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漫谈营口近代史
时间:2011-08-11 11:21:10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于阜民 

    7月25日,营口西市区区委宣传部、《城市化》杂志一行人拜访了营口史学界的老前辈于阜民老先生。于老先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长期从事营口地方志的研究,参与编写了《营口市志》和《营口年鉴》的编撰,主编了《营口通史》以及《营口史话》。以下为于老先生访谈的录音整理。

    营口作为城区历史,已经很长时间了,有历史可查营口历史有三百年。从明朝洪武年间,收归东北,明朝继承元朝,元朝没有被消灭,元朝的势力还很强大,明朝的军队,在东北没有粮食供应,没有武器基地,所以粮食武器全部从江南海运到营口,再从辽河入海口沿着辽河运到八十里外的牛庄,沿途需要保护。同时在营口设立军营。所以当时的海上运输比较单一,中国历史的城市发展史,大部分因为军事需要,一些关口、河口、海口围绕着军队驻扎发展商业逐渐兴旺。营口最初就是以驻军形成的城市,那时候叫梁房口,几经兴衰。在明朝所有河口海口都奉祀天妃,就是妈祖。现在咱们西头的妈祖庙,就是原来的龙王庙基上发展的,这个是有史可查的。营口是三百多年的城市,但对外开港是1861?年。

    营口和上海都是港口城市,上海叫上海滩,营口虽然不叫营口滩,但是营口南滩就是盐滩,两者的地质性质是一样的。上海发展成为千万人口世界大都会,而营口是只有几十万人口的中小城市,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因为上海依靠长江,长江有九条大江,所以长江又叫九源公(唐李白语)。当时中国有四亿人口,在长江两岸就有一个多亿,而营口位居辽河,但辽河两岸人口稀少。清朝1644年入关以后,东北是“龙兴之地”,不准外人进入,过去沈阳以南基本荒芜。满人入关,东北汉人大部分沦为为奴隶。这些人也“从龙入关”,营口基本上是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到康熙十九年,再建盖平县,当时一年赋税才三两银子,没有几个居民。清朝顺治向东北移民,东北才逐渐兴旺起来,但也没多少人口,到1931年东三省三千万人口。

    所以能看出来消费是很不同的,上海依托长江,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所以上海有卸不完的货,装不完的货。营口背后的东三省只有三千万人口,而辽河流域还不到一千万。上海1841年对外开放,营口1861年开放,虽然只相差二十年,营口和上海差距就这么大。

     为什么开埠在营口呢,辽河沿岸没有大城市,辽河从河北到营口入海,沿途只有村庄,它经过的主要地区是蒙古大草原,都是牧地,清朝为了防止外人进入,修了柳条边墙,在边墙上修了八个门,其中有一个叫法库门。当时还有两句儿歌流传下来,“出了法库门,只见牲口不见人,进了法库门,一半牲口一半人”,说明东北开港时很落后。当时牛庄是一个重镇,清朝设有城防尉,营口归牛庄城防卫尉管,是牛庄的一个港。营口代替了牛庄开港,因为牛庄不靠河,而营口临河近海,河深港阔,便于船只运转。当时船只不大,正是帆船被蒸汽机船代替的时代,蒸汽机船也就是一千来?吨。

    营口代替牛庄开港以后有了发展。营口西大街,有商号一千多家,营口的商号主要有三种行业,一种叫“大屋子”,是代理批发业,营口当时开港时五万人口,本地消费量小,进口货物主要是发货往东三省,东三省的土特产经过营口出港。营口出口货物主要是大豆,不是在市场上摆卖,因为货量很大要委托“大屋子”举行买卖,“大屋子”收5%佣金,由于贸易额庞大,营口大屋子每年净盈利一万两以上的有几十家,几千两的不用说了。营口港最高的交易额一亿两白银,每年收取的佣金几十万两银子。

    第二种行业是油坊,营口出口商品主要是大豆加工品,如豆饼是稻田做肥料的,在南洋地区很畅销,代替了鸟粪成为当地主要肥料来源;还有豆油,欧洲历史上习惯是用动物油做奶酪,后来发现动物脂肪多,胆固醇多,不如植物油胆固醇少,豆油就逐渐向日本、西方发展,营口当时有上百家油坊;第三个行业,是银炉,现在老街还有几家银炉遗址。营口银炉和山西票号不一样,银炉做信用担保,比如我在银炉存了一万两银子,要用一万二,怎么办呢,银炉替你担保那两千两,三个月还清,收一定利息。可以说,当年的营口就是今日的深圳。

    营口当时年贸易额一亿两白银,按5%的盈利算,就是五百万两,营口净收入五百万两,可以说遍地是钱。有一个店铺叫东盛和,最初本钱是一万八千两银子,干了二十二年大屋子和银炉,倒闭时,资产达到八百万两。什么概念,当时清政府一年国库的收入,一千多万两,可以说营口富可敌国。营口像东盛和这样的商号还有几十家。

    营口的民族工商业在清末民国时期相当繁荣,到了日本统治十四年,营口大豆统购统销了,没有大豆了,油坊黄了;营口的纺织工业,棉花也统一成军用品了,也黄了;海运方面,由于伪满政府,欧美不承认,只有日本和南美洪都拉斯承认,这么一来,营口的贸易就相对减少了。因为按照规定,进入这个港口所隶属的国家,船上必须挂上这个国家国旗,不管哪个国家来了必须挂中国的国旗才能进中国的港口。欧美不承认满州国,所以不能挂满州国的旗,你不挂国旗就不让你进港,所以营口港衰弱了,东北的物资出不去了,银炉和“大屋子”就都衰败了。到最后只能从台湾进点茶叶,进点纸张。

   营口最兴盛的时候是民国。有人提当初开港开错了,不应该开营口,应该开在大连,因为大连港水深,港阔,而且无冰冻期。但当时条件来讲大连绝不能开港。港口的特点是物畅其流。营口所以能做大,依托辽河运输,1861年大连当时还没有铁路,只能靠马车运输。最小的船也比最大的车运量大,所以大连绝不能开港,开了也是死港。大连是在1906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占领了满州,占了铁路,大连才有条件成为港口。大连开港后很长时间,营口仍然是东北最兴旺的港口。

    早年的营口是东三省第二大城市,最大是沈阳。哈尔滨1900年才有;长春是1931年才发展;鞍山是日本占领以后才发展;抚顺以前是镇,1906年以后才逐渐发展。

    营口是东北第二大城市,也是东北最早现代化城市,那时候营口有个顺口溜,“一个马路,一个港楼,一个花园,一个猴”。说明营口是东北第一个修马路的。当时的马路是一丈多宽的石头道两边有沿。“一条马路一个岗楼”,说明车辆很多,并且有了交通岗楼。,“一个公园一个猴”,营口是东北第二个有花园的城市,在市委大楼前面那小区有叫花园小区,怎么叫花园小区?因为那地方以前就是营口花园所在地。营口1900年有电话,1906年有电灯,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交通有指挥、左侧通行、修马路、有洋沟,那个时代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就是现代化,所以东北最早现代化城市是营口,比沈阳还早。

    访谈的最后,于老先生表达了他对卧龙湾的期待,认为卧龙湾是最后一块营口净地,能很好地利用营口的地理优势,而生态宜居的概念也符合营口作为物流城市的发展方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