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方寸之间传承文化遗产
时间:2022-01-18 09:50:11 
       【现象】翻动书页、调测曝光、脚踩快门、为文献“拍照”……近年来,许多图书馆借助缩微技术抢救、保存珍贵文献。一本本珍贵的古籍文献转化为缩微胶片,可在恒温恒湿的库房中长期保存。缩微技术因胶片储存占用空间小、保存寿命长、便于转化利用等特点,在文献保护保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点评】

  古籍保护,有着接续历史、传承文脉的重要功能,包含介质保护和内容保护两个层次。对于前者,最好的办法就是修复并将其置于合适的存藏环境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翻阅触动。而后者则要求将文献上的内容有效利用好、传播好,真正发挥出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缩微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为有效的珍贵文献长期保存手段。一方面,保存缩微胶片所需空间远小于纸质书籍;另一方面,比起保存期短的磁盘、光盘等介质,缩微胶片能保存500年以上,有显著优势。缩微拍摄后,古籍原件可以被更好地保护起来,古籍的内容也能“化身千百”、广为传播,而不是被“束之高阁”。很大程度上,缩微技术解决了古籍文献“藏”与“用”的矛盾,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文献长期保护,尤其是珍贵古籍文献的抢救、保存、保护和传承。

  利用缩微技术进行古籍保护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时间。早在1985年,我国就正式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开启了利用缩微技术规模化抢救保护珍贵文献的进程。截至目前,全国文化系统文献缩微抢救工作已完成8800余万拍,胶片长度达7000公里,累计拍摄抢救各类善本古籍、普通古籍、民国书报刊约20万种,书页约1.5亿页,其中不乏《赵城金藏》、敦煌遗书这样的国宝级古籍善本。不断累加的数据,照见我国古籍文献缩微工作的丰硕成果。

  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籍,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保护好古籍文献,不能只靠缩微技术“单打独斗”,还需要与古籍数字化和影印出版等携手并进。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化,可以方便更广大的读者群体进行检索阅读;影印出版,有助于让古籍走向更多读者,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不同方式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才能兼顾古籍的原生性保护、再生性保护和传承性保护,长久地保存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古籍既是文物,也是珍贵的不可再生文献资料,不仅诉说着过去,也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小小胶片,不过方寸大小,却可以记录古圣先贤的智慧,传承源远流长的文脉。得益于缩微技术、数字技术等广泛应用,如今越来越多古籍文献“寿命”更长、“人气”更旺。面向未来,推动更多古籍文献“活起来”、火起来,定能让珍贵文献代代相传,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滋养。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8日 05 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