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实名举报刘老根会馆者多次遭殴打恐吓(组图)
时间:2011-08-29 09:13:21  来源:新华网  作者:郝保明 

 

▲2003年,位于菜市口东南的大吉片启动拆迁改造,众多会馆随之消失。图/CFP


插图勾犇

近日,因实名举报晋翼会馆遭破坏,民间文保人士曾一智再度成为热点人物。自1998年至今,她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文物及受保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遭破坏事件上百次,并因此多次遭殴打、跟踪、恐吓。

刘老根会馆涉嫌损坏文物 官方涉入调查来源:腾讯视频所属栏目:腾讯视频

曾一智说,很多具有文物价值的会馆无法被认定为文保单位,即便具有文物身份,也不一定能逃过被破坏、拆迁的命运,在城市的各种改造项目中,大批历史建筑在推土机下消失。为了保住那条历史文脉,她和推土机的对抗还会继续下去。

■对话人物

曾一智女,57岁,祖籍重庆,生于北京。曾任黑龙江日报资深记者,高级编辑。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第一名个人会员。1998年4月创办专事呼吁文化遗产保护的刊物《城与人》。十多年来为保护黑龙江、北京、中东铁路沿线等地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多方奔走。被称为“笔战”推土机的民间文保人士。

■名词解释

会馆专指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供同乡或同业聚会寄居的馆舍,是旧时代科举制度和工商业活动的产物。据统计,北京是全国会馆最多的城市,1949年全市共有会馆550多座。会馆成为各省在京人士政治、文化活动中心,留下众多名人足迹。北京的会馆大多建在前三门外,其中宣武门外尤为集中,形成大片会馆区。

【关于实名举报】

这次让媒体报道,是因为我发现自己的信息被透露给了被举报人

京华时报:听说举报晋翼会馆遭破坏给你带来一些麻烦,当时为何选择实名举报?媒体是怎么知道这事儿的?

曾一智:从1998年到现在,我实名举报破坏文物、受保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事件有上百回了。选择实名是为了承担一份责任。其实我在北京关注的事件很多,其中有些被报道过,更多的是做了不说。

这次让媒体报道,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作为举报人的信息被透露给了被举报人。如果不通过媒体报道此事,一是无法对破坏文物的事情进行制止,二是我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京华时报:有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

曾一智:我有心理准备。只要涉及保护文化遗产,就无法避开这个问题。做了这么多年,始终在跟各种利益集团正面交锋。因为保护文物,我在拆迁现场被殴打过两次,相机被抢过三次,恐吓信、恐吓电话、被跟踪就更多了。值得庆幸的是每次都有同行的声援,在舆论监督之下,都化险为夷了。

京华时报:你之前长期在东北工作,为什么对北京的文保工作热情这么高?

曾一智:我出生在北京的胡同里,后来随父母下放到哈尔滨。2002年夏天,我回到北京,站在西新帘子胡同东口,忽然发现林海音(《城南旧事》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已成废墟。我最爱《城南旧事》,那里边的情景几乎是我儿时记忆的翻版。我站在废墟上,眼泪掉下来,就在那一刻,我决定要为我的北京城尽一份责任。老北京的一切都活在我的记忆里,我不希望看到那些记忆只存在老照片里,对于给了我生命最初体验的城市,我要尽一份责任。

【北京会馆现状】

西城区大吉片登记在册的会馆有60多处,现在一多半呈灭失状态

京华时报:你多年关注会馆的保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曾一智:一是公布项目与实际数量不符。《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中有很多会馆被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记录,但目前正式公布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中却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城市的各种改造项目中,大批历史建筑在推土机下消失。还有一种是以迁建的名义破坏。比如南横东街131号会同四译馆(公布名称为华严庵)的斗拱,我看到他们直接用镐去撬,轰然一声摔在地上。摔得我的心都疼。还有文物普查登记项目菜市口胡同84号潮州会馆也是被砸毁的。

京华时报:为什么没有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监管?

曾一智:我在会同四译馆拆迁现场捡了一个木雕隔扇的完整下半部、砸成碎片的隔扇,还有滚了一地的精美木质雕花,拿到宣武区文委和市文物监察执法队去举报。他们给了我四个字的答复:人手不够。

京华时报: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会馆还有多少?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吗?

曾一智:北京的会馆有的聚集,有的分散,大多分布在北京的旧城。我亲眼所见也是最令人痛心的就是大吉片(位于西城区菜市口东南,清代为会馆聚集区,也是宣南文化的核心区域)会馆群落的消失。这一地区的会馆,在《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中登录的有60多处,没登录的也不少。现在呈灭失状态的已有一多半。

京华时报:那些有幸保留下来的会馆,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多吗?

