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杭州9月3日电(记者梁捷)“城市化肯定能支撑起房地产的明天,我国完成工业化实现城市化的大势不可逆转。未来包括投资增量在内的房地产面积约为800亿到1000亿平方米之间,大约每年新建面积在16亿平方米左右,这是支撑房地产业几十年春天的保障。”这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牛凤瑞昨天在杭州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城市化论坛”上发表的观点。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主办,保亿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经济界的权威专家、房地产领域的知名学者、城市化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聚集一堂,围绕“十二五”城市化与房地产发展趋势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并对“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化及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发表了见解。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整体背景下,虽然地产业的整体盈利格局、经营模式可能会受到宏观政策的短期影响,但房地产作为中国过去十年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支柱产业,通过转型和创新,配合中国经济的整体的结构调整,在“十二五”,甚至未来十年内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与会专家们还认为,无论是中国城市化还是整个房地产业的发展,都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中国房地产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城市化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首先做了“十二五”城市化与房地产绿色环保是主导的主题发言,他说:“绿色环保就是要节约,最大的节约就是城市化,比如中国的春运人口大迁移,制造了交通的大繁忙,造成能源的大浪费。”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表示,资源稀缺性是永远存在的,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并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谈到如何提高土地效用时,他说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积极发展大城市(由中小城市转变而来),因为大城市集约程度高,资源利用效益也就相应高;二提高土地的容积率;三要特别重视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因为沿海人口多,土地价值也相应较高;四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降低这些城市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进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认为,中国目前的大城市出现了大城市病,小城镇发展规模不够大,因此要重视中小城市的发展。但是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分工还没有实现,要改变城市与城市体系不合理的状况,需要政策方面的配合。他说,中小城市随着产业的集聚、城市规模的扩大,房地产的市场需求会得到扩大。城市化应该是农民的整个家庭进城,而不是农民工自己进城,瞄准中小城市的趋势是对的。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牛凤瑞说:“城市化肯定能支撑起房地产的明天,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友好型房地产,快速的城市化有利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业首先要满足居住的需求,适度扩大房地产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我国完成工业化实现城市化的大势不可逆转。有限的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照搬某些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国家的经验来对照中国的城市化也是无效的。”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陈国强认为,房地产投资与城市化很大的关系,房价也与城市化率也有关系。表现为一是城市化给房地产带来机遇,二是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三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地产市场形成了支撑。中国今后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避免低水平的城市化、如何避免城市病、如何调整城市结构的问题、如何使公共产品均等化、如何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
中国城市化论坛,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关注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专业性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