系顶端的首都北京,也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建设世界城市。有学者指出,建设世界城市必然会使北京在规模、速度、水平、程度、范围等方面成为载入世界历史的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新范本,使站在世界前台的中国首都的现代化充分彰显东方文化的无穷魅力。

世界城市:北京的抉择

    借助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我国城市的发展引人瞩目。这不仅表现在城市数量上的迅猛增加,更体现在每一个城市在城市规模以及现代化程度等诸多方面。在国内660多座城市之林中,北京的悠久历史与现代化程度绝对算得上佼佼者。提及一线城市,北京也毋庸置疑地位列其中。然而,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尤其是与纽约、伦敦、东京这三个国际公认的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的差距还相当明显。有专家直言,北京的影响力仍然主要局限于国内。

    2009年底,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北京要“瞄准建设世界城市”。提出这一新目标后,刘淇还要求领导干部“适应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工作标准,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能力”。

    此后,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开始升温,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的报道中。由于世界城市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太陌生,对于专门的研究者来说,又深感北京与世界城市差距太大,一时间,质疑声、批评声此起彼伏。

    那么,什么是世界城市?北京为什么要建世界城市?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2010年北京市两会上讲话指出,以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和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首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对首都的发展定位有了新的思考和判断。2009年底召开的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提高科学发展的水平、规划建设的档次和服务管理的水准。这是市委在新的阶段,对于提升首都科学发展水平作出的重要决策。

    他解释说,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和高端人才的城市,是国际活动的聚集地和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在赢得挑战中打造世界城市,这不仅是光荣与理想,而且是有着客观依据与实践条件的科学规划。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称,2009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格局,直接把中国推到了国际社会讨论和处理重大问题的前台,中国在讨论和处理全球重大问题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考虑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凯也表示,过去五年中,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在国际事务中日渐成为主力,首都北京在职能、地位和作用上,从过去仅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成为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是趋势使然。 

    记者了解到,将北京建成世界城市酝酿已久。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按照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现实与差距

    世界城市本身是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又成为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从经济角度分析,世界城市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和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认为,建设世界城市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5%左右,已接近国际公认世界城市标准的底线。北京国际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在2009年预期将超过6500万人次,成为世界第四大机场。按照轨道交通规划,到2015年轨道交通将达561公里,达到世界城市前几名的水平。其他如城市化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水平等也都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城市的标准。预计到2015年,北京人均GDP将接近2万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将可能达到3万至5万美元。

    参照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发展阶段的标准划分,北京正进入从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阶段,完成了总体规划确定的构建现代化国际城市基本构架的近期目标。

    那么,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到底在哪儿?

    从综合实力来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为1660亿美元,而同期东京为14790亿美元,纽约为14060亿美元,伦敦为5650亿美元,北京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东京和纽约的1/10,伦敦的1/3。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09年北京人均GDP达到10314美元,与世界城市公认标准15000美元至25000美元存在差距。

    世界城市被公认为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领导者,2009年北京GDP达到12153亿元,占全国比重3.6%。从世界城市看,2008年纽约占美国经济总量的8%,伦敦占英国的20%,2006年东京占日本经济总量的18%。显然,北京还需提升对全国的经济贡献率。

    再看第三产业,2009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179.2亿元,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2%。与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第三产业总量相当于纽约、东京的1/10,相当于伦敦的1/5。虽然2009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5%,已经具备世界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但从世界范围看,2007年伦敦为89.8%,2008年纽约为88.8%,北京服务业仍有较大空间。

    世界城市一定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目前世界500强总部落户数,北京已超过纽约和伦敦;世界级跨国公司分部数,北京也已超过东京。但北京缺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数量也少于其他世界城市。根据国际协会联盟(UIA)公布的各城市举办国际会议次数,2007年北京举办国际会议88次,同期纽约为128次、东京为126次,伦敦为103次。从国际交往人口看,2008年北京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79万人次,同期纽约为950万人次,伦敦为1480万人次。城市外籍居民数量是反映城市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2009年北京外国人占城市人口比重仅为0.6%。

