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6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部地区,如何在转型中崛起
时间:2011-09-09 11:55: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较为突出,东部沿海、西部和东北部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振兴发展战略,相比之下,中部地区较少得到政策的优惠。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并指出“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加快中部地区的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对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占国土总面积一成有余的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西六省,地处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成本较低、工农业基础牢固、产业门类齐全、具备加快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然而,中部地区也面临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体系不健全、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业整体实力脆弱、国际化水平严重滞后等。

  数据显示,我国中部地区主导产业是第一产业,其全国占比相对稳定,第二产业比重近年来有所上升,第三产业则略有下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失调已成为制约中部六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首先,中部地区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同构化”和“低度化”问题突出。工业虽然是中部地区的主导产业,但是工业化水平较低,而且主要集中在以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为核心的重工业领域,轻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第三产业虽然比全国高出2.6个百分点,但是主要集中在餐饮、运输、批零等传统低层次行业,而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物流等行业所占比重低,存在着发展滞后和结构不优的问题。

  其次,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低下,企业普遍存在着分工不明确、产业集中度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规模不经济的问题。中部地区的农业基本上采取的仍然是家户经营的模式,生产规模小、效率低、龙头企业少、尚未形成规模经营。工业方面,中部地区虽采用了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但优势并不明显,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专业化程度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不仅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且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滞后,经济效益偏低。

  此外,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中部地区与此相关的资源型产业大多是低水平、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能源短缺已对中部产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作用。

  历史的经验证明,在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政府的积极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减轻不利的外部因素的冲击,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经济赶超。

  中部崛起不仅需要中央政府的启动,更需要地方政府的推动。一方面,国家应该把宏观经济政策向中部地区倾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提出调整规划方案,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支持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群发展,深化产业领域改革。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转变执政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对企业实行微观放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经营的自主权交给企业,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即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与此同时,中部地区应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和产业的增长潜力、市场需求、收入弹性等来确定主导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具有中部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包括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的资源导向型行业,实施新型工业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产业发展创新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改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对其提供税收、金融、技术、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优惠,使其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载体。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有机统一,是实现经济增长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特殊要求。根据中部地区的产业现状,其产业结构政策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对原有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技术政策进行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产业,以缓解资源环境的约束,实现产业转型。二是政府要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建立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增强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三要探索有效的产业组织创新形式,以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促进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总而言之,中部崛起要以产业的发展和振兴为前提,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改革进程,加强省际合作,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从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