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病”:墨西哥城告诉北京
时间:2011-08-15 10:24:39  来源:2011年8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5期  作者:《环球》杂志驻墨西哥城记者/刘? 

    人口膨胀、成片的贫民窟、垃圾围城、交通拥堵……经历了上世纪高速的城市化阶段后,今天的墨西哥城有着2000万人口,也有着各种典型的“城市病”。

    《环球》杂志记者在墨西哥城进行了实地调查,试图揭示其“城市病”的原因及治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篇:交通为何越治越堵?

    有着2000万人口的墨西哥城,一直面临着交通拥堵的难题。多年来政府采取了车辆限行、大力发展公交等措施,但并没有解决拥堵问题。

    骑自行车是件危险的事

    在墨西哥城,每天有700至800万辆机动车在路上行驶,每年新增机动车数量达到25万辆。严重的路况拥堵,使居民每天花费数小时上下班不是新鲜事。美国IBM公司的一项统计显示,墨西哥城和北京是全球交通痛苦指数最高的两个城市。

    记者采访了解到,墨西哥城的过分拥堵和不当的道路规划密不可分。墨西哥城拥有改革大街和起义者大道两条贯穿南北、东西的主干道。但从整体来看,墨西哥城内的道路十分有限,一些小型街道根本没有承担运输能力,这就使车辆全部涌向主道,造成拥堵。

    此外,缺乏便于自行车行驶的交通设施,也是治理交通拥堵的一大障碍。虽然墨西哥城大力推行“公交自行车”租车计划,市民每年缴纳24美元年费,就可以随意租赁自行车,但墨西哥城路面上很少设有自行车道,仅有的几条自行车道还经常被汽车占据。

    记者的朋友路易斯是个环保主义者,平时骑自行车45分钟上下班,而这段路程如果乘车需要1个半小时。然而,记者一次看到他走路一瘸一拐,才得知他早晨骑车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这是常有的事”,他说,“很多司机野蛮驾车,因此人们最多只在周末去公园骑车锻炼,工作日根本不敢骑自行车。”

    一些细节也降低了城市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例如,不少司机野蛮开车,随意违反交通法规,乱停车。记者在办公地点附近一条街道看到,两边停满了车辆,几乎占了马路整个宽度的三分之一,而这些车辆都属于违规停车。而对这些行为,墨城的交警往往熟视无睹。

    公共交通是贫穷的象征”

    记者了解到,除了四通八达的公交线路外,墨西哥城地铁十分发达,共有11条地铁线,每天客流量达388万人次。目前第12条地铁线路正在修建中,预计2012年初正式投入运营。此外,墨城政府还计划再开通35条普通公交车线路、一条快速公交线路以及修建新的高速公路。

    但是,令人担忧的一点是,“在墨西哥城,公共交通是贫穷的象征”,墨西哥城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负责人阿曼多·坤脱罗说,“上层人士和中产阶级根本不愿意使用公共交通,他们认为乘公车是丢脸的事,无法证明自己是‘有身份的人’。因此,公共交通不仅要安全、快速,还要舒适、体面。”

    为了完善公交系统,给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墨西哥政府市政府将继续更新旧巴士的工作。坤脱罗说,目前政府已经用450辆大型巴士替换了900辆中型巴士,大型车容量是中型车的两倍,可提高运输效率,而且干净、舒适,“可以给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有专家指出,为了促使人们使用公共交通,也可以采用提高路费或加收环保费等方式。比如,在伦敦,驾车去市中心是件昂贵的事情,除了要交6至8英镑的环保费外,还要承担高额的停车费,即使使用路边最便宜的投币停车位,每十分钟也要1.5英镑。这一系列措施出台一年后,伦敦市驾车去市中心的车辆减少了30%。

    限行让更多的人买新车

    从1989年开始,墨西哥城政府推行“今天不开车”政策,每辆车车身上都贴有红、黄等5种颜色,每种颜色各对应一个工作日,即那一天不许上路行驶。2000年,政府对这一政策做出调整,根据每辆汽车从新到旧的程度发放不同号码,新车每天都可上路,而老车每星期会有一、两天不能上路。

