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保障房分配环节乱象丛生 百姓忧“劫贫济富”
时间:2011-07-07 15:23:5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敏、陈先锋、刘元旭、来建强 

核心提示

瞒报300万元财产、电力集资建房、公职人员“团购”经适房……

一件件保障房分配的问题案例,刺激着“待保障”人群的神经,也考验着社会监管能力。

5月10日起,深圳市近300名保障房违规申请人,会陆续收到深圳市住建局下发的第三批《行政处罚预告知书》。这张大罚单的公开,再次让人们对保障房的分配产生担忧。

瞒报300万元财产、电力集资建房、公职人员“团购”经适房……一件件保障房分配的问题案例,刺激着“待保障”人群的神经,也考验着社会监管能力。

乱局

分配环节生乱象

百姓担忧“被”走样

11个家庭隐瞒住房情况,18个家庭资产超过32万元的限额,4个家庭资产超过限额3倍以上,最高达356万元……在深圳市公布的第二批违规申报案例中,民众产生了“保障房究竟保障了谁”的质疑。

近日受到高度关注的福建龙岩公务员“团购”保障房事件中,当地有关部门承认,有百余名以机关事业单位名义申购的人员,目前有9户公职人员被取消申购资格。

审计署2010年底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重点调查的32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向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分配了廉租房。

一方面是不符合条件的“挤入”保障房,另一方面却出现保障房分配后闲置和转租转售的情况。

在福建省宁德市的保障房项目华庭小区,15栋住宅楼500多套住房大多阳台空空荡荡。物业部门告诉记者,小区交付业主使用3年多,目前入住率不足20%。

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保障房项目百环家园周围,近年来陆续出现多家地产中介。支撑这些新门面开张的一个原因就是,大量房屋出租或开始出售。在一套90平方米的两居室内,竟住着16个原本互不相识的租客。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说:“保障房的初衷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如果个别人将它作为牟利的工具,则变成了‘劫贫济富’。”

困局

审查屡屡失灵

监管难辞其咎

按照规定,保障房分配资格需由金融、社保、财税、车管、民政、住建等多个部门审核。然而审视分配过程中的漏洞,不难发现,监管不力甚至缺位是主要原因。

其一,疏于监管,主观不作为;其二,个别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开绿灯;其三,部门间信息割裂。

目前,我国多数地方的保障房申请主要遵循“三审两公示”程序,流程看似严格,但一些部门监管走过场,纵容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去年10月北京某区公示的保障房申请结果中,73名申请者中家庭年收入填报为“零”的有13名,家庭总资产净值为“零”的19名。公众直呼:零资产?这样的数据也太离谱了!

2009年武汉一处经适房项目,申购出现“六连号”令人惊叹;2010年,陕西省山阳县相关部门内部操作,经适房申请名单中不乏“官儿”的身影……

针对保障房申请人财产“变身术”的问题,北京市住建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也想掌握申请人的全面情况,但是目前各个部门的个人信息并不联网。如果申请人‘成心’违规,隐瞒或转移资产,确实考验我们的监管水平。”

破局

扎紧监管“篱笆”

加大违规成本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将建设3600万套。如何公正地切分如此巨大的“蛋糕”,关乎“民生”、“民心”和政府公信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认为,首先,要突出“公示”的有效性。地方政府部门和媒体在加大公示力度的同时,应增加信息透明度,在全社会形成一张广泛的监督网。

其次,审核关不能走过场。杜绝不符合规定的申请人进入保障房分配领域,这就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增强审核准确性、公开性和对审核权的监督。专家同时提出,为从根本上防范“监守自盗”的行为,应由第三方机构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核,增强审核把关的公平性。

再者,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目前我国已出台惩处标准的城市,最严厉的规定只是处以5000元的罚款,以及3年内不准申请保障房。专家指出,必须对骗购、骗租行为“零容忍”,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