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为何谣言这么多 ?社会遭遇信任危机
时间:2011-09-01 09:34:01  来源:新华网 
      谣言——辟谣——再传——再证实……许多人纳闷:为何现在谣言这么多?

  最近一次,所谓的年终奖新计税办法,仅过了一个周末就被证实是编造;

  今年3月,日本因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后,我国东南沿海开始流传吃碘盐可防辐射、核泄漏污染了海盐等传闻,该传言导致包括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内的多地发生抢盐风潮,事后被证实为谣言;

  2010年2月,山西地震传言导致上百万人凌晨街头避震,事后山西省地震局辟谣……

  这些谣言为何会出现?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人们对谣言的态度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表象:某些谣传事件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预期

  本质:传播学研究认为,由于有主观意识的参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形,即“削尖效应”和“磨平效应”

  事后看起来颇有些荒诞的谣言,为何事前、事中会蛊惑那么多人?

  去年2月21日凌晨发生的事情,至今仍令小梁记忆犹新。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小梁全家被一个电话叫醒后,就在街头彻夜避震,直至天明,而当晚并无任何地震发生。小梁回忆说,从春节之前就听到各种渠道传来的消息,说是近期山西将发生大地震,基于大家对汶川大地震的恐怖印象,以及太原正处于华北地震带这一地理常识,不少人家都开始准备包括水、饼干、手电等在内的“地震包”,小梁家还将家里的细软整理并安置妥当。到前两天,更有消息说山西省已经下发文件让各大医院做好抗震准备。

  2月20日晚8点左右,小梁父亲收到朋友一条短信,说地震时间已经确定,就在明天!大家将信将疑,折腾到快12点才上床睡觉。不料半夜2点多家里电话响了,是亲戚打来的,说地震就在凌晨4点至6点发生!“我们全家立即起床,带上早已准备好的‘地震包’,开上车直奔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迎泽公园!”小梁回忆说。哪知道,车在迎泽大街上就走不动了,宽阔的迎泽大街已经停满了车,全是避震的人。

  当时正是春寒料峭。“车上空调显示室外温度已经是零下10度,刚开始大家还在车外站着,互相交流情况,后来实在太冷,还是回车里。上了车也不敢开空调,怕耗油,真地震了,加油肯定麻烦。”凌晨3点左右,大家发现手机信号不通了,恐慌情绪更甚。整个城市笼罩在“等地震”的恐怖气氛中。事后小梁才从媒体得知,当晚和他们一样走上街头“等地震”的,全山西省约有百万人。直到凌晨5点半左右,街上人们的手机信号才渐渐恢复正常,有消息说省地震局辟谣了,让大家安心回去睡觉。“可一条消息不能作数,万一又是谣言怎么办?”真正心里踏实回到家时,已是早晨6点半。

  事后,看媒体报道,小梁才得知,所谓的“省里文件”不过是开展抗震演练的文件,所谓的“凌晨4点至6点发生”更是彻彻底底的谣言。大家以讹传讹,一传十、十传百,添油加醋,越传越真,又迟迟没有官方消息辟谣,于是导致了“大恐慌”。

  对于这起典型的谣言事件,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说,这是典型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形的谣言事件。传播学研究表明,由于有主观意识的参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形,即“削尖效应”和“磨平效应”。

  央视春节晚会上一个著名传话游戏便是印证。几个人并排站立,不能讲话,也听不见声音,要求他们用肢体语言将一个消息依次传递。前面两人传递的信息与原信息还有七八分相似,越到后来信息变形越大,最后一个人收到的信息就完全面目全非了。“不能说、不能听,突出了主观判断在人接受信息时的作用,这个游戏是信息在人群中变形、失真传播的集中表现。”李强说。

  小梁一家和这起谣言事件中许多人一样,接收不真实的地震信息时,其实主观是相信这种可能的,无形中就会放大、突出传言中地震可能发生的一面。相信的人越来越多,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更相信。

  “真实信息的空缺,也是谣言迅速扩散的原因之一。”李强说。谣言的扩散往往呈几何形状,辟谣信息出现越早,谣言的扩散面就越小。

表象:一些人对谣言不辨真伪,信谣和传谣成为一种情绪宣泄方式

  本质:谣言只是表面现象,它体现的是社会信任度的降低

  当看到网上流传的“飞机关舱门半小时内必须起飞”的消息,北京市某事业单位的小杨心里立即打了一个问号。小杨经常坐飞机,也知道在北京、上海这类繁忙机场发生航班延误很难完全避免。“民航局做这种决定肯定实现不了,不是形式主义吗?估计是假消息吧。”果真,没过两天,民航局就出面澄清了。

  小杨的这种冷静态度,源于前不久看到的一条虚假转帖。7月中旬的一天,小杨照例在网上查看新闻。“那天一大早,我在开心网上看到一则关于郭美美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转帖,该转帖还附上了杂志封面的截图。”小杨回忆。学外语出身的小杨有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他很有兴趣地去查看当天的时代杂志网站,因为网站首页上就可以查到最近几期的封面图像。当期,没有;之前几期,也没有。“我看到那条转帖的时候,已经有200多人留言,一如既往全是指责,骂声一片。”小杨说。他在200多条评论之后,回复了第一条质疑的评论:“我查了今天的《时代》杂志网站,没有这个封面。”

  果不其然,7月12日,《时代》杂志网站上发布官方辟谣信息,称该封面系“中国造”。

  “一开始,我还纳闷,有那么多人附和谣言,为什么就没有人质疑呢?后来一想,我自己不也是没有怀疑吗?要不是自己的习惯,也不会专门为核实一条传言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小杨分析。

  小杨说,每天一早,他开电脑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各大新闻网站和微博。从网上获取信息,已经成为自己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以前我基本上也是看到什么相信什么,尤其是对于小道消息和网上传言。现在想想看,那其实是一种猎奇的心态,甚至是‘猎恶心态’,一般也不去探究真假,只是借信谣、传谣之机发泄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连是真是假也懒得关心。”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传言最后被证实是谣言,尤其是自己亲历的谣言事件,让小杨这种先入为主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现在传言那么多,来源也那么多,许多都是匿名发布,无从查起,也无从追责,所以传言就成了许多人宣泄情绪的出口。符合自己情绪的,就大肆赞扬,不符合自己情绪的,就随意指责,甚至添油加醋、以讹传讹。本来网络是丰富了信息获取的渠道,现在却也成了谣言散布的场所。真不知道以后网上的信息有多少是能够相信的。”小杨忧虑地说。

  李强说,谣言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多数人信谣、听谣。谣言只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体现的是全社会信任度的降低,后者的后果才真正严重。李强介绍,在欧美国家,也有一部分小报小刊为吸引眼球不惜散布谣言,但很少有人去相信。只有在社会信任度低的社会,真实的消息不被信任,谣言才会被广泛传播和相信。

  李强介绍,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信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社会信任度高,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信任度低,阻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是因为社会信任度高的国家,可以产生多样化的社会关系,提高社会运转效率;社会信任度低的国家,人们对生产交易缺乏安全感,需要附加条件或强制条件才能完成,导致社会运转成本增加。

  而要提高社会信任度,首先要提高公共事务代言人的信任度。近期发生的故宫安全事件、“郭美美”事件等,都严重伤害了人们对故宫博物院、红十字会等的信任,对社会信任度破坏很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