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的西式快餐,一直以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统一、食品质量有保障的形象示人.但在食品安全频发的今天,我们蓦然发现,洋品牌的诚信同样遭受着考验,从味千拉面的骨汤门,到肯德基的豆浆门,再到最新的麦当劳曝晒门和生蛆门,各式洋快餐接连陷入食品安全问题的漩涡之中,我们不禁要问,洋快餐的高标准哪去了?而更令我们担心的是,如今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往往因为网络微博和媒体介入,而真正意义上的监管机构却总显得有些后知后觉.
因此,在笔者看来,一贯标榜高标准的洋快餐之所以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纷纷落马,目前餐饮经营行业整体无序竞争的大环境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监管体系的缺失.洋快餐或许并不是不能坚守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但在这个不少商家忽视食品安全,而又缺乏有效监管的大环境下,洋快餐们自然也乐得入乡随俗地对食品安全问题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一些洋快餐仗着自己在相关领域的垄断地位,无视甚至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说实话,虽然今年监管层三令五申,要求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整治,并屡次强调要用重典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在食品安全的标准上,我国与国外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一点从近几年出口食品和内销食品的检验合格率就可见一斑.相关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这接近一成的合格率差距,足以显示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鸿沟.而有些跨国食品企业就利用这种标准洼地效应,在国内国外采取两套标准.
而从执行力度上看,虽然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已经实施,但在瘦肉精等一系列事件中,真正被红牌罚下,或者退一步说,被罚得伤筋动骨的大企业又有多少呢?而在美国,一旦被查出有食品安全问题,食品供应商和销售商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的巨额罚款;在法国,如果商家被查出销售过期食品,商店将被关闭.面对如此悬殊的处罚力度,也难怪在家乡看上去遵纪守法的肯德基、麦当劳到了中国,就变得自甘堕落.
笔者认为,从国内企业到外来的和尚,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再一次为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作为一件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希望,洋快餐不要辜负中国消费者对其信任,莫要忘记诚信才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当然,在寄望于有关企业能够重拾高标准的同时,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出台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的监管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让企业没有胆量去触碰监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