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现任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副总裁、策略总监,资深咨询顾问,注册咨询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山东大学理学学士。
1992年——2000年,中石化燕山石化公司工作,其中3年的技术研发工作,5年工业企业运营及研发管理工作。
2000年至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历任前进策略咨询顾问、运营总监、副总经理、总经理。
在汽车摩托车、房地产、消费品、电信、服装等行业有深入研究,擅长于渠道管理、品牌管理、新业务市场进入、企业战略、营销流程等咨询领域。
商业零售业进入了第三次调整期
自改革开放以后,商业零售对私人开放,出现了第一次较大的繁荣,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商业零售业增势减缓,可以定义为第一次调整。
1992年至1996年,经济发展较快,通货膨胀率很高,零售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均增长20%以上,个别年份利润增长60%以上,此轮繁荣持续5年多。到了1997年,东南亚爆发经济危机,一直持续到2000年,商业零售业陷入低谷,有人称为“百货倒闭年”,可以称为第二次调整,持续4年。
2001年以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商业零售业也步入繁荣期,连锁商业年均增长30%以上,一直持续到2008年,此轮繁荣持续了8年之久。自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萧条期,商业零售业也受到一定影响,增速放缓,可以称第三次调整,这次调整能持续几年呢?能调整到什么程度呢?
商业的调整期,只不过是涨势放缓,不是绝对下降
按照黄国雄教授的测算方式,如果2009年GDP能够保证8%的增长,商品零售额大约能够维持在12%—13%的增长。他的依据是:中国近三十年来,GDP年均增长9.8%,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4.2%,高于GDP增长的4-5个百分点。
另外,中国2008年的GDP中,最终消费只有36%,发达国家高达70%以上,国家领导人要求启动内需(也是别无选择)来带动经济增长,希望这个比例在2010年能够提高到50%(我个人认为目标太高,达不到),这么高的消费增长率!没有商业设施、没有商业地产,怎么消费?
再说,虽然经济危机了,但是中国人的存款数额仍然十分庞大,中国人没有借钱消费的习惯,只要不大量失业、工资水平不严重下降,消费仍然能够保持适度的增长,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不会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2009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6800.1亿元,同比增长14.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15.9亿元,增长18.9%。这样高的数据,怎么能说是衰退呢?从2008年的经营业绩看,有些商业零售业上市公司和商业房地产公司都取得大幅增长。例如:步步高营收增长24%,净利润增长31%。
总体而言,经济危机了,商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相对于需要振兴的十大行业而言,商业零售业只是增势趋缓,并不是绝对值的下降,而且这个趋缓的增长值,已经十分诱人了!
商业地产是城市的灵魂
历史一再证明,城市就是为商业而诞生、以商业地产为灵魂的集合体,没有商业的城市最终会被遗弃。
所谓“无商不成市”,国际大城市,例如纽约、伦敦、巴黎、北京、上海、东京、汉城等等,都是以商务和商业为核心的城市。一般的中小城市也是以商业为核心的城市,省级、地市级城市大多如此。城市里的商业地产常常成为该城市的地标建筑,是吸引人流最多的场所,例如北京的王府井、东单、西单、CBD,上海的南京路、陆家嘴,这都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其它类别的城市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首先是资源型城市,资源用光城市完蛋,城市的发展不可持续。我国共有煤炭、森工、石油等各类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煤炭城市63座,有色金属城市12座,黑色冶金城市8座,石油城市9座。如大庆、玉门、白银、焦作等,具有相当大的隐患,前途渺茫,成为当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美国就有很多的“鬼城”,人去楼空,形似废墟。
其次是工业型城市,最终需要转型为商业型城市。工业不是永恒的,具有很强的转移性,工业的衰败自然就导致一个城市的衰落,例如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人口高峰期300多万人,现在只有80万人,其中80%以上为黑人。有些城市转型比较成功,例如波士顿、芝加哥和匹兹堡,不管其产业如何转变,服务业、商业都是其核心,商业型的城市才是永恒的。
我们所谓的城市化,最终必将形成数量众多的商业型城市,而其中的商业地产,必将成为该城市的核心建筑基础,个别商业地产必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标志。
商业地产是房地产行业的新机会
首先,住宅房地产的调整凸现了商业地产的优势。
前几年,住宅房地产的利润太诱人了,几乎所有的大公司(不管是不是专业搞房地产的)都疯狂投入,终于迎来了狂欢后的谢幕。与此同时,商业房地产的增长就显得不那么具有诱惑性,但是,近几年来,中国商业地产投资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商业地产销售规模年均增速亦在20%以上。公平地想一想,这是相当不错的市场机会了。
其次,商业地产稳定的高回报率吸引了很多大腕的眼球。
以金融街和陆家嘴为代表的商业地产公司净利润率平均在20%左右,近两年越来越高。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有一句话:“SOHO中国开发的项目中10%的商业面积产生了20%的销售额,贡献了30%的利润。” 商业地产的获利模式,除了通过销售获得利润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持有并出租,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租金增长收益。金融街、陆家嘴都在近期加大了对商业物业持有力度,金融街耗巨资投入商业地产:金融街德胜国际中心、美晟国际中心、复兴门项目、石景山衙门口地块等。
按照冯仑的说法:未来3-5年商业房地产是机会。从潘石屹SOHO三里屯的热销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最近的消息是,李嘉诚在上海刚刚套现40多亿的商业地产,又马上启动了投资超过100个亿的真如副中心商业项目。
再次,中国的城市化和持续增长力为商业地产奠定了增长的基础。
从理论上和国外的发展历史上看,只要社会在发展,危机过后,主导的工业产业可能转型了,但是商业地产仍然要跟整体经济相匹配。对于某些工业来说,危机就是危机,例如钢铁、水泥、纺织、轻工等行业,危机过后它们再也不可能恢复以往的繁荣,而商业和商业地产会永远与整体经济相匹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2008年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以10%(2008年21.6%)以上的速度增长,较强的购买力和旺盛的购买热情,将促进购物中心、商业街、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等商业地产的快速增长。
城市化进程将长期持续,所以商业房地产市场未来仍将长期持续发展。2006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43.9%,美国的城市化水平为97.3%。按照邓小平的设计,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化率到2050年要达到70%-80%。这意味着,在这40年内,中国有4-5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年计,每年达1000多万人,带来强劲的房地产需求。
正是看中了中国商业的无限前景,国际零售业巨头逆着危机大肆扩张,家乐福高层早在今年年初就表示,今年将在中国开设28家分店,超过2008年新开设的22家。沃尔玛也不甘落后,仅今年1月就在中国狂开17家新店,几乎追平2008年全年开20家店的纪录,仅在东莞,沃尔玛今年就新开3家门店,江苏盐城、湖北襄樊、湖南娄底以及常德等三线城市都成为沃尔玛的进驻地。
无论怎样评估,虽然经济危机来临了,对商业和商业地产都有影响,但仅仅是增幅的趋缓,商业地产领域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关键只是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