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履历表的身份焦虑:家乡概念模糊归属感不强
时间:2011-07-19 09:22: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你是哪里人?”这原本不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在城市间流动,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可能在A地出生,在B地求学,拿着C地的户口,长期居住在D地。面对“哪里人”的提问,相信很多人回答起来都会犹豫不决:是户口本上的籍贯?是自己出生的地方?是父母所在的城市?是户口归属地?或者是现如今长期工作生活娶妻生子的城市?
在社会学的视野中,身份认同是在社会结构与社会情境中通过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而形成的。随着频繁的社会流动,每一座城市都会以特定的方式塑造人们的心智、观念、气质和认同。
在身份认同的背后,反映出来的其实是理智与情感、代价与回报、规训与惩罚。美国社会学家特纳和斯戴兹在合作的《情感社会学》一书中提到,当人们在情境中有机会选择执行何种身份时,他们将扮演更突出的或更有价值的身份。这种身份认同具有两种不同的面向:一种是自我展示,即向外界展现自我的优越性或独特性,将自我投射到某种理想的身份之中;另一种是自我保护,为了避免可能受到的惩罚,人们有时会倾向于选择相对劣势的社会身份。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时候,家乡的概念变得模糊起来,人们的归属感也不再强烈。新的生活方式带给我们丰富的履历和阅历,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份表述上的巨大焦虑。
被抗拒的家乡标签
直到认识了四五年之后,张凌才知道原来汤颖也是温州人。
消息来自一位记者朋友。当时朋友做完采访到公关部找张凌聊天。“呀,你是温州人啊。”朋友说,“认识《××周刊》的汤颖不?她也是你们温州的。”张凌更惊讶:“啊,她也是温州的?”
张凌认识汤颖已有四五年了。虽然不是闺蜜,但因为有几个共同的好友,所以她俩两三个月总能见上一面。张颖清楚地记得初次见面时,这位杂志界风头正劲的新星在听闻她是温州人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喜。而通常,在京城偶遇老乡时,大家的普遍反应是欢呼、握手、拥抱,然后叽里呱啦地说一通别人听不懂的“鸟语”。所以,张凌一直以为汤颖是北京人。
等到下次聚会,张凌迫不及待地去向汤颖求证。汤颖一愣,淡淡地点头笑了一下。张凌兀自高兴地追问住址、学校,却见汤颖踌躇了一会儿,说了个县城中学的名字,然后就把话题岔开了。
张凌才明白,汤颖并不喜欢让人知道她来自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