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猿杂交得“混血”?:盘点七大违背道德实验
时间:2011-08-17 09:46:17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勘如 

对科学而言,有时伦理道德就像是牢牢拖住脚步的镣铐。如果能甩开这层束缚,现代科学能完成怎样的飞越?在一些科学家眼里,这无疑是种极大的诱惑,背德却甘美。

美国《连线》杂志日前细数了7种跨越道德界限的实验。它们立意或许不错,实验过程却骇人听闻。

隔离双胞胎——在双胞胎出生后就分开养育,严密监控各自的生活环境

天性与教育,哪个在人性中起更大的作用?后天如何影响先天?想要探索这一点,同卵双胞胎是最好的实验材料。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几乎完全相同,只要提前 招募怀着双胞胎的女性志愿者,就能创造从婴儿出生起就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环境。研究者需要为双胞胎建起实验家园,监视和控制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 从饮食到教育,甚至气候。

看过黑色喜剧电影《楚门的世界》吗?虽然剥夺一个人的自由、隐私和同胞手足是极其不道德的事,但想要深入探索有关遗传、教育方面的某些问题,或许这是最稳妥的方法。

活体人脑采样——从活生生的人脑中取得脑细胞,分析基因开闭情况

捐献出一小片还活着的大脑组织,和捐出血液、毛发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止因为侵入式手术极为危险,更大的障碍是医学伦理。虽然这项实验确实有助于解决令科学家头疼的难题:环境是否可以改变DNA?如何改变?

动物实验已经告诉我们,这项研究是多么有意义。200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者在实验中发现,母鼠的一些特定行为令幼鼠处理应激激素的能力下 降了,幼鼠大脑海马区的某些基因明显被抑制。2009年,麦吉尔大学的某个研究团队在人类中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幼年曾受到虐待的自杀者脑内,相似的基因 也表现出了被抑制的迹象。这些人的脑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基因何时被关闭了?其他行为也能改变我们的大脑吗,比如打球、看电视?活的人脑采样能比死去的告 诉我们更多。

光遗传学——用光束控制人脑细胞,定位大脑功能

人脑中的神经回路是如何为神经细胞“传话”,令各部分相互联系,这是个很难确定的事。我们目前得到的结论,大部分是通过研究脑损伤而总结得来。只要 观察脑部不同区域受损后人们有什么表现,就能大致推测受损部位原本的功能。用化学方法引起特定基因变异或抑制基因,能得到准确度更高一点的结果。不过这些 操作仍然不够高效,不够准确。

研究者曾做过这么一种非常成功的小鼠实验:在实验鼠脑内注入良性病毒,令细胞膜上与兴奋相关的离子通道能对光产生反应。这样,只要用聚焦光束照射脑 组织,就能人为地调节神经元的放电频率,观察、验证各个脑区的功能,探索那1000亿个神经细胞是如何相互协作,赋予我们种种高级技能。

人类胚胎成像——在胚胎中插入“汇报基因”,实时监视发育过程

一颗受精卵细胞经历了怎样一番奇遇,才能以完整的人体被生下来?想要解开人体发育之谜,需要一股追本溯源的精神,以及一位能为科学抛开伦理的孕妇。

用人工合成病毒在胚胎细胞内插入一种能成像的“汇报基因”(如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就能追踪胚胎细胞内不同基因的活性。随着胚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因在胚胎各个发育阶段是如何开闭,将被一清二楚地看到。

这不只是让人们近距离地“感受”一下人体是怎么成形的,真正意义在于揭示如何引导干细胞分化来修复细胞损伤和治疗疾病,比较人和其他物种胚胎发育细节的不同,以及区分各种基因所起的作用。

胚胎成像意义重大,相对的,风险也不小——操作可能造成妊娠终止,搭载“汇报基因”的病毒载体也可能破坏胚胎DNA,给胎儿带来缺陷。

互换胎儿——将两个子宫中的受精卵对调

子宫是一个神秘的领域,藏着很多未解的遗传学谜题,例如肥胖女性生下的孩子往往也超重的现象。饮食无法解释它,或许基因可以:这是先天遗传,还是获得性变异?

如果使用常规体外受精技术,将肥胖孕妇的受精卵植入瘦小女性的子宫,或让两位体型差异极大的孕妇交换受精卵,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能在几个月内浮现。同理,其他特征的遗传根源也能被验证。这样的实验将如此行之有效,甚至不需要成规模地统计分析。它面临的惟一难题就是道德。

人体试毒——放弃兔子、小鼠,在人身上进行化学品实验

冷血一点来看,招募人类志愿者而不是动物作为待上市的化学品实验对象,更能挽救人类的生命。毕竟人和兔子、小鼠的体质截然不同,动物们在实验中活下来,不代表人类也可以。

仅仅观察制造或使用这些化学品的人类是完全不够的。样本太少,人的生活又十分复杂,每天接触的毒物实在太多。最理想的情况是招募不同种族、不同年 龄、健康状态也不同的志愿者,大量志愿者,上百个人,并且要长期跟踪观察他们,将种种不良反应都记录在案,如此一来,我们研究毒物就再也不会像猜谜了。

这样的实验该是多么全面又准确啊,但它歇斯底里。

人猿杂交——人和黑猩猩的“结合”

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因在博物学和进化理论上作出重大贡献,被人们冠以“伟人”头衔。在他眼里,“能想到的最有趣,也是伦理上最逾越”的实验,就是人和黑猩猩“近亲结合”,得到“混血儿”。

古尔德这种古怪的兴趣来源于蜗牛间的“混血”。他发现同源不同属的蜗牛杂交后外壳有多种多样的构造,这让他对人和黑猩猩浮想联翩。

体外受精技术已制造出恒河猴和狒狒的杂交后代,这两者的基因差距与人和黑猩猩之间的差不多。人有23对染色体,黑猩猩多一对,所以“混血”是可能 的,但“混血儿”体内不成对的染色体会让其失去繁殖能力。黑猩猩的幼儿体型较小,因此从解剖学来看,“混血儿”最好是在人类子宫内孕育。

这项实验令人不适,但不可否认它有助于解开一些意义深远的谜题——基因极为相似的两个物种为何成长出截然不同的结果,人的起源能否被追溯得更远?

这世上有那么多谜题,而人类的求知欲永不满足。是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爬得更高,还是保持两手清白,有时诚然是个艰难的选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