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城市患上三种文化病
时间:2011-08-05 09:45:18  来源:人民日报 
      眼下,很多城市群都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大致相同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在城市之间形成更大规模的结构趋同和同质竞争。这与城市群的本义——建立区域内合理的层级分工体系及解决单体城市间的恶性竞争——背道而驰。

  “在很大程度上,文化产业已成为‘折腾城市’的新游戏。”刘士林这样说。

  国内不少城市试图改变“物质发达而文化简陋”现状,在文化建设上乞灵于“干一件文化大事”,但因缺少了深层、长期的文化精神积淀,时常上演“暴发户附庸风雅”的闹剧。

  建标志性建筑是其中一件。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大都出自国外设计师之手。由于意识形态、文化传统、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一些“洋气十足”的标志性建筑本想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实际上却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宝贵的城市空间和形象。“这种战略在智力与审美水平上,与一个一心追逐LV包的小女孩并无本质差别!”专家总结道。

  在城市品牌营销上,国内城市眼下普遍存在粗制滥造、缺乏创意和低俗雷人的倾向。有媒体曾将国内城市打造的品牌归为四种基本模式:一是某某之都或某某之城,有什么资源,有什么产业,填上就得;二是由苏杭领队的“天堂在人间”,使天堂、仙境、伊甸园成了许多城市的标签;三是以“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主题的“山水类”口号;四是给西方做“二房”,曾喊出“东方日内瓦”口号的就有石家庄、秦皇岛、肇庆、昆明、大理、巢湖、无锡、上海崇明等。以“色相”为主题的城市品牌营销和形象传播也流行一时,如山东某地的“西门庆”文化旅游规划、江西某地的“一座叫春的城市”等,表明一些城市在经济利益诱惑下已丧失基本的文化底线。

  “同城异梦”、“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精神离心运动,也是当代中国城市普遍的文化病。报告认为,高房价现实下的城市“居大不易”,引发了“逃离北上广”和“大城市伪幸福”现象和对城市社会空间的怀疑、警惕甚至厌恶心态,也刺激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2010年,对城市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的关注正在取代“竞争力”、“GDP排名”、“总部经济”、“投资潜力”、“百强”等硬实力排行榜。“蜗居不易,逃离更不容易”,正成为当代城市人痛苦、艰难的生存写照。如何通过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切实努力,重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图景,是中国城市面临的最重要的理论问题和最需要解决的现实矛盾。

  专家表示,在中国都市化进程中日渐暴露出的“城市文化病”,会日益侵吞和解构城市美好生活本质,损害人们对城市怀有的热爱和梦想,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亟待疏解的大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