曾一智:总体情况我没有统计。按照《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的凡例,书中登录的会馆都应该是经过历次文物普查确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但遗憾的是,不知为什么,在宣武区此前正式公布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中,只有十几处会馆。

【会馆身份认定】

有关部门不愿意把有文保价值的会馆认定为文保单位,文物保护为商业利益让路

京华时报:会馆被认定为文物才能更有利于保护,为什么出现认定难的问题?

曾一智:这就是文物保护为商业利益让路的现象。常见的是因为招商、商业开发,有关部门不愿意把有文物价值的会馆认定为文保单位。因为一旦认定,就会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拆除。

2009年10月,我曾向原宣武区文委递交一份不可移动文物认定申请书,涉及48处历史建筑,其中有33处会馆,都是《中国文物地图集·北京分册》这本书中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但遗憾的是,我申请一个月后得到了原宣武区文委“予以受理”的答复,但到现在都没有认定结果,每次询问都是“正在办理”,已经超过受理时限10倍了。

在此期间,我申请认定的对象在一处处消失。比方说迎新街的安徽怀宁会馆,从完整的院落到一地废墟,最后只剩下一块会馆的墙界碑。云南会馆、四川泸州会馆也被夷为平地。宣南博物馆陈列了好多碑石,其中不乏会馆的碑刻。你去看看就会心里难受。这些不可移动文物就这么一处处变成了可移动文物。

京华时报:一旦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会馆该如何保护?

曾一智:我认为关键要看保留下来的历史信息有多少。有的历史建筑确实被认定、保护,但是完全翻修一新,实际上也是一种损坏。新材料建成的建筑历史信息很少,破坏了文保价值。但目前大多数迁建、修缮工程就这么进行。铁树斜街101号梅兰芳祖居也是文物普查登记项目,但院里的居民告诉我,修缮的时候只保留了东厢房一面山墙,其余的都推倒重建了。鲜鱼口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工程中,大江胡同142号、144号、146号,布巷子20号等挂牌保护院落都被整体拆除,然后复建新建筑,大多数与原建筑形制有很大差异。

【会馆合理利用】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使用人不得改变文物原状

京华时报:在会馆的合理利用上应该注意什么?

曾一智:除行业会馆,会馆原有功能就是居住,相当于外地驻京办事处。要注意这个历史因素,而不是随随便便变成饭馆之类。这些会馆原有产权都是各省市的,上世纪50年代初收归国有,之后成为北京各个区的直管公房。之所以原来的会馆沦为大杂院,连市级文保单位康有为故居都破败不堪,这是一个主要原因。文保人士华新民多年前曾建议,把这些会馆再交给其原地区管理,这样修缮资金也有了,历史文脉也能得到传承,但遗憾的是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重视。

京华时报:会馆的文保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曾一智:会馆的大量存在使得老北京的文化构成体现极为丰富的内涵。这些会馆同时也是珍贵的历史见证,许多名人居住于此,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我们当然要保护可触摸的历史记忆。保护会馆就要保护其历史遗存,不能只保护一个概念。

京华时报:会馆出租这种形式是允许的吗?一旦出租,出租方应该尽到哪些监督的义务,承租方又该尽到哪些保护的义务?

曾一智:《文物保护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使用人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对照这一条足矣。

【“笔战”推土机】

看到那美丽的老房子依然安在,这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京华时报:有人把你称作“笔战”推土机的文保人士,这些年做下来收效大吗?每每挡在推土机前,却不能改变文物被拆除的命运,是否会感到苦闷?

曾一智:这个一本书都讲不完。哈尔滨车辆厂的百年厂房、哈尔滨的百年气象台、关道衙门、百年慈云观、中华巴洛克街区的保护都是惊心动魄的经历。但我必须坚持,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正在被割断。”我之所以“笔战”推土机,只是为了保住这条历史文脉。能抢回一点是一点。

京华时报:支持你走下去的动力是什么?这一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

曾一智:看到那美丽的老房子依然安在,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也是对我最大的奖励。北京东堂子胡同4号、6号伍连德故居从被列入拆迁名单到最终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了4年的努力,有很多人一起呼吁奔走。2009年7月,当我接到东城区文委领导打来的电话,告诉我“您关注的伍连德故居马上就要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了”,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心里突然开出了花,真美!

(责任编辑:郝保明)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