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政方针,其中第四条就是:在前进道路上,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您的学习体会是什么?为了落实党中央的部署,文化系统有什么打算?
蔡武:这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提出的关于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大政方针中有几个鲜明的提法: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的旗帜。二是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三是发展文化要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五是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六是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七是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八是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其中,“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属于首次提出。这些论述和观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的进一步阐述,使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化,备感振奋,深受鼓舞,同时也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
为了落实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十二五”期间,文化领域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繁荣艺术生产与创作,为人民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和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满足人民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文化竞争力。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记者:刚才您提到“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文化部将采取哪些举措呢?
蔡武:文化系统将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发展。加快发展动漫业、游戏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新兴业态。通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和高新技术运用,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二是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推动形成东中西部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加快文化产业特色县、镇、街、村建设。三是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培育壮大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群。建立一批提供技术支撑、投资融资、研发设计、信息咨询、合作交流等服务的公共平台。四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的对接。支持建设一批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培育一批文化金融服务机构,鼓励设立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五是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六是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
记者:科学的体制机制应该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请问下一步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哪些考虑?
蔡武:科学的文化体制机制,是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文化系统将主要推动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推动已转制的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成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培育大量合格演艺市场主体。二是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衔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创新管理手段,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种手段,实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对外文化工作、文化与旅游结合、文化与科技结合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机制与相关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文化发展。无论是国有文化单位还是民营文化单位,都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记者:就“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部有哪些打算?
蔡武:“十二五”期间,文化系统将围绕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坚持政府交流和文化贸易两手抓,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着眼长远、整体谋划、加大投入,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是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办好海外春节、中国文化年、文化周等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二是进一步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实施中华文化海外推广等重大工程,培育外向型骨干企业和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加强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的合作,分业态推动杂技艺术等文化产品“走出去”。三是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对外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逐步建立“中央与地方相结合,官方与民间相结合,政府交流项目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国内部门与海外阵地相结合”的工作网络。四是积极开展对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深化两岸四地的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合作,加强青少年的培育,打造文化交流品牌,鼓励民间文化交往,增强文化认同感。
记者: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过程中,您认为还存在哪些认识问题?
蔡武: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这条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辩证的、对立统一的方法观察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防止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在文化领域,要正确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正确认识文化的双重功能,正确认识“双轮驱动”的文化发展方式,正确认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正确贯彻落实文化指导方针,正确认识文化对外开放问题。
记者:请您重点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双轮驱动”的文化发展方式和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问题。
蔡武:在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理解文化的双重功能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文化发展方式。这一发展思路,是保证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关键。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把文化建设的形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这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必须由政府主导、财政支撑。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另一部分,即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环境。
过去有一段时间,有些人认识不到位,对文化体制改革理解不到位,提出所谓“文化产业化”、“文化市场化”的说法。我在多个场合表示不赞同这种说法,我们从来没有提过这样的提法,一直坚持区分两种形态,坚持两手抓,双轮驱动。经过近几年的反复宣传,社会上已经逐步接受了我们的观点,但时不时仍然有“文化产业化”的说法,我们还得加大宣传力度。
对于各级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来讲,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一个都不能少。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特别强调“政府主导”,要确保投入,重视建设,狠抓落实,强化领导。不能以搞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的名义,推卸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要特别注意确保公益性文化机构保持“公益性”,不能只为少数人或特定群体服务,损害多数人的文化权益。对待发展文化产业问题,一定要从传统思维中解放出来,从转变政府职能的角度来认识,政府不能直接办企业,政府的职能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快搭建政策支撑、公共技术和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文化贸易和交流合作、人才培养等平台,搞好市场监管,不能越俎代庖。
做好上述工作,其实就是在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这个过程肯定是艰难和曲折的。由办到管的转变,涉及管什么的问题,更难的是怎么管的问题。过去办文化,我们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和手段。现在管文化还需要不断摸索。我想,一是要做到依法管理。文化立法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文化发展实际需求相比仍显薄弱,还需要制定更多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二是要做到科学管理。在管理文化事务上,要遵循两个规律,一个是市场规律,一个是文化规律或艺术规律。要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文化健康发展,切不可搞长官意志,搞文化跃进。三是要做到有效管理。文化管理要有针对性,要能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在由办到管转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体制机制上的、有方法手段上的、有层出不穷的各类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