    然而,坤脱罗指出,这一政策在刚推出时确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但很快大多数家庭为了绕开政策,购买了不止一辆私家车。许多市民为了能够天天开车,将性能较好的旧车出售,再购买新车,加快了更换新车的频率,同时也使更多买不起新车的人购买到二手车,无形中增加了马路上汽车的数量。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与其单纯限行还不如试图改变城市居民的交通观念。在一些刚刚开始步入富裕,汽车出行还和身份、社会地位相关的国家,应该努力消除不良社会文化因素给交通治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起一种新的交通文化氛围,让人们认识到乘坐公共交通和骑自行车的益处。

    例如,在丹麦,虽然购买私家车不是难事,但由于政府严格控制,一年下来,用于维护和保养的钱都可买辆新车,因此普通人很少买私家车,从而形成了自行车文化。

第二篇:30个卫星城分流1500万人口

墨西哥城曾经也饱受人口恶性膨胀之苦。近年来,由于建设了一批功能合理的“卫星城”,并采取了“城乡均等化”策略,遏制住了农村贫困人口盲目流向大城市的趋势,墨西哥城的人口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人口过度拥挤的形势开始缓解。

卫星城成为中产阶级的选择

墨西哥国家统计地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墨西哥总人口数为1.12亿,占世界第11位。而首都墨西哥城集中了其中的将近200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00人,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十一位。

为了缓解人口过度集中在城市,墨西哥城周围建立了大约30个卫星城。记者了解到,目前墨西哥城大约有1500万人居住在卫星城中,他们中22%的人每天到墨西哥城工作。与此同时,居住在老城区的居民中也有6%人口到工业集中的卫星城上班。

为了防止出现“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郊区一栋房”的现象,墨西哥城政府在打造“卫星城”时,除采取措施保证交通运输、住房、食品供应和人民安全等问题,政府还特意将一些著名的高中和大学建设到卫星城区,以吸引人们前往居住。

此外,政府还利用城市化后出现的“逆城市化”趋势,将一些卫星城发展成中高档住宅的聚集地,富人和中产阶级选择到这里居住以躲避城市的喧嚣。

1980年到2000年,整个墨西哥城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地区已经不在主城区,而是特拉瓦科、夸希马尔帕、特拉尔潘三个卫星城。

把人口留在农村

据墨西哥国家统计地理局社会人口统计部门负责人米格尔·塞维拉·弗洛勒斯介绍,由于城乡之间差异巨大,农村恶劣的生存境况迫使大量人口盲目地拥入城市寻求发展机遇。这是墨西哥城人口恶性膨胀,并带来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所在。

墨西哥国家统计地理局官员阿尔贝托·洛佩斯说,“很多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人为了生活进入城市,但只能做些没有技能要求的工作,例如家政服务和建筑工人。而后随着墨西哥城生活成本的上升,许多人又被挤压到了城市最边缘,从而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众多问题。

针对城市人口膨胀,墨西哥政府投入巨大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城乡“均等化”改造,通过提高农村和郊区人口的生活水平,为他们提供医疗和就学机会,实现把人口留在农村的目的。

洛佩斯介绍说,为了避免农村贫困盲目向城市流动,墨西哥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农村社会救助方面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牛奶计划。1至3岁的儿童、12岁以上身体虚弱的年轻人、45至59岁的妇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以上人群,政府免费为他们提供脱脂奶粉和鲜奶。这项计划的实施,使农村贫困地区贫血率减少36%;

二是食品补助计划,即在没有集市的农村,为贫困群众提供食品、药品、生活用品等;

三是老年计划。政府为7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账户,实行社会救助,每月发25美元补贴;

四是大众医疗保险计划,使贫困人口免费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和一些大病治疗,同时免费领取或以较低价格购买药物。

此外,政府还采取措施,为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提供便利。每一位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都有奖学金,尤其是女学生得到了照顾。

采取了这一系列的措施实施后,墨西哥城的移民数量很快开始下降。来自墨西哥国家统计地理局的数字显示,1999年至2009年,农村人口向墨西哥城移民的数量已出现负增长。

第三篇:贫民窟之忧

行驶在墨西哥城的中心大道高速公路上,《环球》杂志记者看到两边山头上布满了密集的房屋,那便是一个个成片的贫民窟。

走进去会发现这些地区很少有水泥公路,更多的是土路和石子路,一刮风就会扬起阵阵尘土,房屋矮小破旧,有些区域犹如地震后的废墟。

自上世纪40年代墨西哥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城市周边形成了大量贫民窟,其中以首都墨西哥城最为典型。

