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山,因煤而生。百年来源源不断开采,给这座城市带来财富和荣耀,也留下创伤和彷徨。
2009年3月,合山市被国家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迫在眉睫,如何转?合山艰难探索。接替产业如何培育并壮大?数万煤矿从业人员如何谋求出路?
一系列棘手问题考验着合山市委、政府的智慧和胆略。
“资源枯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市委书记曾广斌说,我们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在来宾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使资金、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既为发展新兴替代产业储备了人力资源优势,又为农村发展注入了资金、技术资源,不但推动了城市转型,更惠泽了百姓。
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时代需要,也破解了合山城市转型的诸多难题:去年,合山完成生产总值22.7亿元,在逆境中实现同比增长17.6%。同时,城市化率超过50%,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90元和1.5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1%。
破除城乡壁垒,生产要素积极流动
随着所承包的煤矿被采空,合山市北泗乡瀑泉村王所屯的煤矿老板谭良俊,开始另谋出路养殖肉鹅。刚开始由于对防病技术不熟悉,肉鹅每年都会暴发疾病,幸好有市农业、畜牧部门定期安排技术员下乡指导,帮助他渡过难关。如今依靠养肉鹅、种地,他家一年收入4万多元。
以前的合山市,18岁以上的农民要么开矿,要么下井挖煤,当时政府就算免费提供种子,大家都不愿意种田。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和煤矿资源的枯竭,很多大小煤矿先后关门,出现大量没有种养技术的煤老板和挖煤工人。
针对这一情况,合山市自2007年开始,就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因地制宜,从事特色养殖,目前,全市已有特色养殖户300多户,每年增长超过两位数。
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根据市场规律自由流动,合山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实现了公交系统覆盖全市乡镇及矿区。“原来从柳矿矿区到市中心,需要5元钱,现在坐公交车1元钱就可以了!”原柳矿职工老韦提到城乡公交系统一体化赞不绝口,不但自己到市区摆摊经营方便了,孩子上学、家人出行都方便了。
此外,近年来该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让城乡之间搭起“快速通道”:今年1月25日,合山市最后一条村级水泥公路东亭村至文定村主干道正式通车,行程由一个小时缩减为20多分钟。至此,该市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8万农民告别泥土飞扬的黄泥沙石路,走上了平坦舒畅的水泥大道。
“率先实行城乡公交系统和村村通水泥路,将极大促进生产要素积极流动,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该市交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50万人次坐公交出行,数百万人次行走在提速的城乡公路上,大大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共享发展成果
8月初的一个傍晚,合山市河里乡河里村公共服务中心。
篮球场上,10位村民激烈对阵;舞台边,数十村民边看球边等演出;图书室里,众多村民正在借阅科技种养书籍……
夕阳,拉长了绿树花草的身影,也映红了村民们的笑脸。
好一幅乡村和谐文明图景,不禁让人感慨:这是农村还是城市?
原来,自2009年来宾市推进“三求”(求知、求乐、求技)文化惠农工程以来,合山市以此为契机,积极为农村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经过近3年努力,截至目前,29个行政村共修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9个,覆盖全市8万多名农民。
初到河里乡贡模村,人们同样会发出城市还是农村的感慨。这是一个移民新村,143户全部是清一色的二层小楼,公交车直到家门口。村民们有的在附近企业上班,有的从事农业生产,还有的做生意,人均收入名列全市前茅。
“农村还是城市”的感慨,源自推行的城乡统一规划。除对城市进行规划外,该市还对每个行政村的村屯建设做了规划,并对依照规划建设的村民实行奖励政策。
此外,合山市还在教育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们北泗乡中心幼儿园除了部分市区和乡里的孩子,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近日,幼儿园韦老师告诉记者,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里孩子,在这里都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走访中记者发现,合山已实现乡镇100%建起公办中心幼儿园,且都是曾获“2010年度中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幼儿园称号”的合山市幼儿园的“复制品”。除了规模有区别外,其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几乎相同。为了“复制”成功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除加大投入力度外,教育局专门制定制度,让市区3所幼儿园的老师轮流到乡镇中心幼儿园带课并培训教师。
合山今年计划办的15所以上村级幼儿园,今年秋季可以入学,覆盖全市50%行政村。合山市市长莫莲告诉记者,为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下一步还将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利用撤点并校富余的村完小开办村级幼儿园。到2013年,实现村级幼儿园全覆盖。
实现城乡互补,农村城市各放异彩
“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业、农村、农民不是包袱,而是财富,城乡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曾广斌谈到城乡统筹发展时说,合山的实践证明,实现了城乡互补,可以促进城乡同步发展,更好地促进城市转型。
对于合山市岭南镇石村村民刘仕原来说,由一名矿老板到一名养殖户的转变,既经历了最初的苦痛,也感受到了幸福。
2008年他的煤矿被关之后,到处找出路,最后想到了种桑养蚕。有挖煤时攒下的家底,2010年他与朋友一口气包下100多亩桑田,租下矿区一个独门独户的院落。他的资金在农村发挥了效益:今年蚕茧价格高,收获在望,不但以前的亏损可以补回来,还能赚一笔。
刘仕原的经历是城市富余资金、技术向农村渗透转移的典型。在合山谋求城市转型过程中,这样的渗透转移不只是个案,而是市委、政府的政策导向。
今年年初,该市颁发了农业综合开发奖励办法,对规模种植、养殖均有奖励,最高奖励达8万元之多,极大地鼓励了资金、技术流向农村。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就增加了920多人,自主养殖的增加了200多户。
此外,该市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每个乡镇具体适合养殖哪一类型,做好充分调研,然后挑一些短、平、快项目,对有志于此的养殖户进行奖励和培训,每年组织10多期培训班,还组织合作社,促进养殖户之间的技术、市场信息交流,让他们抱团发展。
然而,作为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选好、培育接替产业,决定着合山转型的成败。从2009年起,合山市重新审视市情,开始把发展方向从煤、电业转向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招商引资,搭建产业转型工业园区,并于去年成为自治区级A类产业园区。经过几年努力,历史遗留的煤矿业“一产独大”单一经济结构逐步被打破,碳酸钙产业、石材深加工等接续替代产业已具雏形。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8亿元,同比增长22%。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农村的人力资源正在加速向城市集聚,农村正在成为产业转型的坚强后盾。据统计,近3年来,因为替代产业逐步引进,该市共有近万名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