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顺畅的出行环境成为了历届上海市政府的不懈追求。上海地铁7号线的出现,无疑将会大大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在7号线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参考国内外城市地铁的成熟经验,提出了人文地铁、科技地铁、环保地铁等一系列新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并完成了多项技术创新。作为贯穿上海南北的地下大动脉和世博会园区的重要轨道交通线,它的建成通车不仅对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它还将上海市南北两端的居住区与市中心公共活动区紧密地联系起来,对解决上海西北部及东南地区居民出行、缓解地面公共交通紧张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上海地铁7号线
项目规模:全长约34.388km,共设车站28座,均为地下车站
项目线路:本线路起自宝山区锦秋路,途径宝山、普陀、静安、徐汇,终于浦东新区龙阳路
投资总额:总投资187.7亿元(建安工程量:77.663亿元)
建设单位:上海轨道交通七号线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等
监理单位:上海建科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等
项目进展:2005年11月5日开工,2009年11月27日竣工,2010年2月20日正式运行开通
人文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从宝山区的西北锦秋路站(锦秋路陈太路)起穿越市中心城区至浦东芳甸路站,线路全长约34.388km。共有28座车站(其中有岔车站11座),全部为地下车站。
考虑到与规划、已建或在建其他轨道交通线的换乘关系及设站的需要,以及地块结合开发、盾构穿越既有区间或桩基等原因,7号线全线共设置镇坪路站、长寿路站、静安寺站、常熟路站、肇嘉滨路站、东安线路站、后滩站、耀华路站和高科西路站等9座地下三层车站,约占全线车站的三分之一。
在各施工单位的紧密配合下,经过4年紧张施工,2009年11月27日,7号线正式竣工。它的建成通车,让居住在宝山、普陀等区的市民进入中心城区的时间大为缩短。同时它也是直接服务于世博园区的轨道交通线路之一。
7号线是一条名副其实的人文地铁,处处闪耀着人文关怀之情。它首次在每座车站的站厅层(收费区外)设置了公共厕所,以解决乘客后顾之忧。收费区内乘客在未抵达终点时若急需使用公共厕所,可求助地铁服务人员。
在车站出入口原来已有自动上行扶梯的基础上,7号线增设了自动下行扶梯。同时,它对无障碍垂直电梯设计进行了改进,可由地面乘电梯直达公共区。收费区也设置了从站厅到站台的无障碍电梯。电梯采用透明井道形式,提高了乘客在地下空间的感知能力。
在站台设置上,站台与列车的高差控制更精确,与列车间隙更合理,既保证了列车的通行安全,也保障了乘客的登乘便利。座椅和门扶手主色调为明亮的橘红色,特殊的弯曲扶手设计使乘客视觉感受更加宽敞。每节车厢还专门设置4个绿色的老弱病残专用座椅,车内还设置了残疾车专用区域,以方便残疾朋友乘座地铁。
在换乘方面,7号线与轨道交通网络中的1、2、3、4、6、8及建设中的9、12、13等9条轨交线及磁浮线进行换乘,共计11个换乘点。
7号线还首次在上海采用“中庭式”车站,从空间形态上突破原有的地下二层车站构成形式,将站厅公共区域内使用效率很低的部分空间的楼板挖空来换取乘客良好的乘车空间环境,从而一举改变了地下车站昏暗,闭塞的形象。
科技地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者在设计、施工、机电集成、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开展20余项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取得了气压沉箱、车站路面盖挖、轨道减震降噪等12项科技成果、21项专利技术。
作为贯穿上海南北的一条地下交通大动脉,7号线将穿越上海中心城区,如果施工时采用常规的明挖法,对交通影响很大。鉴于此,施工单位大胆创新,在交通组织、管线翻交困难的车站,采用盖挖法施工,从而大大减少了施工期间对地面交通的影响。
由于7号线将从黄浦江江底直接穿过,为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者在7号线过江段中间风井开挖了约25米深的口子,采用气压沉箱工法施工,大大缩小了施工场地,减少了地面动拆迁量,并避免了其他工法施工时必须采取的降水措施,从而把施工风险降到了最低。
为改善轨道交通地下隧道穿过对地面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减振和降噪效果俱佳的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得到广泛的应用。
7号线36—1标段的轨道线路在穿过高楼耸立,居民密集地段时设计上就采用了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结构线路,来降低轨道交通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尤为难得的是,建设者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施工中,首次采用预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钢筋笼方案。这种新的施工工艺,不仅大幅缩短了钢弹簧浮置板设计周期,还提高了施工速度。
众所周知,7号线由于施工期紧,工程量大,所以一直处于与其它施工单位交叉作业的状态。由于各个单位的工程量完成情况不统一,这就造成接触网系统在前期的测量阶段会遇到轨道未完善的情况。为保证工期,中铁电气化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总工及工程部长的带领与指导下,首次尝试无轨定位技术,从而确保了工程的如期完成。
节能环保地铁
据统计,地铁运营后电费支出占运营总支出的50%以上,节约电力资源就意味着今后近百年能持续节省运营成本。为此,上海地铁7号线采取各种措施,以综合利用车辆再生制动能源,节约电力能源,节省运营成本支出。
7号线车站照明以高光效T5荧光灯为主,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在满足节能的前提下,相关方面对车站内的灯光进行了层次设计,冷暖有致,减少直射光以避免眩光对乘客的视觉干扰。
为给广大乘客营造一个舒适的乘车环境,7号线首次在上海轨道交通采用公共区环控组合式空调箱,设置静电集尘设备技术,除尘效率达95%,既减少了车站灰尘,改善了车站环境,还提高了车站环保水平。
7号线全线车站公共区空调通风系统和站台隧道排风系统采用低噪音设备、消音材料等降噪技术。在区间大功率设备供电系统采用了就地动态无功率补偿技术,降低了启动电流,减少了运营能耗。
优化屏蔽门系统,提高通风效果,节约电费支出是上海地铁7号线采取的又一项节能措施。它根据国内外城市地铁运行经验优化屏蔽门系统设计方案,即在屏蔽门上方设置500mm左右高度的屏蔽阀。
在空调季节(夏季)关闭屏蔽阀,可以形成完全屏蔽门作用,将列车运行所产生的热量隔断在轨行区内,使车站内的空调冷负荷大为减小,从而大幅降低通风空调系统的初期投资和运行费用。在非空调季节(冬季)打开屏蔽阀,使隧道空间与车站内部空间连通起来,将列车运行所产生的热量带入车站,充分利用活塞风这种最节能的通风方式,以调节车站内的环境温度,使车站在冬季仍然有一个较为舒适温度的乘车环境。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是7号线节省运行消耗的又一妙招,它从设计上提高主变压器和配电变压器负载率,从而减少初期建设成本、提高设备效率。从已运营的国内地铁线路情况来看,出于安全考虑,配电变压器设计容量普遍偏大,大大增加了设备投资及运营成本。7号线通过适当优化部分用电设备;精确计算车站内早、中、晚及车站火灾工况下和阻塞工况下的用电负荷容量等措施,从而实现了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减少了电能损耗。
随着地铁7号线的运营,环保和科技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展现,而实现上海地铁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必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