简易房中的“外来人口”

阿波罗尼亚·华雷斯一家人居住在墨西哥城东郊的伊斯塔帕拉帕区的一大片贫民窟内。记者看到,这片贫民窟内大约有100所非法建造的简易房屋,大多由木片搭成,有的甚至用厚纸板拼成。这些房屋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很多家根本没有门,只在门口挂了一个布帘。

现年70岁的华雷斯和女儿女婿,带着5个外孙子女,住在其中一间大约30平方米的木制房屋中。屋内有两张简易的床,一张桌子和一个炉子,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他们只能用管子或水桶取井水。

华雷斯一家1995年从墨西哥东部瓦哈卡州农村,搬到墨西哥城郊。她告诉记者,她家以前在农村种植咖啡,但由于咖啡价格太低,无法养活家人,才搬到墨西哥城讨生活。“卖咖啡得来的钱很少,每公斤也就是3比索或者2.5比索(1比索约合0.55元人民币),这些钱能干什么呢?我们也不能整天都干这个活儿,我们得挣钱吃饭。”华雷斯说。

然而,城市生活并没有提高华雷斯一家的生活水平,华雷斯一家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全家人主要靠她的女婿在城里做小买卖供养,她和女儿奥利维娅也会帮人做些活计,补贴家用,全家每月的收入不过2000比索。

华雷斯的5个外孙子女都没有成年,年长的13岁,最小的才5岁,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生活过得很辛苦。记者看到,一家人的午饭很简单,一锅菜汤、几张玉米饼和几个西红柿已经算是比较丰盛了。

华雷斯说,他们之所以住在贫民窟是因为他们无处可去,当地政府也不愿意帮助他们,“政府承诺了很多,但从来都是‘我知道你,但我不认识你’”。

充满不安全感的地方

伊塔布拉卡是墨西哥城最贫穷而危险的区域。记者来这里采访时根本不敢携带提包、首饰等物品,因为这里是墨城抢劫发生最为频繁的地区。

走在伊塔布拉卡街上,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路面上人迹罕至,尘土飞扬,路边有几个奇装异服的无业青年聚在一起,不停地打量着我们这几个外来的人。

贾维诺是居住在伊塔布拉卡的扎铁工人,他家共有十口人,居住在三间土房里。他的扎铁生意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生意好的时候仅够一家人糊口,生意不好的时候可能整个月一分收入也没有。虽然这个区有自来水系统,但他们一家人平时用水主要靠取井水,因为使用自来水必须先一次性缴纳280比索服务费。

谈及当地治安问题,贾维诺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墨西哥城人,以前虽然住在贫民窟,但日子还算太平。“后来,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来到这里,犯罪率开始提升,抢劫的发生率非常频繁。”他说,“我们这里仅有一个警察,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社会学教授辛西娅·奥罗斯科说:“在贫民窟,一些年轻人没法接受教育,没法工作。墨西哥城有大量15岁到25岁的年轻人,因为没有正当途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于是加入犯罪组织。”

在贫民窟给外界造成不安全感的同时,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同样承受着来自外界的不安全感。当记者拍摄照片时,有一男一女走过来制止,后来经过解释才同意拍照。他们的理由是,就在几天前,有几名外来人以给孩子拍照为名,趁人不备将给孩子塞进车里拐走。

150万人生活在贫民窟

墨西哥国家统计地理局社会人口统计部门负责人米格尔·塞维拉·弗洛勒斯告诉记者,墨西哥城的贫民窟形成于上世纪40、50年代,在上世纪70年代迅速扩张。目前,墨西哥城约有150万人居住在贫民窟内。

调查当中记者发现,墨西哥贫民窟的发展,至少给当前的城市化带来了三大警示:

第一,城市化速度要与工业化进程相协调。在上世纪70年代,墨西哥城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工业部门无力吸收多余劳动力,无法形成充分就业。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不但无法回收劳动力,反而吐出更多人员。因此,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讨生活”,又无法实现就业和住房信贷,只能在城市周边无主公共土地上搭建简易房屋落户,久而久之形成贫民窟。

