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7月,北京城四区合并,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化四为二”。
这一年,“创建文明城区”从零开始的老崇文,要迅速向老东城看齐,崇西社区党委书记马秀峰忙得不可开交;这一年,新执行庭在执行一起重大拆迁任务中五次入户调解,为新西城法院迎来首个“集体一等功”,法官王容说,合并前执行一些任务经常人手不足;这一年,区划调整涉及2000余名官员的命运,盛立(化名)选择离开原崇文区,开始了一份新工作,一种新生活……
转眼,合并已满一年。
如果以“人事安置”这一区划调整的最大难点作为衡量标杆,那么可以说目前这次重大变动仍处于“双方共治”的磨合、适应阶段。本周,去年8月当选为新西城首个区长的张建东,传出拟任怀柔区委书记的消息。对比高层变动,如何精兵简政、消化合区后各机关事业单位庞大的处级干部群体,东城西城两新区仍在“解题中”。
原西城原宣武44项惠民政策均已“齐头并进”;新东城全区卫生资源已“南北融合”
“有利于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核心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这是城四区合并之初提出的四大目的。
一年过去了,实施效果怎样?近日,西城、东城分别晒出合区一年来的业绩,结果显示,缩短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合区初衷虽未显现,但带来的民生惠及效应,即拉平区域间的居民待遇差距,已初步达成。
西城区通报称,原西城区与原宣武区在安置、优抚等方面,44项政策存在差异。经取长补短、就高不就低,现在44项政策均已“齐头并进”。东城区表示,全区卫生资源已南北融合,新区重点项目———中医药项目已全面深入社区;南北校际资源融通共享后,14对、28校已结成联盟校。
一年内改扩建两个幼儿园,名园办分园新建5个幼儿园,由此幼儿园学位新增近千个,西城发布了上述近期规划。东城区则描绘出未来愿景:2015年,在北京率先全面实现现代化;2030年左右,具有鲜明特色的“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基本建成。
老百姓对合区变化的感受更为直接。虽然填写居住地址时,原宣武区“60后”居民沈悦还是会习惯性地写宣武区,但她坦言,明年中考的儿子可以自由选择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等众多原西城区名校,这是她原来根本不敢有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