    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闫成牵头的《北京人才发展报告(2010—2011)》则指出,北京已经进入全面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然而,建设世界城市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缺乏人才汇集,世界城市只能是美妙蓝图。目前,北京的短板正是在人才领域上。报告执笔人认为,当今世界城市的典型产业特征是高科技产业、金融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特别突出。纽约、伦敦、东京都有50%—55%的从业人员集中在这3个产业中,而北京的此项数字只有17%左右。这凸显出北京人才产业分布不合理的状况。

    除了人才,有专家认为,北京城市的硬件基础设施基本赶上了世界城市,但在社会综合管理水平或软实力方面与世界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如城市文化、政策法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有待提升。此外,改善环境、改善民生、解决困难群众住房、推进城乡一体化等等,也都是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举措: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

    “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纽约用了100年,伦敦用了127年,东京用了117年。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北京才用了30多年。”北京市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白志刚认为,北京与这几个城市之间存在上述种种差距在所难免。

    那么,如何实现2050年北京的世界城市梦想呢?记者了解到,在刘淇书记2009年年底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之前,北京市领导调研世界城市发展思路的次数达117次。高科技园区、文化创意企业、城乡接合部……都留下了北京代表团的足迹。

    向兄弟城市取经的同时,刘淇与金融机构座谈时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北京瞄准世界城市首先需要在京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各区县、各部门要为在京金融机构做好服务工作,支持北京金融功能区建设,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在与海外人才座谈时,他表示,首都发展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建设世界城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北京市开始以城市化发展质量为重,从重“规模”向重“质量”转变。

    面对交通拥堵、人口膨胀等世界大城市面对的共同难题,北京市长郭金龙表示,北京市将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疏解中心城区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完善体制机制等综合措施,努力促进首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而从规划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在为建设世界城市所做的努力。据北京市规划委负责人介绍,2010年,北京市一方面抓好重点功能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抓好重大功能区的建设,打造一批带动首都经济向更高端发展的强力引擎,发挥金融街、CBD、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临空经济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建设,同时协调推进通州(运河)北京新商务区、丽泽商务区、首钢文化创意产业区、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南苑商贸商务中心区、未来科技城等新的高端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

    第二是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做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工作,实现北部研发服务区核心区优化、南部先进制造业新区拓展、全市其他多园区整合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进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带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创新竞争力。

    三是加强为首都国际交往服务的规划工作,提升规划设计水平。按照大力提高首都的国际化水平的要求,针对世界500强总部和研发中心、国际组织总部、重大国际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各种国际会议等的不同需求,规划适合的空间资源,配置好基础设施和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设施,为各类国际组织落户北京,为吸引高端国际人才聚集创业,提升首都经济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四是宜居城市是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2010年,北京市将尽快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医疗设施布局专项规划、教育专项规划、殡葬设施专项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地震避难场所规划等一系列关乎老百姓切身生活的规划,并形成民生设施规划体系,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打好规划基础。

    五是以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为契机,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升,从规划源头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包括低碳交通发展规划、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低碳社区建设、建筑节能、城市新能源、清洁能源规划和现有能源清洁化、低碳城市空间及结构规划研究、水资源综合利用及规划研究、低碳住宅小区规划示范研究等。加强城乡结合部、新城和小城镇规划,加快新城建设,重点推进通州运河核心区北京新商务中心区启动建设。

    2010年以来,北京“四区合并”(将东城、崇文合并建立新的东城区,将西城、宣武合并建立新的西城区),实现核心区的战略升级;50个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明确重点“产业项目”,填补城市价值“洼地”,提升城市整体价值……频现报端的新闻表明,北京在建设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道路上正在迈出雄坚有力的步伐。

相关链接

“世界城市”概念发展

    德国诗人歌德在18世纪后叶将罗马和巴黎称为世界城市。苏格兰人类生态学家P·格迪斯于1915年则将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发展中的大城市称为世界城市,指那些在世界商业活动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城市。1966年,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德b·霍尔(Peter Hall)把世界城市定义为:那些已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城市。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世界城市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的对象。1986年,弗里德曼从新的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把世界城市的特征概括为: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包括地区性总部);国际化组织;商业服务部门的高速增长;重要的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和人口规模。美国经济学家丝雅奇·沙森根据生产性服务业来鉴别世界城市,把世界城市定义为:发达的金融和商业服务中心。

    现在一般认为,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是指具有世界影响力、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和人才的城市,是国际活动召集地、国际会议之城、国际旅游目的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