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以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来自广西的全国人大代表朱惠英一直关注全国慢行交通体系的发展。她认为,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相比铁路、公路、民航等机动化交通形式,慢行交通发展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慢行空间被严重压缩,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缺乏互联互通,不利于更多替代高碳出行方式。在转变交通出行能源结构,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当下,亟需加强慢行交通体系发展。
朱惠英指出,慢行交通贯穿城乡公共空间的每个角落,是社会大众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不可或缺、无可替代,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有超过40%的出行距离在5公里以下。社会大众的出行需求推动我国慢行交通不断发展壮大,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突破3亿辆,年销售量突破3千万辆,日均出行超过7亿人次,是出行次数最多的交通方式。
但与旺盛的出行需求不匹配的是,我国至今未实现对非机动车的有效监管和居民末端出行信息的充分采集,城乡交通体系优化欠缺关键一环;大量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在路面行驶,道路安全和充电火灾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近年来,在居民短距离出行需求旺盛、传统慢行交通工具落后于时代的背景下,共享两轮出行行业应运而生,将交通工具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切分,提升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更加智能化的技术应用有利于获取末端出行信息,为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低碳绿色环保的出行特征,也有助于我国碳达峰目标的如期实现。
朱惠英给出了一组数据,指出了共享单车推出后对居民出行、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从2016年至今短短5年,共享两轮出行行业运营车辆数已突破2千万辆,日均骑行突破6千万人次,已接近中国内地城市地铁日均客运量,仅哈啰出行一家就为中国近500座城市、4亿多用户提供出行服务,成立4年来累计减少碳排放量超过300万吨。
朱惠英同时指出,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还有助于解决多项长期困扰监管部门的难题:淘汰超标电动自行车,推动我国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实现对车辆状况和骑行行为的全程监控,全面提升安全性,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动力电池标准化、“集中充电,以换代充”的用电模式,为杜绝私人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提供了解决方案。
实际上,共享交通已经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就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共享交通,打造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服务系统,实现出行即服务”。然而当前行业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共享两轮出行行业发挥更大作用,不利于城乡慢行交通体系的发展。
针对共享交通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朱惠英给出了几点建议:
完善顶层设计,规范、指导行业发展。朱惠英认为,要根据中央和国家关于绿色出行、慢行交通、共享交通的整体规划设想,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适时组织政、产、学、研、社等各相关方面,从整体国情、行业发展、公共需求、城市管理等多维度对共享两轮出行行业进行系统调研,凝聚共识,国家层面统一规制,规范、指导各地管理工作。
将两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基建范畴,支持行业创新发展。“针对行业企业正在开展的两轮换电能源网络建设、非机动车监管平台、城市基层治理巡查管理系统等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应用,给以肯定,建议考虑将两轮换电能源网络列入国家和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范畴,给以一定税收、贷款、财政支持,政企合作加快建设。”朱惠英说。
朱惠英建议交通运输、发展改革、财政税收、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考虑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引导两轮共享出行行业填补公共交通服务空白;建议公安机关加大对破坏共享车辆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共享两轮出行行业走进乡村提供必要的保障。
最后,朱惠英还建议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重视行业减少碳排放的积极作用,研究确定行业碳减排定量分析的方法学,将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激励企业更充分发挥行业和平台优势,有效引导数以亿计骑行用户,促成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