其次,城市化不能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分配的公平性。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墨西哥是经济与合作组织成员,但统计数据显示,墨西哥1.07亿人口中,有5000万没有足够的收入满足住房、交通、教育等需求,其中1950万人吃不饱饭。在联合国对126个国家财富分配调查的排名中,墨西哥排在第103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再次,城市化过程中应当防范政府过度侵占弱势群体的利益。记者采访了解到,墨西哥政府为了城市建设,促进旅游业,用低价收购大量市中心贫困人口以及郊区农民拥有的土地。这些人虽然获得一定补偿,但根本不够在市区购买新的住处,只能迁到郊区居住,从而陷入贫民窟的深渊之中。

第四篇:决战“垃圾围城”

记者在墨城调研期间发现,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墨西哥城从2003年开始就推出垃圾分类政策,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推行垃圾分类法,以期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垃圾回收率85%的目标。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这一政策的推行并不顺利。

“分类成口号”

在位于墨西哥城东北郊外的博尔多-波尼安特垃圾填埋场,人只要走到这家垃圾场的几百米处,就能闻到垃圾传来的阵阵恶臭。

在垃圾场内记者看到,垃圾场上到处是成片的垃圾山,蝇虫飞舞。工人们徒手分拣着垃圾,伸手将垃圾中的塑料瓶、塑料袋、玻璃制品和金属分拣出来,剩下95%的垃圾包括有机垃圾和沾有化学制剂的塑料制品都要被运到一个占地370英亩的大坑内埋掉。

尽管早在2003年墨西哥城市政府就推出了垃圾分类的政策,但由于缺少处理分类后垃圾的基础设施,这一政策一直未能收到预期效果。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墨西哥城90%的垃圾车没有将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开的隔间。尽管墨西哥城有13个垃圾站可以分类回收垃圾,但记者在一个中型垃圾站看到,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还是混合在一起。

受此影响,现阶段墨城仅有6%的垃圾得到了回收利用,绝大多数垃圾仍被掩埋处理。

博尔多-波尼安特垃圾场的负责人巴勃罗·特列斯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该垃圾场建于1985年大地震后,每日填埋800辆卡车运来的8000吨垃圾。“在墨城每天产生的垃圾中,有将近一半都是树叶、骨头、鸡蛋壳、剩菜等有机垃圾,由于缺乏基础设施,运来的垃圾不少没将有机和无机垃圾分好类,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特列斯说。

引入私人资本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解决垃圾处理的难题,墨西哥城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垃圾处理中心、还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并建立法律法规督促市民保护环境。

据了解,墨西哥城政府计划斥资5000万美金建造4座“对环境和居民无害”的垃圾要处理中心。特列斯说,除了兴建现代垃圾处理中心,政府还应该将私人资金引入到垃圾处理中来,这样垃圾场可以采用更好的分类回收方法,更好地利用填埋后垃圾产生的废气,“不少公司对这一领域很感兴趣。”

目前,墨西哥城已经出现专业的垃圾回收利用机构,位于城北的“生物可持续系统”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由几名墨西哥商人和哥伦比亚科学家路易斯·卡斯特罗合作建成。

同时,墨西哥城政府专门成立了废品理事会。这个理事会的任务就是建立新型、环保、高效的垃圾处理中心,代替传统的垃圾掩埋场。预计建造每个中心造价大约1400万美元,到了2012年,便可以将每天产生垃圾的20%回收利用,20%降解,另外45%燃烧作燃料。

改变居民生活习惯

2003年,墨西哥政府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法。市政府在不少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的站牌上,都张贴上了介绍垃圾回收利用流程的广告,告诉市民,他们的生活垃圾是如何从厨房到垃圾场的。

如今,在墨西哥的街道上和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一般都会设置两个垃圾桶,分别接收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其中一个垃圾桶上会标明“塑料袋、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废纸、金属”,另一个上标明“食物残渣、骨头、水果蔬菜、咖啡、面食”等字样,有些地方还会用西文和英文两种语言标注,时刻提醒人们分类倾倒垃圾。

墨西哥城市民纳塔莉亚·科斯塔告诉记者,她家备有两个垃圾桶,一个盛放塑料制品、废纸等,另一个专门收果皮、剩饭,“垃圾分类并不麻烦,只要做个有心人,并形成习惯,就很容易做到。”

2008年10月,墨西哥城议会通过法律,凡是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者,可受到最高3800美金的罚款,并被判处36小时监禁。而从2009年1月起,对于不把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政府会予以警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